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历史常常会出现惊人的巧合。公元2002年,广西田东县开始建设一个据说 是中国西南最大的贸易市场,而在这个规模宏大的市场西面,一个在800多年 前被称为西南最大的贸易市场──横山寨古遗址,随着西南茶马古道的发现, 也展现在世人面前──$E$$ 2002年12月5日,笔者 专程前往广西田东,探访这个 被沉埋在荒草中的历史名城。$$ 时值南国初冬,夕阳静静 地照着大地,右江悠悠东去。当 我们伫立在横山寨城墙的废墟 上,面对着满目荒凉,远眺田东 县城林立的高楼时,一股历史 的沧桑之感顿时涌上心头。$$ 茶马古道第一城$$ 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西南 通往西方的一条重要的贸易线 路,流通的商品以茶叶、马 匹、盐巴、瓷器为主,被称为 我国西南的“丝绸之路”。 2001年,这条淹没在历史风 尘中的古道被人们发现,精明 的云南人立刻把它打造成为名 闻国内外的探险旅游热线。$$ 据一些专家考证,茶马古 道东线的起点实际上是广西田 东县的古城横山寨,从横山寨 经德保、靖西、那坡、云南的 富宁、广南、昆明,到达大 理,再延伸到缅甸、印度直至 西亚。作为这条古道东端的横 山寨,到南宋绍兴年间盛极一 时,成为南宋和西南各少数民 族进行商品交易的主要集市, 也是南宋最大的马市。据史书 记载,横山寨交易的马匹来自 西南的大理、自杞、罗殿、特 磨道等国,他们除了和南宋在 横山寨交换马匹外,还带来了 胡羊、长鸣鸡、披毡、云南刀 及麝香、三七等药物,南宋用 来交换的商品主要是盐、瓷 器、铜器、书籍和丝绸等纺织 品。到横山寨卖马的大理国商 队一批就有1000多人,每年 南宋朝廷要在横山寨马市购买 战马1500匹至3500匹。由此 可以想见当时的横山寨那种商 贾云集、万马奔腾的繁华景 象。$$ 横山寨在南宋除了商埠的 功能外,还起到文化转运站的 重要作用。据史书记载,大理 “每贾人至横山,多市史记、 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本 草、王叔和脉诀、千金方等 书”,可见横山寨在古代还是 一个重要的书市,汉族的先进 文化从横山寨沿着茶马古道这 条文化走廊源源不绝地传播到 西南各地,深刻地影响了西南 地区的社会生活。横山寨是壮 族古代的经济繁华之地,也是 文化昌盛之都。$$ 残垣断壁诉沉浮$$ 横山寨的繁华最后毁灭于 蒙古骑兵的铁蹄之下。公元 1259年,蒙古大将乌兰哈达 率兵从茶马古道攻打横山寨, 南宋守将向士璧、刘雄飞奋勇 抵抗,官兵死伤惨重,一代名 城被战火夷为平地。昔日的繁 华在历史的风雨中沉埋了,如 今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在无 言地诉说当年的浩劫。$$ 引路的村民告诉我们,这 里的荒草地挖下去都是一堆堆 的尸骨,可见当年战斗的惨 烈。这恐怖的景象可能是人们 不敢在这片废墟上建房居住的 原因吧,偌大的遗址只有一间 看守鱼塘的人搭盖的孤房,整 个环境显得格外苍凉。$$ 虽然是荒草遮掩,但仔细 寻觅,仍然可以辨认出古城的 雄姿。城墙底宽12米,残垣 高约4米。我们在墙基下找到 了许多残砖碎瓦。残砖的块头 约为普通砖的两倍,很可能是 当年的城砖。瓦片也比普通的 瓦硕大厚重。内城方约百米, 东、西、北三面均有护城河, 北面和东面的护城河近年已被 扩宽建成鱼塘。外城因年代久 远,己难确定它的方圆大小。 据田东县地方志办公室黄毓庭 先生介绍,外城方约两三公 里,范围包括百银村现在的上 寨、下寨、银匠三个屯,附近 的十里莲湖可能就是它外城的 护城河。如果这一推测成立的 话,横山寨古城的规模就相当 宏大了。$$ 横山寨靠近右江河边,在 宋代是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 河对面就是直通德保县前往大 理的古道。河边有百米长的繁 华码头,但是当年的码头石阶 已无踪影。我们沿河搜寻,只 找到了残留的护坡石块,依稀 可辨认出古码头的轮廓。据当 地的群众反映,右江南岸的白 马屯还完整地保存着当年的古 码头,古代的商队马帮就是在 那里过河到横山寨的。$$ 横山寨古城遗址除了 1982年广西文物调查队做过 田野调查外,还没有进行过考 古挖掘,废墟下埋有什么珍贵 文物无法推测。但是笔者在草 丛中随意翻找,宋代的青瓷碎 片随处可见。$$ 虽然横山寨昔日的繁华已 逝,可是那灿烂的古市文化却 在田东县代代相传。就在横山 寨焚毁不久,一个和横山寨相 似的城镇──平马镇又在废墟 旁崛起,直至明清两代,平马 镇乃是右江流域最繁华的集 市。
柏杨,一个在华人世界享有盛誉的名字。他的作品中沉淀着一个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也饱含着对中华文明再次腾飞的渴盼。“希望我们的祖国能真正富强起来,让每个中国人都活得有尊严。”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这位老人如此寄语新世纪的中国。$$尽管步履已有些蹒跚,但83岁的柏杨仍眼神明朗,透露着超出常人的活力。据柏杨的太太张香华介绍,柏杨目前仍坚持学习和工作,每天都通过报纸、电视收集各种信息,而且还定期给香港一家报纸撰写专栏。$$《柏杨全集》最近在台湾出版完成,刚刚在台北举行的“柏杨文学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柏杨学”的概念……对于这些成绩和肯定,柏杨丝毫没有以“大师”自居,“我以前就说过,自己没有什么理论,只是一个独自作战的游击队员,只能指出我们的社会病在哪里,并没有本事去治病救人。现在得到社会的肯定,也只能说明我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可以升任‘游击队长’了。”$$从《中国人史纲》、《柏杨版资治通鉴》到新近出版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柏杨始终孜孜不倦地反思中国历史和文化,从一个文化人的角度探寻强国之路。他告诉记者:“我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起更多的人们,让他们共同来认识和反思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共同涤除那些不好的地方,发扬那些优良的传统,学习西方文化中先进的方面,建设一个更加健康、文明、值得尊重的文化。”$$而要把中华文化建成“让世界更加尊重的文明”,需要大家的努力,“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柏杨毫不掩饰自己对年轻人和未来的期望。“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自然就应该越来越强。”$$在很多人的感觉中,柏杨应该是一位严峻、犀利甚至苛刻的作家,特别是在饱经坎坷之后,他的身上难免也应该透露出一些棱角和风霜。但恰恰相反,在我们短短两个多小时的会面中,柏老幽默而亲切,有时甚至率真得像个孩子。共进晚餐的时候,柏老几乎没空动筷子,谈他的老家河南,谈中国人因落后而受的欺负,谈他所倡导的“人人平等”,谈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想……热情中也透露出可爱的执拗。$$就是凭着这种执著,柏杨从卷帙浩繁的中国史册中,完成了一部反响巨大的《中国人史纲》。在这本以100年(一个世纪)为叙述单元的史纲中,柏杨以“羞辱的痛苦世纪”描述19世纪的中国,对20世纪中国的评价则是“充满惊涛骇浪”。$$在被问及对21世纪的中国有何期待时,柏杨说:“希望这个世纪中国能真正富强起来。特别是大陆,现在形势不错,就应该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不仅物质上要极大丰富,文化上也要不断创新发展,让中国获得世界的尊重,让每个中国人都活得有尊严。”
一种全新的数字图书产品《中文经典数 字图书馆》于近日投放市场。该产品仅用8 张CD-ROM就容纳了5000余册中外经典图 书、约20亿汉字的内容,并收录了大量世界 优秀漫画和连环画。$$ 《中文经典数字图书馆》系统共分25个 库,内容涵盖二十五史、资治通鉴、诸子百 家、儒家十三经、经书典藏、历史演义、经典 哲学、诗词曲赋、全唐诗、全宋词、古代名家、 上下五千年、古典小说、现当代文学、外国文 学、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 说、休闲百科、医疗保健、育儿百经、饮食文 化、世界博览等方面的经典图书佳作,整套 产品20余亿汉字的容量,抵得上一个中型 图书馆。$$ 该产品采用行业技术领先水平数字图 书出版系统制作而成,摒弃了传统数字图书 的“图书简单扫描=电子图书”的套路,不 仅能在数据内容上完整反映传统图书本身 的图文信息,还结合了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特 点,融入页面设计、平面图像处理以及多媒 体制作技术,使数字图书的表现形式更加丰 富多彩,先进的后台技术使产品阅览界面易 学易用,富有亲和力,经典的阅读内容加之 全面的应用功能,让读者真正体会到了数字 时代的阅读魅力。$$ 据负责此书策划开发的北京联合光华 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王威先生说,《中文经 典数字图书馆》初涉市场就引起了各界的广 泛关注,源于此套产品独特的市场策略,“送 知识”是近几年出现的“礼文化”消费潮流之 一,联合光华选准这一市场卖点,用数字图 书这一最新出版形式,打造了一套涵盖 5000余册经典图书的大型、时尚、实用的数 字图书产品,海量的信息、权威的编审,奠定 了本书的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珍藏价值, 精美的界面、简捷的操作、实用的功能、时尚 的包装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使得该产品刚 一问世便备受各方关注。产品投放市场以 来,销售稳步增长,前一段非典时期曾经一 度断货,相对与传统图书出版,该产品低出 版风险、高利润空间,是本书拓展市场的成 功所在。$$ 这一数字图书产品由北京联合光华科 技有限公司策划编辑,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 心监制,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出品。
$T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的图书排行榜上,前30位中引进版占据了22个 席位。引进版儿童图书占据童书市场主流,会不会影响原创儿童文学读物的出 版,会不会让我们的孩子“偏食”?$E$$ 两年前,一个披着黑斗篷的孩子来到中 国,掀起了一股“哈利·波特”热潮。随后,少儿 图书市场又陆续出现了《鸡皮疙瘩》系列、《冒 险小虎队》以及最近登场的哈利·波特妹妹“魔 眼少女佩吉·苏”……这些引进版童书动辄十 万、百万计的销量,在书市大出风头。据统计, 2003年上半年的图书排行榜上,前30位中引 进版占据了22个席位,近来这个数字又飙升 到26位。$$ 眼看着引进版童书不断抢夺原创少儿文学 读物的读者和市场,眼看着时下中小学生对哈 利·波特津津乐道,却不知道“盘古开天地”、“女 娲补天”这样的中国神话故事,出版界和儿童文 学作家们心有不甘。他们提出:喝“洋奶”长大的 中国孩子,不能没有中国文化的滋养。确实,如 今走进任何一家书店,摆放在显眼位置的几乎 都是国外引进的图书。比如,从奥地利引进的 《来自太空的攻击》、《火山阴谋》、《冒险小虎 队》;英国版的《冒险四人组》、《古堡惊魂》、《瓶 中船》;还有韩国读物《退魔录》等。而《中华上下 五千年》、《历代杰出帝王的少年传记》、《儿童配 画资治通鉴》、《小兵张嘎》这样的本土读物,则 悄无声息地退位于不显眼的角落上。$$ 引进版童书占据童书市场主流,会不会影 响原创儿童文学读物的出版,会不会让我们的 孩子“偏食”?$$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引进世界优 秀的儿童文学读物是必须的。任何一个民族出 版业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繁荣,都是吸取了其 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借鉴中为我所用,最终也 是为了使我们的少儿图书走向世界。引进童书 是让我们的孩子在第一时间阅读世界上的好 书,让这些优秀读物滋养我们的孩子,这是我们出版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当 然,在抓引进图书的同时,也要抓原创,两者不能偏废。我们推出的杨虹樱“马 小跳系列”两个月4万套一销而空,可见原创儿童文学的市场也很大。但要看 到,由于长期以来市场运作机制不成熟,原创图书和原创作家推不出来。如何 使作品贴近儿童、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是向出版工作者和作家提出的一个 命题。$$ 儿童文学作家、中福会出版社总编辑秦文君提出,现在市场走红的引进 图书大都是娱乐性和游戏性较强的,但这些并不一定都是最好的东西。这些 读物的引进,有助于打开我们的眼界、拓宽我们的思路,但绝不能以为它们就 是儿童文学的全部;否则既是对西方文化的曲解,也会造成东方文化的缺席。 引进,最终还是别人的果子。我们要花力气种植自己的果子,当然要嫁接,要 施肥,糅进世界的流行元素;但其核心和本质还是传播东方文化和具有民族 性的东西。$$ 近日,在一项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阅读调查中,大多数孩子用这样的词 汇来描述他们喜欢看的书:“有想像力”、“惊险”、“集科普与幽默于一身”、“惊 险科幻又有深刻意义”、“有趣”、“有神秘感”等。 孩子们写道:“请把书写得风趣些”、“请多出一些 最惊险、最幽默的书”……无疑,这是孩子们为儿 童读物的出版和创作开的“处方”。
本报讯:由省新闻出版局 举办的“世纪西安特价书市”日 前落下帷幕。在为期10天的特 价书市上,我省十余家出版社以 五到七折的低价销售自产图 书。这种让利行动,极大地鼓舞 了广大读者的热情。$$ 每天上午九点,读者便从四 面八方蜂涌而来。直到下午五 点,读者们还挤满了大厅,书市 只好延迟到六点收市,这时还 有很多人依依难舍地不想离 开。书市上,一位八九岁的小女 孩拿起一本《神密惊奇》爱不释 手,她说:“我已经看完了六册, 今天终于找到了第七册。”两个 小伙子兴冲冲地抬着纸箱往外 走,纸箱里是陕西人民出版社出 版的《资治通鉴新注》。三秦出版 社带来的《红楼梦》二十多本,两 个小时就卖完了,其它古典文学 名著也都成了俏销货。$$ 西安不愧是文化古城,陕西 不愧是文化大省。书市上忙碌的 人流和丰富的图书,不正预示着 西部灿烂的明天吗?
最近,我收藏了一枚特殊的银币。$$ 银币直径54毫米,重30克,上部 有一个直径7毫米的小孔,两侧各有一 个直径12毫米的外张孔。银币内圈为 齿轮形状,正面有一长方框,内书“金壹 两”三字,四角有四个小圆,内书“南部 马市”四个字。银币背面写着“天明六年 秋九月,此通货其所伪造者从税处严罚 者也。”后面的落款是“马役所。”$$ 据辞海历史条目记载,中国历史上有 两个朝代使用了“天明”年号,一个是唐代 辅公祜年号。“但仅见万斯同《纪元汇考》, 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未记载,所 以能作为存疑暂列”。另一个是宋代云南 的大理王段素兴的年号。“大理:古国名, (公元937-1253)五代至宋以‘白蛮’为主 体建立的封建领主政权。辖境相当云南全 境、西川、西南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 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治铁技术甚发 达,接近汉族水平。主要以马与内地进行 贸易,其王曾受宋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 王。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统治集团通用 汉文。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征 南,灭大理。”$$ 上述辞条说明,银币上的“天明”年 号极有可能是大理王国的年号,因为该 国使用的是汉语,铸造技术也很发达, 加之与汉族主要进行马匹交易。所以, 这种银币很可能是大理官府为便于马 匹交易专门铸造的。$$ 如果这枚银币真是当年的实物,其 意义还远不止于此。一、改写了银币的 流通历史。我翻阅了李龙先生著的银币 《收藏与鉴赏》,华光普先生主编的《中 国银币目录》,他们都认为,中国的银币 虽然出现较早,但基本上属于宫廷赏赐 钱或赏功钱,作为主要流通手段始于清 朝,1700年首先出现在西藏。这枚银币 的出现,把我国银币用于流通的历史至 少提前了六百年!二、改写了大理王国 的编年史。中国历史纪元表对段素兴在 位的历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虽然 标明的“天明”年号,但是在起始的1042 年和结束的1044年后都打了问号,而 这块银币却清楚地标明了“天朗”六年。 由此可见,段素兴任大理王也许不止六 年。三、独特的造型使人耳目一新。中国 银币造型大同小异,基本上是铜钱状和 银饼状两种,这枚银币的造型既不同于 铜钱,也不同于银元,兼有两者特点,又 有纸币上所注明的告诫语言。
本报讯(记者 方文玉)最近,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推出了第四版《文白对照全译 〈资治通鉴〉》。这次新版书是在原改革版的 基础上作出改进的:对原书中的个别差错再 次修订,正文用纸由52克胶改为60克双面 胶,全套书由原五卷改为六卷,总定价为600 元,比十年前首版时只高出2元钱。$$ 据中国财经社体改分社总编辑杜豪介 绍,原改革版《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 1991年11月刚出版上市,就引起了非常强 烈的反响:首印2万套,被一抢而光。后半年 内连续加印5次计10万套。十年来一直常盛 不衰,累计销售20余万套。在古籍今译作品 中,它与《辞海》并称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销 量、大码洋的经典名著。$$ 第四版《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由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文学所、北京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艺术 研究院、中华书局等40余位专家学者精心 对译的。在版式上采取了每页左右分栏、逐 段对译的方式,使这部古奥的文言作品能让 高中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理解和接受。$$ 这部十年常销不衰的古籍作品在今天依 然受到社会的宠爱:11月南京全国书市上预订 有2千套,现在书一出来,北京又发走1890套, 这还不含东北三省。目前,《文白对照全译〈资治 通鉴〉》由辽宁省新华书店独家代理总发行。
发生在梁武帝晚年的侯景之乱, 使得梁朝“都下户口,百无一二”,造成 “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 陇焉”的悲惨局面,梁武帝本人也在幽 禁中郁郁死去,梁朝很快走向灭亡。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认为,侯景之乱的 发生是因为梁武帝晚年“迷信佛教,政 务松弛”。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 面,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则与梁武帝 的贪婪、失信和用人失误密切相关。$$ 侯景早年为北魏重臣尔朱荣的部 下,后来投靠高欢。高欢死后,他以河 南十三州之地投降西魏。西魏丞相宇 文泰知道侯景机诈多变,所以在接受 侯景的投降时,采取了“受降如临敌” 的谨慎态度,分派大军接管了侯景十 三州中的七州十三镇。由于得不到西 魏的信任,同时又受到东魏的攻打,生 性反复无常的侯景就想投靠梁朝。梁 朝尚书仆射谢举等人坚决反对接纳侯 景,但梁武帝贪得十三州之地,不听劝 告,决定接纳侯景,由此埋下了祸根。 为得十三州之地,梁武帝派侄儿萧渊 明率兵5万前去接应,但被东魏打败, 萧渊明及梁军主力几乎全部被歼。侯 景仅率步骑800人投奔梁朝。梁武帝 没有得到一寸土地,还丧失了侄儿和 军队,这买卖当然是蚀本了,可梁武帝 还封侯景为南豫州刺史,赐给青布万 段,兵仗若干,这就让穷途末路的侯景得到喘息的机会。$$ 随后,当东魏主动与梁朝议和时,梁武帝又割舍不断亲情,决定 以侯景换回他的侄儿。这种不仁不义的失信行为把反复无常的侯景 逼上了铤而走险的绝路。当时,侯景非常害怕梁朝与东魏议和,坚决 反对。按照《南史·贼臣传》记载,侯景派人假冒东魏使者向梁朝提 出以侯景换萧渊明,试探梁武帝的态度。梁武帝不知是计,告诉来 人:“贞阳(萧渊明封贞阳侯)旦至,侯景夕返。”侯景得信,遂萌反心。 由此可见,梁武帝的出尔反尔是侯景叛乱的直接原因。最可悲的是, 梁武帝对侯景一点也没有设防,还上了侯景设置的圈套。$$ 侯景之乱得以发生还与梁武帝的用人不当有很大关系。萧正德 本是梁武帝的侄儿,早年干过杀人越货的勾当,品德很不好。在过继 给梁武帝后,萧正德本以为自己将来会作皇帝,谁知梁武帝有了儿 子,就把萧正德还给他的亲父。萧正德怀恨在心,投奔北魏,因不得 志才又回来。在侯景叛乱时,梁武帝居然让这样一个叛臣赋予承担 保卫首都的重任。结果,当侯景许诺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当皇帝时,萧 正德就与侯景勾结起来,用大船把侯景的叛军接过长江和秦淮河,一 下就包围了皇宫──台城。这就难怪有人要痛惜梁武帝“奸佞居前而 不见,大谋颠错而不知,名辱身危,覆邦绝祀,为千古所闵笑,岂不哀 哉!”(《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但梁武帝 本人至死似乎都未觉悟,临死前还叹息 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真 是糊涂之极。
一年一度的北京春季书市又 在阳光明媚的4月如期举行。岁 岁年年花相似,几乎还是去岁的 那些书商、书店、出版社,几乎 还是去岁淘书、买书的那些人, 几乎还是去岁的那些书、那些 价,变的只是年轮。$$ 对于北京书市,记者每年都 要逛一两次,今岁春季书市当不 例外。接连两天,记者挨摊逐铺 地在书市“淘洗”一遍,竟没有 “淘”到一本可心的书,回来倒 生出许多疑问和慨叹。$$ 书价,奥秘难解$$ 有人曾做过统计,说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物价上涨之快当数 书价、邮价。笔者没有具体统 计,但手头有20多年前买的几大 名著可以为证:《红楼梦》3.1 元;《三国演义》2.3元;《水 浒传》4.25元。还是这几套书, 现在每套大多在50元以上,更有 甚者已高达百元,其上涨幅度之 高使人不寒而栗。$$ 一边是书价高得怕人,一边 是书价打折惊人。在书市上到处 可以看到,《白话资治通鉴》原 价498元,现价60元;《白话二 十四史》原价498元,现价60 元;《世界童话大系》原价1280 元,现价156元……在这里,一 般书打五折,最多的打到九折。 我不明白,这打九折出版社究竟 赚不赚钱,但打五折肯定还是赚 钱的,因为这些大都是新版书。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打五折也赚钱,为什么当初书价 就不能定低点呢?省得折来折去还是折到原位。问及此事, 一位出版社老总一脸无奈地对我说:“书价高并非出版社 得大头,中间商、零售商,层层回扣盘剥,到头来也没几 个子了。”真的如此吗?书价真的就没了降低的空间?其中 奥秘谁又诠解得清。$$ 书者,藏乎读乎$$ 如今的书,价钱之高堪为史无前例,而书的包装之精 美,更是亘古未有。在书市上,许多闻也未闻过的书之装 帧令人目炫。比如精美的盒装、高档的匣装、豪华的皮 装、古朴的线装,应有尽有。记者纳闷:这么好、这么美 的书谁买谁读?其原因很简单,惟其精美,所以爱护;惟其 爱护,所以不忍捧读。正如一件昂贵的珍宝,我看一般藏 家是不忍心去佩之玩之的。$$ 事实上,如今的书已完全变了其原有之意。书,是 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但现在,书已成 了一些并不读书和很少读书而又或有权或有势者家中的 饰物、藏品,也正因为如此,书的豪华精美正走向远离 给人阅读的轨道。在书市上,一些包装精美的书大多成 套成系列,一些精美的包装上还堂而皇之地写着“馈赠 之佳品,收藏之珍品”类的广告词。难怪人们说,现今 是买书者不一定读书,读书者却难买得起书。书在一些 贪官那里已成了高雅的受贿之物,行贿者的糖弹。时候 变了,受贿者也变“雅”了。不信,大家都可留神一 下,这些动辄几百上千成系列的高档书有几多在读书人家 里,有几多在有钱有权者家里?$$ 呜呼!书沦落若此,悲哉!$$ 书,也该打假打滥$$ 人们一说到书,一定会想到知识、文化。但现在我却 发现,此话已谬。在书市上,记者发现,如今的书大致有 如下几类:一是新瓶装旧酒。如中国古典名著、世界名著之 类,变的只是“外套”;二是生活消谴类。这类书大多华丽妖 冶,以作秀见长;三是行世指南类。这类书大多东拼西凑,系 文抄公所为。四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五是儿童读物类。这类 书印刷精美,为望子成龙的家长青睐。当然,还有其他类,但 不是时过境迁,就是难成体系,属冷门类。$$ 就此几类书而言,用现在最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全 在于策划。如今在出版界,很难找到过去那样学贯中西 的出版家了。赚钱的出版社和编辑个人,大多谋在成在 选题和策划。选好一个题,找到几个人,纂起一本书, 以最快的速度出版,捞上一把银子,这是不少出版社成 功的范例。如今的写书人胆子大得很,半瓶子不满就敢 出溢瓶的酒。如B股刚允许国人买,就有人出来支招; 体彩一上市,就有谋略家授经。而且这类书卖的偏快, 岂不知,这书里一点真货也没有,全是拼凑的假冒伪劣 品。在书市,记者发现这样的书随处可见,不过,一到 书市已失却了光艳容颜,因为它也就有几天生命,属垃 圾书之类。$$ 出书滥,乱出书,这就是书价不 断攀高、书界浮躁的根源。走进书 市,看到一堆堆的印刷精美的书几近 垃圾,不禁感叹:何时书市能真正成 为读书人精神的恬园!
笔者收藏的这枚绿锈斑驳、鎏金闪闪的“大观通宝”当十古铜币,其钱面巧铸3颗星纹组成彗星图案。$$此“大观通宝”钱面所铸彗星暗图,是按照时人观测彗星形状巧妙制作的:穿空右廓下距“交角”约0.1厘米处,凸出廓铸一颗彗核星纹(固体块和质点组成);穿空右上角直角内铸一颗彗发星纹(云雾状光辉);钱文“通”字右下方铸一颗形若“逗号”、“扫帚”的彗尾星纹。钱币圆形好比是“太阳”,3颗星纹作辅助线后,便形成了绕太阳运行的很扁长的椭圆状的彗星。$$北宋宋徽宗依宋太祖仿唐朝开元钱之制,于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改铸年号钱“大观通宝”。$$史有记载:当朝宰相蔡京“变钞法,铸造大钱,剥削商人,为徽宗聚敛钱财。”因而可知,此币系蔡京所铸无疑。我们不能得知蔡京铸彗星纹图的用心所在,但可从上述历史典故中窥见一斑:唐太宗开元钱铸星月纹的原意,朱活在《古钱新典》上有释义:“唐室先世自视原与鲜卑……鲜卑、突厥祭奉日月,故唐亦以为钱文”。笔者认为,蔡京依唐特铸“大观通宝”彗星纹:一是引以星月纹原意,祭奉天象,祈祷彗星不再出现,以免给其政敌以口实;二是在钱面“通”字下铸星纹,意指自己“崇宁”间虽被免相,但并未走出京城大门,徽宗与之心是相“通”的,今复相反加官“太师”,反嘲奏本免其相的政敌,不无炫耀之意。三是在钱面穿空右廓上铸星纹,“空星”即指蔡京本人。穿空是钱币的“心脏”(即北宋朝廷),徽宗皇帝居其左位,蔡京居其右下,左右已近并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四是蔡京依宋太祖钱制铸星纹,为何不按常制在钱背上铸星,而在钱面特定位置上铸彗星图,其居心便昭然若揭了。$$与此同时,此“大观通宝”斑驳绿锈下的铜质,有的被巧妙地刮走,而外缘廓上的鎏金反而保存较完整。这种“刮铜不刮金”的反常历史现象,在古钱币实物中实属罕见。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币的品相,但却提升了其收藏价值。$$此币直径4厘米,穿1.3厘米,厚0.3厘米。我们从其钱面上可看出:钱文“大”字横笔右部分和“人”字捺笔、“观”字之“见”字与“目”字右部分、“宝”字之“贝”右长点以及面穿左右竖廓等铜质被时人刮走。$$这种“刮铜不刮金”的历史印迹,佐证了蔡京把持下的北宋徽宗朝廷财政经济匮乏状况,有两条史料为证:一是李如森著《中国古代铸币》第591页云:“夹锡钱是北宋末年蔡京力主推行的一种钱币”、“统治阶级利用夹锡钱的成本略高于铁钱,转移财政危机,解决铜源不足,任意抬高夹锡钱的比价,以一当二枚铜钱使用,引起人民的抵制。”由此币可知当时铜源不足到巧刮铜钱上的铜渣,去染夹锡钱当“夹锡铜钱”使用。二是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136页中说,“大观元年,河北曾铸有样制大小类当十铜钱的夹锡当五钱。此种当五夹锡钱多被染为铜色私作当十用”。这种“染铜现象”在大观年后期更普遍。因此,商人为减轻蔡京的剥削,便绞尽脑汁地刮铜钱去染夹锡钱作当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