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1743)
报纸 (1232)
图书 (679)
学位论文 (90)
新闻 (35)
会议论文 (14)
图片 (5)
视频 (4)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2980)
经济发展 (782)
地方文化 (29)
地方动态 (6)
地方名仕 (5)
按年份分组
2017 (507)
2016 (296)
2015 (334)
2014 (363)
2013 (322)
2012 (199)
2011 (148)
2010 (204)
2009 (181)
2008 (119)
2007 (101)
2006 (91)
2005 (92)
2004 (129)
2003 (55)
2002 (64)
2001 (41)
2000 (55)
1999 (37)
1998 (25)
1997 (33)
1996 (31)
1995 (25)
1994 (29)
1993 (15)
1992 (15)
1991 (24)
1990 (21)
1989 (15)
1988 (11)
1987 (23)
1986 (30)
1985 (29)
1984 (15)
1983 (10)
1982 (14)
1981 (11)
1980 (8)
1979 (7)
1978 (1)
1976 (4)
1973 (1)
1971 (1)
1968 (1)
1966 (1)
1965 (3)
1964 (3)
1963 (3)
1962 (1)
1961 (3)
1960 (2)
1959 (1)
1958 (1)
1957 (1)
1956 (18)
1947 (2)
1944 (1)
1941 (1)
1938 (2)
1937 (5)
1936 (8)
1935 (4)
1934 (2)
1933 (1)
1929 (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39)
北京:中华书局 (38)
南方都市报 (37)
邮政周报 (28)
月读 (26)
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22)
厦门晚报 (20)
山西日报 (20)
光明日报 (18)
中国集邮报 (16)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16)
黄河晨报 (15)
人民日报 (12)
劳动午报 (12)
洛阳日报 (12)
学习时报 (12)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2)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2)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12)
南方周末 (11)
解放日报 (11)
北京:长城出版社 (11)
领导文萃 (10)
上海商报 (10)
中华读书报 (10)
新民晚报 (10)
汴梁晚报 (10)
广州日报 (10)
乡村科技 (9)
政府法制 (9)
中国商报 (9)
北京日报 (9)
人民日报海外版 (9)
太原日报 (9)
北京青年报 (9)
运城日报 (9)
中国纪检监察报 (9)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9)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运城学院学报 (8)
吉林日报 (8)
新民晚报美国版 (8)
中老年时报 (8)
兰台世界 (7)
史学月刊 (7)
中国邮政报 (7)
深圳特区报 (7)
临汾日报晚报版 (7)
信阳晚报 (7)
洛阳晚报 (7)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7)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7)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7)
西安晚报 (6)
钱江晚报 (6)
中国文化报 (6)
通辽日报 (6)
北京晨报 (6)
鹤壁日报 (6)
扬子晚报 (6)
生活晚报 (6)
新华每日电讯 (6)
羊城晚报 (6)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6)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6)
长春:长春出版社 (6)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6)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6)
河南科技(乡村科技) (5)
中原文物 (5)
妇女生活 (5)
黑龙江史志 (5)
社区 (5)
各界 (5)
南湖晚报 (5)
中国教育报 (5)
河南日报 (5)
南宁日报 (5)
开封日报 (5)
信阳日报 (5)
老年生活报 (5)
北京:华龄出版社 (5)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5)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5)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5)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5)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5)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5)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5)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5)
宋史研究论丛 (4)
共鸣 (4)
文教资料 (4)
先锋队 (4)
文史博览 (4)
思维与智慧 (4)
中国艺术报 (4)
京华时报 (4)
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 (4)
南京日报 (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4)
辽沈晚报 (4)
民主与法制时报 (4)
侨报 (4)
解放军报 (4)
甘肃日报 (4)
华夏时报 (4)
株洲日报 (4)
每日新报 (4)
三晋都市报 (4)
九华晨刊 (4)
焦作晚报 (4)
济南日报 (4)
大河报 (4)
北方新报 (4)
新快报 (4)
松原日报 (4)
安阳日报 (4)
大江晚报 (4)
北方时报 (4)
文摘报 (4)
中国劳动保障报 (4)
东方早报 (4)
中国组织人事报 (4)
新疆日报 (4)
长沙:岳麓书社 (4)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4)
合肥:黄山书社 (4)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4)
北京:线装书局 (4)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4)
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4)
北京:团结出版社 (4)
商务印书馆 (4)
半月选读 (3)
创新作文(初中版) (3)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晋阳学刊 (3)
文献 (3)
民生周刊 (3)
四川教育 (3)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3)
国学 (3)
人才资源开发 (3)
党的生活 (3)
我们爱科学 (3)
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小学版) (3)
杂文月刊(上半月原创版、下半月文摘版) (3)
中国纪检监察 (3)
民间传奇故事 (3)
老同志之友 (3)
文史天地 (3)
百家讲坛 (3)
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3)
中国民族报 (3)
山西政协报 (3)
黑龙江邮电报 (3)
教师报 (3)
教育信息报 (3)
天天新报 (3)
城市快报 (3)
半岛晨报 (3)
长江商报 (3)
大众日报 (3)
人民法院报 (3)
现代快报 (3)
上海文汇报 (3)
天天商报 (3)
河北日报 (3)
沈阳日报 (3)
牛城晚报 (3)
湛江日报 (3)
南国都市报 (3)
吉林工人报 (3)
寿光日报 (3)
平原晚报 (3)
太原晚报 (3)
山西晚报 (3)
半岛都市报 (3)
武进日报 (3)
张家口晚报 (3)
都市快报 (3)
绍兴晚报 (3)
湖南工人报 (3)
宿迁晚报 (3)
发展导报 (3)
珠江晚报 (3)
华兴时报 (3)
东方烟草报 (3)
皖南晨刊 (3)
北京晚报 (3)
滕州日报 (3)
新商报 (3)
云南信息报 (3)
检察日报 (3)
生活晨报 (3)
长江日报 (3)
义乌商报 (3)
新乡日报 (3)
燕赵老年报 (3)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3)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3)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3)
成都:天地出版社 (3)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3)
武汉:武汉出版社 (3)
北京:文物出版社 (3)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3)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3)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3)
北京:北京出版社 (3)
北京:学习出版社 (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
中国审计 (2)
语文月刊 (2)
作文周刊(小学高年级版) (2)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版) (2)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
学习之友 (2)
史学情报 (2)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 (2)
安徽史学 (2)
文史博览(文史) (2)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
金田 (2)
优秀童话世界 (2)
文理导航(阅读与作文) (2)
中国地名 (2)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
天天爱学习(四年级) (2)
思想 (2)
东京文学 (2)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 (2)
大阅读(高中版) (2)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
天天爱学习(一年级) (2)
领导科学论坛 (2)
党建文汇(下半月) (2)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
晚报文萃 (2)
龙门阵 (2)
儿童音乐 (2)
江西社会科学 (2)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2)
小读者 (2)
中国人大 (2)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
青年博览 (2)
今日文摘 (2)
海内与海外 (2)
乡镇论坛 (2)
初中生世界 (2)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
养生保健指南(饮食与健康) (2)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
小学教学研究 (2)
创造 (2)
北方文学 (2)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生活时报 (2)
山西经济日报 (2)
青海科技报 (2)
天水日报 (2)
民营经济报 (2)
中国贸易报 (2)
北京科技报 (2)
市场信息报 (2)
福建日报 (2)
中国财经报 (2)
中国审计报 (2)
中国绿色时报 (2)
中国档案报 (2)
江西中医学院报 (2)
渤海早报 (2)
中国新闻出版报 (2)
长春晚报 (2)
经济参考报 (2)
福州晚报 (2)
燕赵都市报 (2)
嘉兴日报 (2)
湖北日报 (2)
社科新书目 (2)
桂林晚报 (2)
青年时报 (2)
今日高密 (2)
中国企业报 (2)
现代金报 (2)
收藏快报 (2)
城市金融报 (2)
泰州晚报 (2)
台州晚报 (2)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
陕西工人报 (2)
常州日报 (2)
衡阳日报 (2)
江阴日报 (2)
苏州日报 (2)
十堰晚报 (2)
生活报 (2)
鄂尔多斯晚报 (2)
新晚报 (2)
三秦都市报 (2)
科学时报 (2)
郑州日报 (2)
濮阳日报 (2)
深圳青少年报 (2)
城市信报 (2)
中国教师报 (2)
阳光报 (2)
铜川日报 (2)
海西晨报 (2)
上饶晚报 (2)
绵阳晚报 (2)
世界报 (2)
浙江法制报 (2)
天津日报 (2)
合肥晚报 (2)
中山商报 (2)
安徽商报 (2)
法制晚报 (2)
南阳日报 (2)
聊城晚报 (2)
山西法制报 (2)
人力资源报 (2)
抚州日报 (2)
贵州都市报 (2)
乌兰察布晚报 (2)
鄂尔多斯日报 (2)
沧州晚报 (2)
三江都市报 (2)
白城日报 (2)
金陵晚报 (2)
中国石油报 (2)
宿迁日报 (2)
潜江日报 (2)
中国妇女报 (2)
先驱报 (2)
齐鲁晚报 (2)
黄海晨刊 (2)
平顶山晚报 (2)
长春日报 (2)
新闻晨报 (2)
文艺报 (2)
宁夏日报 (2)
揭阳日报 (2)
铜仁日报 (2)
毕节日报 (2)
马鞍山日报 (2)
济源日报 (2)
克拉玛依日报 (2)
人民代表报 (2)
河津风采 (2)
淮海商报 (2)
河南工人日报 (2)
潮州日报 (2)
内蒙古科技报 (2)
青海法制报 (2)
山西商报 (2)
中山日报 (2)
衡阳晚报 (2)
百色早报 (2)
联合日报 (2)
今晚报 (2)
文汇读书周报 (2)
北京:改革出版社 (2)
世界书局 (2)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2)
北京:蓝天出版社 (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
北京:华文出版社 (2)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2)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
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2)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
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
南京:凤凰出版社 (2)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
北京:作家出版社 (2)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
台湾商务印书馆 (2)
郑州:大象出版社 (2)
北京:朝华出版社 (2)
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2)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2)
天津:新蕾出版社 (2)
县交通运输局 (2)
光山县电视台 (2)
开心学语文(小学版) (1)
芝麻开门(益智阅读) (1)
小作家选刊(小学版) (1)
新智慧(文摘版) (1)
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 (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1)
知识窗(往事文摘) (1)
中外童话画刊(童话与成长) (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版) (1)
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1)
杂文选刊(中旬版) (1)
健身科学 (1)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 (1)
下一代英才 (1)
经典阅读(小学版) (1)
幽默小读者 (1)
天天爱学习(三年级) (1)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1)
杂文选刊(职场版) (1)
湖北招生考试 (1)
初中生必读 (1)
学苑创造:A版 (1)
小学生作文(低年级) (1)
杂文选刊(上半月) (1)
杂文选刊·上旬刊 (1)
现代企业 (1)
求学(高分作文) (1)
课外语文 (1)
兰台世界(下旬) (1)
商务时报 (1)
新课程学习(上) (1)
上海教育(小学版) (1)
现代班组 (1)
作文周刊(初一·人教·同步辅导版) (1)
农家科技 (1)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1)
初中生学习指导(初一版) (1)
山西文献 (1)
文汇月刊 (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1)
文物世界 (1)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1)
新课程学习(上旬) (1)
伦理学研究 (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1)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1)
理论月刊 (1)
课程教育研究 (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1)
广西市场与价格 (1)
新课程实验教材小一语文教案设计合订本 (1)
今日山西 (1)
现代商业银行 (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开心阅读与写作 (1)
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1)
甘肃教育 (1)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1)
作文周刊(小学低年级版) (1)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铜仁学院学报 (1)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1)
新一代 (1)
语文教学通讯 (1)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上旬刊) (1)
作文之友(小学版) (1)
群文天地 (1)
作文100分 (1)
养生月刊 (1)
作文周刊(综合版) (1)
快乐语文(下旬) (1)
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中学版) (1)
高中生之友 (1)
初中生学习 (1)
头等舱 (1)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1)
教育探索 (1)
兰台内外 (1)
中外童话故事 (1)
法制与经济 (1)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1)
求学(高分作文版) (1)
读读写写 (1)
山西青年 (1)
读写算 (1)
建筑史 (1)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1)
孔子研究 (1)
管理学文摘 (1)
吉林教育 (1)
江苏卫生保健 (1)
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版) (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第二课堂 (1)
政工学刊 (1)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1)
公关世界(上半月) (1)
芙蓉 (1)
党员干部之友 (1)
故事作文 (1)
复印报刊资料(精神文明导刊) (1)
共产党人 (1)
青春岁月 (1)
启迪与智慧(少年彩图版) (1)
开心学堂(四年级语文) (1)
刊授党校 (1)
群众(决策资讯) (1)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版) (1)
世纪之星(交流版) (1)
第二课堂(A) (1)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1)
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1)
高中生 (1)
中国农村金融 (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艺术品鉴 (1)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1)
华人时刊(校长) (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1)
炎黄世界 (1)
华夏关注 (1)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都市家教(下半月) (1)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辅导员 (1)
大家健康(营养与健康) (1)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教育文汇 (1)
老人春秋 (1)
意林(作文素材) (1)
经济视野 (1)
新校园(中旬刊) (1)
博物 (1)
传奇故事(恋恋中国风) (1)
中国工会财会 (1)
传奇故事(上旬) (1)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
芳草(经典阅读) (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小学生导读 (1)
漫画月刊(哈版) (1)
唯实 (1)
先锋队(下旬刊) (1)
书摘 (1)
山东青年 (1)
老友 (1)
小学阅读指南(低幼版)1-2年级 (1)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1)
小小说月刊 (1)
语文周报(教研版) (1)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1)
情感读本 (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临沂大学学报 (1)
中学生百科 (1)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1)
浙江学刊 (1)
中学生百科(高中学习) (1)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1)
北方人 (1)
湖北社会科学 (1)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1)
现代阅读 (1)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1)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1)
唐都学刊 (1)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1)
河北水利 (1)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1)
东方文化周刊 (1)
武陵学刊 (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1)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1)
华声 (1)
学苑教育 (1)
纳税 (1)
北方文学(下旬刊) (1)
意林(少年版) (1)
作文与考试(小学版) (1)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1)
领导月读 (1)
江淮法治 (1)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1)
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 (1)
北京教育(普教版) (1)
少先队小干部 (1)
未来英才 (1)
辅导员(上旬刊)(少先队工作) (1)
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 (1)
政协天地 (1)
数字化用户 (1)
中华传奇(人物版) (1)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1)
天天爱学习 (1)
党建文汇(下) (1)
小百科(低年级版) (1)
共产党员(辽宁) (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
北方文学(下) (1)
国家人文历史 (1)
北方文学(下旬) (1)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1)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1)
税务研究 (1)
夕阳红 (1)
美术 (1)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1)
党员生活(湖北) (1)
老年博览 (1)
大众文摘 (1)
西江文艺 (1)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1)
读书文摘(上半月) (1)
小学语文教学 (1)
老年博览(上半月) (1)
中老年健康 (1)
新青年(朋友) (1)
新青年(珍情) (1)
大家健康·营养与健康 (1)
小读者(爱读写) (1)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1)
故事大王 (1)
中华建筑报 (1)
中国经济时报 (1)
中国人事报 (1)
经理日报 (1)
健康报 (1)
广东公安报 (1)
中国文物报 (1)
安徽青年报 (1)
金融时报 (1)
今日商报 (1)
闽南日报 (1)
中国房地产报 (1)
中国黄金报 (1)
咸宁日报 (1)
现代教育报(校长周刊) (1)
上海金融报 (1)
书法报 (1)
四川日报 (1)
焦作日报 (1)
中国县域经济报 (1)
塔里木报 (1)
音乐周报 (1)
教育时报 (1)
大理日报 (1)
中国幼儿教育周刊 (1)
中国电影报 (1)
安庆日报 (1)
中华新闻报 (1)
医药经济报 (1)
西部时报 (1)
江苏经济报 (1)
中华合作时报 (1)
广西日报 (1)
中国包装报 (1)
人民武警 (1)
莱芜日报 (1)
大众科技报 (1)
山东邮电报 (1)
教育导报 (1)
中国改革报 (1)
云南日报 (1)
人民政协报 (1)
中国保险报 (1)
科学导报 (1)
鲁中晨报 (1)
科技新书目 (1)
桓台大众报 (1)
齐鲁石化报 (1)
东营日报 (1)
新京报 (1)
福州日报 (1)
劳动报 (1)
邢台日报 (1)
大丰日报 (1)
哈尔滨日报 (1)
武汉晚报 (1)
无锡日报 (1)
新三门 (1)
华商报 (1)
成都商报 (1)
江西日报 (1)
今日晚报 (1)
贵阳日报 (1)
黑龙江晨报 (1)
姑苏晚报 (1)
保定晚报 (1)
辽沈晚报阜新版 (1)
城乡导报 (1)
城市晚报 (1)
济南时报 (1)
北方周末报 (1)
南阳晚报 (1)
厦门日报 (1)
中国石化报 (1)
呼和浩特晚报 (1)
石油商报 (1)
宜兴日报 (1)
黔东南日报 (1)
太仓日报 (1)
体坛周报 (1)
肇庆都市报 (1)
梧州学院 (1)
重庆日报 (1)
黄河口晚刊 (1)
益阳日报晚报版 (1)
内江日报 (1)
老年日报 (1)
红河日报 (1)
處州晚报 (1)
靖江日报 (1)
湖南日报 (1)
文汇学人 (1)
双薪盐都报 (1)
楚天金报 (1)
作家文摘报 (1)
华东旅游报 (1)
中华工商时报 (1)
绍兴日报 (1)
汕头特区晚报 (1)
白银日报 (1)
中国科学报 (1)
江城日报 (1)
鞍山日报 (1)
扬州时报 (1)
西南交大报 (1)
扬州晚报 (1)
江南晚报 (1)
企业家日报 (1)
今日宁海 (1)
云南大学报 (1)
赣州晚报 (1)
长白山日报 (1)
青岛早报 (1)
西部晨风 (1)
青岛日报 (1)
扬州日报 (1)
四平日报 (1)
西藏商报 (1)
娄底晚报 (1)
武陵都市报 (1)
巴中晚报 (1)
红山晚报 (1)
创业导报 (1)
中国新闻 (1)
深圳都市报 (1)
北方法制报 (1)
城市早8点 (1)
怀化日报 (1)
唐山晚报 (1)
北海晚报 (1)
营口日报 (1)
西海都市报 (1)
余姚日报 (1)
东海日报 (1)
河池日报 (1)
兰江导报 (1)
金华晚报 (1)
太行日报 (1)
乌兰察布日报 (1)
燕赵晚报 (1)
安徽日报农村版 (1)
新华日报 (1)
今日安阳县 (1)
梅州日报 (1)
重庆晚报 (1)
郑州晚报 (1)
辽宁日报 (1)
无锡商报 (1)
清徐报导 (1)
池州日报 (1)
漯河日报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丽水日报 (1)
贵州日报 (1)
法治新报 (1)
武汉晨报 (1)
燕都晨报 (1)
吉首大学报 (1)
西江日报 (1)
闽北日报 (1)
保定日报 (1)
周末报 (1)
都市消费晨报 (1)
生活日报 (1)
盐阜大众报 (1)
山西市场导报 (1)
颍州晚报 (1)
民族日报 (1)
珠海特区报 (1)
金城灵宝 (1)
淇河晨报 (1)
周口晚报 (1)
皖北晨刊 (1)
如皋动态 (1)
恩施晚报 (1)
重庆日报农村版 (1)
新黄岛 (1)
新安晚报 (1)
皖江晚报 (1)
南通日报 (1)
新侨报 (1)
蚌埠日报 (1)
咸阳日报 (1)
荆门日报 (1)
浙江老年报 (1)
人民公安报 (1)
南国今报 (1)
南方农村报 (1)
乌鲁木齐晚报 (1)
科技鑫报 (1)
各界导报 (1)
南国早报 (1)
涟水快报 (1)
山东法制报 (1)
河北青年报 (1)
吴忠日报 (1)
环湖晨刊 (1)
北海日报 (1)
快乐老人报 (1)
新疆都市报 (1)
辽宁职工报 (1)
廊坊日报 (1)
西北工大报 (1)
清远日报 (1)
江淮晨报 (1)
滨海时报 (1)
海南日报 (1)
嘉峪关日报 (1)
北部湾晨报 (1)
包河 (1)
河南商报 (1)
兰州日报 (1)
中卫日报 (1)
佛山日报 (1)
南岛晚报 (1)
精神文明报 (1)
海安日报 (1)
柳州日报 (1)
中国剪报 (1)
宝安日报 (1)
中国海洋大学报 (1)
大同日报 (1)
常德日报 (1)
广元晚报 (1)
国际旅游岛商报 (1)
成都日报 (1)
河北科技报 (1)
南京晨报 (1)
山西农民报 (1)
宝鸡日报 (1)
三明日报 (1)
大河健康报 (1)
山东科技报 (1)
仙桃日报 (1)
岳阳日报 (1)
阳泉日报 (1)
中国旅游报 (1)
宜宾晚报 (1)
I时代报 (1)
潇湘晨报 (1)
库尔勒晚报 (1)
南宁晚报 (1)
山西青年报 (1)
包头日报 (1)
河南工人报 (1)
海东时报 (1)
华西都市报 (1)
高邮日报 (1)
河南法制报 (1)
内蒙古日报 (1)
精品导报 (1)
甘南日报 (1)
盐城晚报 (1)
今晨6点 (1)
云阳报 (1)
劳动者报 (1)
学生导报初中周刊 (1)
定州日报 (1)
抚顺矿工报 (1)
朔州日报 (1)
黄河时报 (1)
天中晚报 (1)
莱西市情 (1)
茂名日报 (1)
邯郸晚报 (1)
江海晚报 (1)
陕西农村报 (1)
武汉科技报少年科普 (1)
京九晚报 (1)
华东交大报 (1)
深圳商报 (1)
承德晚报 (1)
许昌晨报 (1)
上海中华书局 (1)
上海:中华书局 (1)
文化图书公司 (1)
株式会社同朋舍 (1)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
古籍出版社 (1)
北京:京华出版社 (1)
求实出版社 (1)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1)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1)
西安:三秦出版社 (1)
武汉:崇文书局 (1)
太原:三晋出版社 (1)
重庆:重庆出版社 (1)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1)
江苏少年出版社 (1)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
北京:海豚出版社 (1)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
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
南京:译林出版社 (1)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
北京:人民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
北京:东方出版社 (1)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1)
昆明:晨光出版社 (1)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
北京:金城出版社 (1)
沈阳:沈阳出版社 (1)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1)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1)
明文书局 (1)
国家文艺基金会 (1)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1)
郑州:海燕出版社 (1)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1)
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
文字改革出版社 (1)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
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
阿图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 (1)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
北京:华夏出版社 (1)
武汉:长江出版社 (1)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1)
长春:吉林出版社 (1)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
青岛:青岛出版社 (1)
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1)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1)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1)
北京:同心出版社 (1)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1)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北京:金盾出版社 (1)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
北京:海潮出版社 (1)
太原:希望出版社 (1)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中央书店 (1)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
儿童书局 (1)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
龙山水管局 (1)
县物价管理办公室 (1)
相关搜索词
东坡泼墨元祐通宝
作者: 周泰宇  来源:中国商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矛盾斗争  马端临  翰林学士  北宋时期  元祐  元丰  司马光  东坡  苏轼词  文与史 
描述:有些古钱资料和历史刊物上说苏东坡在宋神宗时,书写了“元丰通宝”钱文,还说钱币界称之为“东坡元丰”,而也有一些泉友认为,“元祐通宝”钱文才是苏轼留下的墨迹,笔者更认同后一种观点。$$清代著名收藏家和著录大家张端木《钱录》中考“元丰”钱没有苏轼书钱文之说。而马端临《钱币考》和翁树培的《古泉汇考》却都有“
全文:

有些古钱资料和历史刊物上说苏东坡在宋神宗时,书写了“元丰通宝”钱文,还说钱币界称之为“东坡元丰”,而也有一些泉友认为,“元祐通宝”钱文才是苏轼留下的墨迹,笔者更认同后一种观点。$$清代著名收藏家和著录大家张端木《钱录》中考“元丰”钱没有苏轼书钱文之说。而马端临《钱币考》和翁树培的《古泉汇考》却都有“元祐通宝”(行草书)钱文为苏轼所书的记载。马端临云:“元祐最工,相传司马温公、苏文忠公诸贤所书”。翁树培云:“(培)见近人钱谱云:‘元祐通宝’,或云司马温公、苏文忠公书”。中山大学历史系主办《历史大观园》杂志1992年第12期刊陈小陶“宋代古钱文字与名家书法”一文:“现经有关专家鉴定,此(元祐通宝)行草钱文与苏轼存世的墨迹笔法书意十分吻合,俨然东坡面目”。$$从北宋时期的史实情况分析,苏轼书写“元祐”钱文与史实十分吻合,而其书写“元丰”钱文有悖于当时的史实。史载,苏轼在元丰年间被搅于司马光、韩琦与王安石的矛盾斗争中不能自拔,又因元丰二年(1079年)被指控讽刺新法被御史劾奏下狱。出狱后被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这种背景下,按照社会常理看,他是不可能书写“元丰通宝”的。到元丰八年(1085年),朝廷启用司马光为相,苏轼是司马光一派的人,很快被召回朝廷,历任翰林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苏轼才有资格为朝廷书写“元祐通宝”4个字。$$夏龙著《币海漫游》中说:“苏轼的书法与其文章一样,除去了当时文坛上的‘绮罗香泽之态’,苍劲豪放,态浓意淡,体势秀伟,骨劲肉丰”。正如苏轼自称的“诗不求工字求奇,天真烂漫是吾师”。$$他的“元礻右通宝”钱文也具这种态势。钱文“元”字点笔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苏轼《八声甘州》词首句),其左撇的飘逸之悠和右折钩的缚肋之笔,不正是苏轼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吗?钱文“祐”字用笔跌宕豪放,结体险奇,“通”字书态“天真烂漫”。“宝”字中的“贝”显得肥硕,犹如诸多金银堆积其中,一种“成竹在胸”之感油然而生。给人以苏轼词中那“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句)振聋发聩的共鸣!$$如果你一边拜读苏轼作的词,一边欣赏他的钱文书法,他那笔寓词中意、词寓笔中书的美感,自然就是理解笔者的观点。

搞笑 不是教材,更不是文学
作者: 姚志峰  来源:中华新闻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初中生  教育专家  《司马光砸缸》  激烈的竞争  语文教育  国家教育部  中小学教材  云南人民出版社  幼稚园  优秀文学作品 
描述:$T今年下半年,一本封面标有“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字样的《Q版语文》书在市场引起广泛关注,“颠覆传 统,搞笑经典”是这本书的最大秘籍。与此同时,围绕该书内容的争论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从中小学生到家长, 从白领人士到教育专家,众说纷纭。究竟是怎样的“商业运作”、怎样的“特色”使得《Q版语文
全文:

$T今年下半年,一本封面标有“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字样的《Q版语文》书在市场引起广泛关注,“颠覆传 统,搞笑经典”是这本书的最大秘籍。与此同时,围绕该书内容的争论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从中小学生到家长, 从白领人士到教育专家,众说纷纭。究竟是怎样的“商业运作”、怎样的“特色”使得《Q版语文》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的呢?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E$$ 记者调查之一:$$ 《Q版语文》是什么?$$ 《Q版语文》是2004年9月由云南人 民出版社出版的,该书在形式上采用国 内学生都很熟悉的教材样式,卡通的封 面上赫然印有“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 秀教材”字样,翻开目录,“第一课:三只 小猪,第二课:一件小事,第三课:司马光 砸缸,第十六课:范进中举,第十七课:荷 塘月色”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或名篇经典 或知名童话在中小学教材的课文标题历 历在目,而在每一课后面都附有课后习 题。再翻开内容,相信每一位读者也会和 我们的记者一样忍俊不禁,哭笑不得的。$$ 全书共有31课,课文的内容全部 来自中小学传统经典语文课本,但是作 者在这里把传统的文学作品内容全部 换成了现代版的搞笑故事,语言也完全 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记者在这里简 单举例:第三课《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 砸缸时巧遇流氓兔和机器猫,“就这样, 大缸被一个一个地砸破,他们救出来一 大坨的人。有7个小矮人、圣诞老人、兔 八哥、机器猫、刘老根、西瓜太郎、流氓 兔以及李亚鹏……”;第四课《老爸的 背影》显然改编自《背影》,其中的父亲 唱着《双截棍》在月台上做起了托马斯 全旋:“突然,老爸向后退了两步,左手 叉腰,右手向天空一指,唱道:“快使用 双截棍,哼哼哈嘿!飞檐走壁莫奇怪,去 去就来!’”$$ 记者调查之二:$$ 谁在看《Q版语文》?$$ 《Q版语文》一书目前在全国各地市 场火爆,北京王府井书店的工作人员告 诉记者,《Q版语文》一书平均每天能卖掉 30余本。记者在书店也看到,购买此书的 主要集中于两种人群,一是中小学生,一 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记者随机采访了 几位买书人。$$ 郑同学(男,初中生):我是听同学介 绍的,借来看看,觉得挺有意思挺好玩 的,和我们的课本不一样。而且这里的故 事我们早就知道了,改写以后很搞笑。$$ 刘同学(女,初中生):我们班已经有 很多人都看过了,而且大家课余时间都 在谈这本书,还会说其中的话,我今天买 了就是想再看几遍。$$ 陈先生(工作不久,外企白领):无意 中在网上看了看,觉得很搞笑,有点周星 驰、蜡笔小新和樱桃小丸子的风格,买回 去消遣消遣而已。什么?是教材?不可能 吧?$$ 董先生(29岁,公司员工):听很多人 都在说这本书,网络、媒体好像都在炒, 看着我小时候学过的文章被改成这样又 好气又好笑。笑归笑,我觉得我们看看可 以,不适合学生看的,因为只有搞笑,没 有什么文学艺术价值,纯属胡闹。$$ 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态度很明确:觉 得很好玩,看看消遣,或者仅供谈资,娱 乐书籍,一笑而过。而颇有意味的是反方 态度却要比这坚定、尖刻得多。$$ 冯女士(36岁,儿子读初中):我的孩 子拉着我来买这本书,我现在决定不买 了。那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通篇胡说八 道,这样的书怎么能做教材?做课外读物 我都不让孩子看,简直教坏孩子,你们可 得好好反映反映。$$ 吴先生(45岁,中学老师):垃圾,胡 扯,精神污染。居然还用“全国重点幼稚 园小班优秀教材”这样的字眼来蒙骗孩 子,蒙骗读者。实在是太过分了,想象一 下,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学习这样的语 文,那我们下一代的语言将会是什么样 子!而且它改编名著,也是对我们经典 作品以及原作者的一种亵渎,甚至极大 地伤害了优秀文学作品中原有的人物 形象。$$ 有教育专家表示,当今社会紧张的 节奏和激烈的竞争环境给无论是学生 还是一些成年人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 压力,他们可以通过创作、阅读这种 “戏说”、“大话”、“无厘头”来缓解压 力,释放自己。但是,语文教育作为一 种母语素质教育,它在某种程度上起到 引导孩子思想认知、确立世界观的作 用。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尚 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严肃的传统教 育还是有必要的,全盘否定将会是更大 的精神荒芜。$$ 记者调查之三:$$ 作者和出版人$$ 本书作者林长治,人称“出版界的周 星星”,曾经以一部类似搞笑作品《沙僧 日记》成为知名人物。他说:“这绝不是课 本,仅仅是一本搞笑的书而已。这本书只 是写给那些中学生和刚刚工作不久的人 看的,因为他们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 太大了。至于说有可能对孩子们的人生 观产生消极影响,我觉得不会,至少从长 远来说是这样。”$$ 出版该书的云南人民出版社相关负 责人瞿洪斌表示,将这本书标上“全国重 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等广告词,是想 向人们表明这是一本卡通化的搞笑书, 是推销用语。仅此而已。还有一句广告语 “刷新单册书搞笑世界纪录”,这已经表 明了这本书的性质。另外,幼稚园是台湾 的叫法,内地是叫幼儿园。我们选用幼稚 园,是为突出“幼稚”二字,让人感觉到一 种反讽式的幽默与好笑。$$ 国家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幼儿园 目前还没有审订的教材,中小学教材必 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xx年 审查通过”字样,且教育部没有审核过这 本自封“优秀教材”的《Q版语文》。《Q版 语文》这样的做法属误导行为,但由于目 前并无规定非教材类正版书籍是否可以 擅自自封“优秀教材”,所以《Q版语文》可 以在市场上流通,但不能以教材身份进 入学校或幼儿园。$$ 面对这样的结果,在这场是非炒作 中,我们的媒体应该反思什么?我们在其 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而出版方是 否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故意 闹这样的“误会”吧!

由司马光的“人才观”想到的
作者: 宛勤  来源:安庆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十七年  生产力  德才标准  事实求是  选用人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改革人事制度  人才观  “臣光曰” 
描述:北宋名臣司马光倾十七年之力潜心编 修了《资治通鉴》,以“臣光曰”而抒发自己 的见识。他在开篇《周纪·威烈王》总结智伯 的失败归于“才胜德”,由此而引发他对人 才的阐述。$$ 司马光对什么是德、才提出了自己的 标准,并认为“才者,德之资(资质)也;德 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的是圣人,德才都 无的是愚
全文:

北宋名臣司马光倾十七年之力潜心编 修了《资治通鉴》,以“臣光曰”而抒发自己 的见识。他在开篇《周纪·威烈王》总结智伯 的失败归于“才胜德”,由此而引发他对人 才的阐述。$$ 司马光对什么是德、才提出了自己的 标准,并认为“才者,德之资(资质)也;德 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的是圣人,德才都 无的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 人。他主张,在选不到圣人、君子时,与其选 小人,不如选愚人。其理由是“君子挟才以 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善无 不至矣。挟才以为恶,恶亦无不至矣。愚者 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而“小 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等于如 虎添翼,为害就更大了。$$ 司马光强调德才兼备,并把“德”放在 重要位子,对小人持决不可用的态度,这是 作为一个政治家、史学家在历览历史、体察 现实之后的经验之谈。$$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了,但 在选贤任能方面,同样坚持德才标准。尤其 是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时更是持认真审慎态 度,把德能放在首位,也是有鉴于历史的教 训。但是,我们在坚持德才标准的同时,还 讲究事实求是精神。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 开放时期,重点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 力。我们在选用人才方面,决不会再搞过去 “左”的一套,动辄查人祖宗三代,或者用同 一尺寸去为不同形体的人制作统一的服 装。“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技是生产力, 而掌握科技的人才就是重要的生产力。如 果我们对待科技人才,也像选拔党政机关 干部一样去严格尺度,那就有失宽容,也不 实事求是。$$ 每个人的德能、才能都是动态的,不可 能一成不变。我们今天选拔的人才可谓德 才兼备,那也只能说明当时,谁也不能保证 若干年后还是兼备。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 的变化,知识的更新,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与 时俱进,注意加强自我品德修养,不断为自 己的知识“充电”,那么,就能立于不败之 地;相反,不思进取,自我陶醉,坐吃老本, 就会被时代扬弃。同样,有些德、才或缺的人,经过自己不懈的 努力、奋斗、磨练,也有可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如今难的是如何保证人才被选拔出来。由于吏治的腐败,买 官卖官、以私恩取小人的现象并未杜绝。为整治吏治,党和 国家改革人事制度,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公务员竞争上 岗,考试、考核、考察相结合,并实行公示制度,避免了暗箱 操作和个别人说了算的腐败行为发生。 既是人才,就不愁报国无门,也不愁用 武之地了。

汉武帝并未“罢黜百家”
作者: 张星海  来源:北京科技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老子》  《史记》  《汉书》  班固  司马迁  罢黜百家  董仲舒  独尊儒术  武帝  司马光 
描述:$T西汉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 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学课本都有的 历史事实。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真伪,南京市 委党校哲学部教授孙景坛提出异议。他在一 篇论文中,一扫陈言,大胆指出:汉武帝从未 采纳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设,更未真
全文:

$T西汉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 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学课本都有的 历史事实。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真伪,南京市 委党校哲学部教授孙景坛提出异议。他在一 篇论文中,一扫陈言,大胆指出:汉武帝从未 采纳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设,更未真的有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实际行动,说汉武帝曾“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是完全错误的,是一个学术谎言。这一研 究成果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赞 同和反对之声一直不断。近日,记者就此问题 专门采访了孙景坛教授。$E$$ 武帝时的思想转型是 “绌抑黄老,崇尚儒学”, 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孙教授告诉记者:《史记》 是这时期历史的铁证,《孝武本 纪》虽残缺,但《儒林列传》完 整,思想史的大事件、董仲舒传 等都在《儒林列传》中,这是唯 一可靠的原始史料。$$ 《儒林列传》中没有任何关 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 字,只是说,西汉文、景至武帝 六年,思想上是“黄老之治”,六 年五月“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 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这一事件应概括为“绌抑 黄老,崇尚儒学”,无法得出“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论。因 为这里不仅没有董仲舒的对 策,“绌”在字面上也不是“罢 黜”,而是“贬退”的意思。$$ 孙教授说,假若“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果真存在,那毫 无疑问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 思想专制,第一次是秦代的“焚 书坑儒”,第三次是“文革”, 一、三次都是烧书杀人,而唯独 这次则无,可能吗?$$ 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史料依据有误。$$ 孙教授告诉记者:说“汉武 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这个观 点的出现大约在班固,成型则 在宋代司马光,班固在东汉, 司马光在北宋,前者与汉武帝 时相差为100多年,是两个时 代;后者在时间上则相差更 远。西汉是有信史的时期,史 学家司马迁对此未置一词,整 个西汉文史界也都不知道这 回事。班固、尤其是司马光怎 么会清楚?$$ 孙教授说,中国史学界有两 大弊端:一是越原始的史料越没 人信。现在许多人研究汉初不信 司马迁,信班固;研究上古不信 金文,信《史记》。二是越是正史 越没人信。研究历史不信正史, 信史论,用《资治通鉴》取代史 学,《通鉴》是史论,不是史。史 学界连史论和史都搞不清,是悲 剧。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原 始史料支持。$$ 支持此说最主要的根 据是董仲舒的五经对策, 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为班固的伪作。$$ 现在持“汉武帝采纳董仲 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学者,他们最主要的 根据是董仲舒的五经对策。孙 教授说,对于五经对策,他的 看法如下:首先,董仲舒是汉 景帝时的《公羊》博士,不会 再参加武帝时的五经(包括 《公羊》)博士考试。其次, 《天人三策》从考题到答卷, 问题大都不能自圆其说。再 则,班固用“天子以仲舒为江 都相”做对策结局,不符合五 经博士对策的规则。$$ 五经博士对策后,第一名 要先授博士。班固略去董仲舒 授博士问题,是怕露了同一学 科、同一个人授了“双博士” 的马脚!《天人三策》是班固 的伪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说,无法成立。$$ 汉武帝时的“绌抑黄 老,崇尚儒学”,与董仲舒 没有牵涉。$$ 孙教授告诉记者,《史记》 记载:西汉呼吁儒治,早在建汉 之初,陆贾就曾提出过,被刘邦 骂了;后来刘邦同意了儒者叔 孙通的“起朝仪”。文、景时,虽 主要以“黄老”治国,但仍置了 《孝经》、《孟子》、《诗》、《公 羊》、法等博士,做治国的辅助 思想。“黄老之治”出现危机, 儒、法双方都蠢蠢欲动,都想取 而代之,结果都遭到黄老派的 打击:文帝时,儒者贾谊被贬;景 帝时,法者晁错被诛,儒者辕固 生险遭不测;武帝初,罢法博士, 儒者赵绾和王臧被逼死、丞相窦 婴和太尉田蚡被免官。$$ 武帝五年,田蚡暗中策动 了“置《五经》博士”,但不敢 举行考试。直到武帝六年,坚持 黄老的实权人物窦太皇太后 崩,田蚡复出任相,才正式绌黄 老、崇儒学。所以,真正实现武 帝时期思想转型的是田蚡,不 是董仲舒。$$ 把董仲舒扯进来,是《汉 书》,班固在《汉书》中不仅伪 造了《天人三策》;还将《史 记》的“绌黄老”改成了“黜黄 老”,一字之差,意思全变了。 特别在董传中,他又凭空加了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皆 自仲舒发之。”但是,作为史学 家,司马迁远比班固伟大,史德 也高尚;班固缺少史德,尽人皆 知,他还擅改严助的奏章。在这 个问题上,《汉书》不可信。$$ 说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与后来整 个中国古代思想史不符。$$ 孙教授说,首先,“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不论是在武帝时 期,还是两汉时期,抑或魏晋至 明清时期,都找不到真凭实据。 武帝是尊儒的,但是黄老并未 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武帝晚年 还酷爱仙道,一心想成神。结果 朝廷上下,巫蛊横行,他为此不 仅牺牲了太子。因此,能说他真 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吗?$$ 两汉是经学时期,其主旨是 尊儒的。但其他学说也并未消 失,不仅一直处野地位,而且仍 有一定发展,还在政治领域“偶 尔露峥嵘”。金春峰先生说:在 武帝时期,“道家思想的权威受 到沉重打击,但它未被取缔,也 没有消绝。不少学者、贵族、官 吏,仍然不断地研习《老子》、从 《老子》中获得灵感和智慧。$$ 除此而外,墨家、阴阳家在汉 代一直未遭禁,汉代统治者还是 向其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其次,必须指出的是,“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儒家的 思想政策。众所周知,“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是一种思想专 制。在先秦百家争鸣中,只有 “商韩”学说持此主张,李斯焚 书,秦始皇坑儒,就是以这一理 论为根据。除“商韩”外,其他学 说均不主张思想专制。$$ 再次,“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若具体至某一学者的头上, 也是难以做到的。不妨以董仲舒 为例,《汉书·董仲舒传》说,董 仲舒治国,满口阴阳灾变,完全 像个巫师,并险些丢了脑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连董仲 舒本人都做不到,怎么能认为汉 武帝对此真正采纳并实行了呢?$$ $F专家简介$E $T孙景坛,南京市委党校哲学 部教授。主要从事孔子、中国传统 文化及中西文化对比研究。$E

一桩难以了结的历史公案
作者: 李华瑞  来源:北京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商品经济发展  五六十年代  梁启超  历史公案  荆公新学  肯定说  否定说  社会主义学说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描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自南宋初重修《神宗实录》确定“是元祐而非熙丰”,“唯是直书安石之罪”的编撰宗旨,从而彻底否定王安石变法以降至今,历史已走过近900年。伴随着历史的脚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褒贬议论,亦是一桩几经变动而又难以了结的历史公案。$$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
全文:相类的观点。其后研究者虽然已涉及到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方方面面,但梁启超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1949年以来的评价:肯定说、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1)对
风水轮流转 今年到宋朝?
作者: 甘之瑾  来源:中国电影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封建皇权  广电总局  风水  收视率  制片人  注意分散  狸猫  刑官  电视剧  《司马光》 
描述:近期荧屏好不热闹,看到CCTV-8 播出的《大宋奇案之狸猫换太子》,起初 连很多媒体记者都以为是都晓导演汇 聚了曾志伟、李若彤、郭达的那只“狸 猫”,后来看见梁冠华和两位并不算大 牌的“李妃”、“刘妃”在那斗法,大家才 明白原来这是中视传媒公司推出的另 一只“狸猫”;而CCTV-8的这部“大宋” 刚
全文:妃”在那斗法,大家才 明白原来这是中视传媒公司推出的另 一只“狸猫”;而CCTV-8的这部“大宋” 刚落下帷幕,CCTV-1那边厢的《大宋提 刑官》又鸣锣上场了,只见何冰、罗海 琼、郭达、范伟、苗圃
体验2004年小版票的魅力
作者: 润玉  来源:中国集邮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绿绒蒿  成语典故  《司马光砸缸》  印刷设备  多种变化  华南虎  票面值  整体设计  结构分布  中国古代书法 
描述:2004年全年发行邮票28套,其中小 版票12种。相对而言,小版票版式小巧, 设计精美,枚数安排合理,排列形式多 样,整版面值适宜,受到广大邮人的欢迎 和好评。$$ 一、小版票规格趋于小型化、单版 化。12种小版票,规格最大的为《绿绒 蒿》;其次为《中国古代书法──隶书》。 规格最小的为《中国名亭(
全文:的2种,10枚的1种。更可喜的是, 不论全套邮票几枚,都集中安排在一个 小版上,没有出现一套邮票每一枚单独 安排一版的一套多版现象,使小版票真 正达到了单版化。$$ 二、小版票面值逐渐降低、常用化
2004年佳邮“入榜”名录
作者: 武友轩  来源:中国集邮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司马光砸缸》  表现方法  绘画语言  华南虎  评判标准  纪特邮票  《清明上河图》  设计模式  设计者 
描述:邮评选的名额只有3套(指 完全由群众投票产生的“最佳”、 “优秀1”和“优秀2”)。这可让集邮 者犯难
全文:邮评选的名额只有3套(指 完全由群众投票产生的“最佳”、 “优秀1”和“优秀2”)。这可让集邮 者犯难了,所以只好在自己评选时 精选细选。$$ 笔者以为,2004年有6套 纪特邮票具备“入榜”的实力
弘扬国粹启动儿童评书工程
作者: 吉米  来源:中国幼儿教育周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孟母三迁  系统工程  表现手段  评书  表演艺术  研究机  健康成长  司马光  儿童  研究所 
描述:近日,作为国内唯一评书研究机 构的大地评书研究所开始了“儿童评 书”系统工程的启动。这是在我国著名 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先生的倡导下 进行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们的健 康成长离不开好故事,往往在童年时 代听的好故事能影响人的一生。我国 古代流传着许多关于用故事进行教子 的极好例证。《孟母三
全文:

近日,作为国内唯一评书研究机 构的大地评书研究所开始了“儿童评 书”系统工程的启动。这是在我国著名 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先生的倡导下 进行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们的健 康成长离不开好故事,往往在童年时 代听的好故事能影响人的一生。我国 古代流传着许多关于用故事进行教子 的极好例证。《孟母三迁》、《司马光砸 缸》、《孔融让梨》等许许多多富有教育 意义的故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很 大的意义。$$ “儿童评书”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大地 评书研究所所长张少佐先生说:“故事 与评书毕竟还不一样,由于评书独特 的表现手段使其所表现的内容更具感 染力。孩子们听故事,往往都是说‘来,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其实呢是‘念’, 把印在纸上的故事念给孩子听。我们 要将‘还原’的故事,利用评书的艺术 手段,真正地给孩子‘讲’(或叫‘说’) ——这就是大地评书研究所要完成的 工作。”$$ 张少佐先生表示,他们要以古今中 外有关儿童题材的优秀故事为蓝本,将 其改编录制成适合于儿童、并具有较强 可听性的评书作品。这些作品要根据儿 童的特点量身定做,尽可能做到趣味性 与教育性相融合,寓教于乐。同时,他们 还会邀请有志于这项工作的所有评书 演员都来参与,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 验,真正把儿童评书这项系统工程做 强、做大。

光山:崛起在豫东南
作者: 陈猛  来源:中国贸易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邓颖超  大别山  江南  司马光  净居寺  光山县  龙山  鄂豫皖  豫南  青虾 
描述: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的故乡,是国家著名的苏区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光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半湿润气候,青山、绿水、名胜相互映衬,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素
全文: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出生地,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的故乡,是国家著名的苏区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光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半湿润气候,青山、绿水、名胜相互映衬,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光山历史悠久。周为弦子封国,故称“弦”。春秋属楚;秦代辖于九江郡;王莽时废国立县,境内设光城、茹由、东安三县;隋文帝开皇18年(公元589年)更名光城为光山,始为光山县。此后一直是豫南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地,有文字可考的历史4000余年。$$光山革命丰碑林立。这里曾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王大湾会议旧址、徐畈鄂豫皖首府机关旧址群、邓颖超祖居等革命遗址达535处,革命战争年代,10多万光山优秀儿女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红色政权,尤太忠、万海峰、钱钧等数十位光山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光山景色宜人。泼河、五岳、龙山三大水库波光涟漪;潢河、白露河等河流清溪流韵;王母观、赛山等山层恋叠嶂;千年古刹净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寺名“敕赐梵天寺”为宋真宗御笔,寺内碑刻,寺外唐柏、银杏见证着古寺的沧桑岁月;司马光宾馆现址是宋代古县衙遗址,境内存有司马光洗三时的“司马井”,“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紫水塔、永济桥、宝相寺春秋墓等文化古迹稀世罕见;净居寺生态旅游开发区、龙山湖风景旅游区、体育中心和正在建设的紫水博物苑、文化中心等展示了紫弦大地的神韵和富有江南风情的水光山色。$$光山资源丰富。是全国粮油基地、茶叶之乡、青虾和麻鸭原产地,粮、油、棉、林、果、茶、畜禽、水产等是支柱产业,素有豫南“鱼米之乡”之美称。南部山区,拥有金、银、铜、铅、锌及沸石、莹石、石英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光山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交通、通信便捷,电力充裕,各类基础设施齐全。京九、宁西铁路,106、312国道,正在修建的上武、阿深高速纵横过境。全县年供电能力可达10万千瓦。通信设施完善。农业结构实行多元化调整,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光山特色的茶叶、青虾、苗木花卉、麻鸭四大支柱产业,全县茶叶面积发展到11.8万亩,“赛山玉莲”、“蓝天玉叶”、“净居寺毛峰”、“杏山竹叶青”等是信阳毛尖茶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家林业局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光山麻鸭”、“光山青虾”分别通国家品牌认证。工业改革与发展势头强劲,蓝天集团驿光化工厂、白鲨针布有限公司、远大鑫鸳鸯集团、强山集团等一大批优势企业舞起龙头,化工、服装、建材、茶叶等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壮大。茶叶运销、现场充绒、电杆预制等非公经济板块持续扩张,敖洼经济开发区、十里民营工业园等园区经济框架正在形成。全县劳动力资源富裕,在全国率先实施“回归工程”和“金桥工程”,建立了30多个驻外党支部,劳务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