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的警枕
-
作者:暂无 来源:少先队小干部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圆木 《资治通鉴》
-
描述: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小时候勤奋好学、聪明过人,读起书来,常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为了能每天早起读书,司马光请人做了个圆木枕头。用这种枕头睡觉,硬邦邦的,很不舒服,而且头稍微一偏,就会滑下来。这样司马光就会惊醒,起来读书。这个枕头就被他称为“警枕”。
-
浅议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
作者:
蔡青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为我国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整理文献撰成《资治通鉴》一书而流芳百世,此书被后朝代代传颂,也成为历代帝王的枕边必读书。司马光修《通鉴》历时19年,他一生之心血都从事于此书之编撰。写此文章,不求标新立异,只是尽吾所能查找资料,整理成文。让自己能更深层次的感悟司马光,领会司马温公的治史精神之所在!
-
《资治通鉴》所载“受降城”纠误
-
作者:
仝建平 来源:沧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受降城 《资治通鉴》
-
描述:三受降城是唐朝前期为防御突厥南下侵扰在今内蒙古境内修筑的三座军城,三城遥相应接,东西相距近千里,边防意义非常积极。而唐史研究最基本史料《资治通鉴》卷239正文的记载却把关于受降城不同的两件事混为一谈,本文将予以纠正。
-
[0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资治通鉴
-
作者:
北宋 司马光 来源: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古代史 译文 《资治通鉴》 编年体 注释
-
描述:《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
如何看待司马光贬斥“初唐四杰”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唐四杰”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资治通鉴》所记裴行俭论“初唐四杰”浮躁浅露一事,历来颇受质疑。因为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没有事实依据。故事里说,裴行俭担任吏部侍郎主持选官期间,对另外一位吏部侍郎李敬玄推重“皆以文章有盛名”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颇不以为然,判断他们仕途不顺,甚至不得善终,而当时名声不显的王勮、苏味道却能够做到吏部主官。裴行俭说:“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
-
司马光《资治通鉴》治国方略论析
-
作者:
徐绯璐 薛忠义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治国方略
-
描述:《资治通鉴》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学著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精深,为前古所未有。从古代先贤学得为政的处事之道、治世的为君之理,是研究此部著作的重要目的。其治国方略,治国之本、执政之根、为官之准、道业之源等论述,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体系建设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
司马光论汉武
-
作者:
宋志坚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武帝 班固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对于汉武帝的评价,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班固曰"与"臣光曰"按先后编排在一起,二者之反差一目了然。班固对汉武帝的评价很高,说汉武开创的"洪业",使"后嗣"遵之"而有三代之风"。其不足之处,只是轻飘飘地带了一句,说是倘能"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那么,即使《诗经》《尚书》所称道的古代圣王也不过如此了。似乎与其"洪业"相比,不足只是白璧微瑕。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就很煞风景了。原被
-
从《资治通鉴》"臣光曰"看司马光的为臣之道
-
作者:
王戈非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为臣之道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长短不一的119篇史论,表达了他对各个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他的历史思想,这其中就包涵了他在仕途中的感悟.
-
从《资治通鉴》“臣光曰”看司马光的为臣之道
-
作者:
王戈非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为臣之道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长短不一的119篇史论,表达了他对各个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他的历史思想,这其中就包涵了他在仕途中的感悟。
-
研究性教学在《中国史学史》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司马光〈资治通鉴〉及影响》专题为例
-
作者:
苏永明 贺梅开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研究性教学
-
描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高效地完成《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制定课程研究性教学目标,以问题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有效整合,并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来,课程考核方式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的方法,分别从课外阅读量、课堂发言、课堂讨论参与情况、研究项目完成情况、研究小组合作情况,期末考试等方面综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