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司马光的“人才观”想到的
【类型】报纸
【篇名】由司马光的“人才观”想到的
【作者】 宛勤
【关键词】 十七年 生产力 德才标准 事实求是 选用人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改革人事制度 人才观 “臣光曰”
【报纸名称】安庆日报
【出版日期】2005-04-16
【正文】
北宋名臣司马光倾十七年之力潜心编 修了《资治通鉴》,以“臣光曰”而抒发自己 的见识。他在开篇《周纪·威烈王》总结智伯 的失败归于“才胜德”,由此而引发他对人 才的阐述。
司马光对什么是德、才提出了自己的 标准,并认为“才者,德之资(资质)也;德 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的是圣人,德才都 无的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 人。他主张,在选不到圣人、君子时,与其选 小人,不如选愚人。其理由是“君子挟才以 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善无 不至矣。挟才以为恶,恶亦无不至矣。愚者 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而“小 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等于如 虎添翼,为害就更大了。
司马光强调德才兼备,并把“德”放在 重要位子,对小人持决不可用的态度,这是 作为一个政治家、史学家在历览历史、体察 现实之后的经验之谈。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了,但 在选贤任能方面,同样坚持德才标准。尤其 是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时更是持认真审慎态 度,把德能放在首位,也是有鉴于历史的教 训。但是,我们在坚持德才标准的同时,还 讲究事实求是精神。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 开放时期,重点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 力。我们在选用人才方面,决不会再搞过去 “左”的一套,动辄查人祖宗三代,或者用同 一尺寸去为不同形体的人制作统一的服 装。“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技是生产力, 而掌握科技的人才就是重要的生产力。如 果我们对待科技人才,也像选拔党政机关 干部一样去严格尺度,那就有失宽容,也不 实事求是。
每个人的德能、才能都是动态的,不可 能一成不变。我们今天选拔的人才可谓德 才兼备,那也只能说明当时,谁也不能保证 若干年后还是兼备。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 的变化,知识的更新,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与 时俱进,注意加强自我品德修养,不断为自 己的知识“充电”,那么,就能立于不败之 地;相反,不思进取,自我陶醉,坐吃老本, 就会被时代扬弃。同样,有些德、才或缺的人,经过自己不懈的 努力、奋斗、磨练,也有可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如今难的是如何保证人才被选拔出来。由于吏治的腐败,买 官卖官、以私恩取小人的现象并未杜绝。为整治吏治,党和 国家改革人事制度,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公务员竞争上 岗,考试、考核、考察相结合,并实行公示制度,避免了暗箱 操作和个别人说了算的腐败行为发生。 既是人才,就不愁报国无门,也不愁用 武之地了。
- 1、《资治通鉴》“臣光曰”评介 作者:刘丽丽 2003.01
- 2、是人无才不行,有才不是人更不行 作者:马世永 2005.03
- 3、关于《资治通鉴》 作者:河砚 2002.01
- 4、说司马光的人才思想 作者:吴怀祺 2010.01
- 5、浅议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作者:蔡青 2012.01
- 6、如何看待司马光贬斥“初唐四杰” 作者:刘后滨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