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搞笑 不是教材,更不是文学

日期:2004.12.22 点击数:33

【类型】报纸

【篇名】搞笑 不是教材,更不是文学

【作者】 姚志峰

【关键词】 初中生 教育专家 《司马光砸缸》 激烈的竞争 语文教育 国家教育部 中小学教材 云南人民出版社 幼稚园 优秀文学作品

【报纸名称】中华新闻报

【出版日期】2004-12-22

【正文】

$T今年下半年,一本封面标有“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字样的《Q版语文》书在市场引起广泛关注,“颠覆传 统,搞笑经典”是这本书的最大秘籍。与此同时,围绕该书内容的争论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从中小学生到家长, 从白领人士到教育专家,众说纷纭。究竟是怎样的“商业运作”、怎样的“特色”使得《Q版语文》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的呢?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E
   记者调查之一:
   《Q版语文》是什么?
   《Q版语文》是2004年9月由云南人 民出版社出版的,该书在形式上采用国 内学生都很熟悉的教材样式,卡通的封 面上赫然印有“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 秀教材”字样,翻开目录,“第一课:三只 小猪,第二课:一件小事,第三课:司马光 砸缸,第十六课:范进中举,第十七课:荷 塘月色”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或名篇经典 或知名童话在中小学教材的课文标题历 历在目,而在每一课后面都附有课后习 题。再翻开内容,相信每一位读者也会和 我们的记者一样忍俊不禁,哭笑不得的。
   全书共有31课,课文的内容全部 来自中小学传统经典语文课本,但是作 者在这里把传统的文学作品内容全部 换成了现代版的搞笑故事,语言也完全 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记者在这里简 单举例:第三课《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 砸缸时巧遇流氓兔和机器猫,“就这样, 大缸被一个一个地砸破,他们救出来一 大坨的人。有7个小矮人、圣诞老人、兔 八哥、机器猫、刘老根、西瓜太郎、流氓 兔以及李亚鹏……”;第四课《老爸的 背影》显然改编自《背影》,其中的父亲 唱着《双截棍》在月台上做起了托马斯 全旋:“突然,老爸向后退了两步,左手 叉腰,右手向天空一指,唱道:“快使用 双截棍,哼哼哈嘿!飞檐走壁莫奇怪,去 去就来!’”
   记者调查之二:
   谁在看《Q版语文》?
   《Q版语文》一书目前在全国各地市 场火爆,北京王府井书店的工作人员告 诉记者,《Q版语文》一书平均每天能卖掉 30余本。记者在书店也看到,购买此书的 主要集中于两种人群,一是中小学生,一 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记者随机采访了 几位买书人。
   郑同学(男,初中生):我是听同学介 绍的,借来看看,觉得挺有意思挺好玩 的,和我们的课本不一样。而且这里的故 事我们早就知道了,改写以后很搞笑。
   刘同学(女,初中生):我们班已经有 很多人都看过了,而且大家课余时间都 在谈这本书,还会说其中的话,我今天买 了就是想再看几遍。
   陈先生(工作不久,外企白领):无意 中在网上看了看,觉得很搞笑,有点周星 驰、蜡笔小新和樱桃小丸子的风格,买回 去消遣消遣而已。什么?是教材?不可能 吧?
   董先生(29岁,公司员工):听很多人 都在说这本书,网络、媒体好像都在炒, 看着我小时候学过的文章被改成这样又 好气又好笑。笑归笑,我觉得我们看看可 以,不适合学生看的,因为只有搞笑,没 有什么文学艺术价值,纯属胡闹。
   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态度很明确:觉 得很好玩,看看消遣,或者仅供谈资,娱 乐书籍,一笑而过。而颇有意味的是反方 态度却要比这坚定、尖刻得多。
   冯女士(36岁,儿子读初中):我的孩 子拉着我来买这本书,我现在决定不买 了。那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通篇胡说八 道,这样的书怎么能做教材?做课外读物 我都不让孩子看,简直教坏孩子,你们可 得好好反映反映。
   吴先生(45岁,中学老师):垃圾,胡 扯,精神污染。居然还用“全国重点幼稚 园小班优秀教材”这样的字眼来蒙骗孩 子,蒙骗读者。实在是太过分了,想象一 下,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学习这样的语 文,那我们下一代的语言将会是什么样 子!而且它改编名著,也是对我们经典 作品以及原作者的一种亵渎,甚至极大 地伤害了优秀文学作品中原有的人物 形象。
   有教育专家表示,当今社会紧张的 节奏和激烈的竞争环境给无论是学生 还是一些成年人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 压力,他们可以通过创作、阅读这种 “戏说”、“大话”、“无厘头”来缓解压 力,释放自己。但是,语文教育作为一 种母语素质教育,它在某种程度上起到 引导孩子思想认知、确立世界观的作 用。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尚 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严肃的传统教 育还是有必要的,全盘否定将会是更大 的精神荒芜。
   记者调查之三:
   作者和出版人
   本书作者林长治,人称“出版界的周 星星”,曾经以一部类似搞笑作品《沙僧 日记》成为知名人物。他说:“这绝不是课 本,仅仅是一本搞笑的书而已。这本书只 是写给那些中学生和刚刚工作不久的人 看的,因为他们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 太大了。至于说有可能对孩子们的人生 观产生消极影响,我觉得不会,至少从长 远来说是这样。”
   出版该书的云南人民出版社相关负 责人瞿洪斌表示,将这本书标上“全国重 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等广告词,是想 向人们表明这是一本卡通化的搞笑书, 是推销用语。仅此而已。还有一句广告语 “刷新单册书搞笑世界纪录”,这已经表 明了这本书的性质。另外,幼稚园是台湾 的叫法,内地是叫幼儿园。我们选用幼稚 园,是为突出“幼稚”二字,让人感觉到一 种反讽式的幽默与好笑。
   国家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幼儿园 目前还没有审订的教材,中小学教材必 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xx年 审查通过”字样,且教育部没有审核过这 本自封“优秀教材”的《Q版语文》。《Q版 语文》这样的做法属误导行为,但由于目 前并无规定非教材类正版书籍是否可以 擅自自封“优秀教材”,所以《Q版语文》可 以在市场上流通,但不能以教材身份进 入学校或幼儿园。
   面对这样的结果,在这场是非炒作 中,我们的媒体应该反思什么?我们在其 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而出版方是 否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故意 闹这样的“误会”吧!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