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人,语文是个性化的行动。”语文教学必须关注 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 异,尊重个体健康发展与个体的独特经验。语文 教育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教育之 本,注重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 学真正成为塑造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工具和方法。$$ 一、自主选择,满足个性需求$$ 关注每一个 学生,必须满足个 性的需求,爱护学 生的兴趣,让学生 在广阔的天地上, 在更高的生命层 次上进行主动的 自我发展。要真正 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与个体间的差异,鼓 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一旦能自 主选择学习方式,就会调动兴趣,激发学习的内驱 力,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学习《蓝鲸》一文时,我发现学生更愿意通 过画一画,算一算,比一比的学习方式来体会语言 文字。而学《卧薪尝胆》时,学生更倾向于理解与 讨论,并在讨论时为越王的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 精神而争论不休,都希望用自己的见解说服对方。 这无不说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 需求,鼓励他们采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参与到 学习活动中来,学生的个性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 性的自学中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 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想象,激发个性创造$$ 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等因 素的影响,他们相互间对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 一致,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多维的思 维空间,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展示 出来,从而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要把 问题情境化,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给学生选 择学习的权利,为他们个性的体现创造机会。$$ 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学即将结束时, 老师问:“当狼恶狠狠地扑向小羊时,小羊怎么 办?”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这时猎人赶来,打死 了狼,小羊得救了;有人说小羊奋不顾身地跳入河 中,抓住了河中的木块;有人说小羊踢了狼一脚, 转身逃走了……语文教学中,提问若选择了学生 感兴趣的话题,开启了学生的思路,学生能从各个 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并能培养其想 像力、求异思维能力,使他们既有“求同”也有“求 异”,促使学生的新思维、新想法源源不断地冒出 来,其个性也就得到了张扬。$$ 三、注重实践,锤炼学生个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是师生 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 醒各自沉睡的时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创 设真实的沟通情境,组织他们进行积极互动的独 立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 识。$$ 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 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 小组讨论学习,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要尽可能发 挥自己的长处,在汇报时要各显其能。他们或读、 或演、或说,仅读这一项,小组学习就出现了多种 多样的形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汇报的过 程,其实也是巩固知识、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更 是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得 到尽情的舒展。$$ 四、注重体 验,张扬学生个性$$ “你听过了 就忘记了;你看过 了,就记住了;你 做过了,就领悟 了。”这句教育名 言告诉我们:在小 学语文的学习中 要加强自我体验 和语言的实践。体 验指在教学中对 文中描述的某种 行为进行操作尝 试,用自己的身体 亲自体验,用自己 的心灵切身感悟, 从而加深对文本 的理解,并领悟到 其中蕴涵的道理。$$ 例如教学《航 天飞机》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航天飞机和银色飞机 进行对话;教学《新型玻璃》让学生选取其中一种 玻璃进行自我推销;教学《司马光》一文时,可以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假如我是司马光”、“假 如我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假如我是那口 缸”;学习《台湾蝴蝶》时可以让学生扮作小导游, 还可以让学生扮作小蝴蝶作自我介绍,相互交朋 友。不同的个性对角色的注释各不相同,这过程不 仅使学生的语 言实践活动成 为一种动态生 成的过程,也 使学生的语言 实践活动成为 学生自我认 识、自我表现、 塑造的过程, 这大大丰富了 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氛 围,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得以释 放,得以展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 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求 同求异思维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 教师也应多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的机会,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尽情地 展现自我,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他们个性翱 翔的天空。
在欠发达地区,有一个和城市相对 不同的针对学生品德的教育,那就是, 怎样从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出德育化。 西北山区的好多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 留守儿童的教育重点便在学校。许多小 学,便通过教育整合、集中教育后加强 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现行小学语文教 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体 现了文以载道。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 践,谈一些体会。$$ 德育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 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 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 课的几十篇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 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 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如政治 教育包括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主 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等。 语文教材中,侧重这方面的课文有《孔融 让梨》,《司马光砸缸》、《胖乎乎的小手》, 我在教学中寻找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等, 对学生进行教学”心理品质渗透包括培养 良好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操等。教材中, 有了重点,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 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就能提高德育 渗透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材明显不同于品德教材, 品德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几乎是直述给 学生的。单从课文标题上看,就十分明显。 而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却深深 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宇里行间,不采取直 接表达的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利 用教材进行渗透时,既要深刻挖掘教材的 德育内容,又要设计好巧妙的渗透方法, 使学生在接受课文知识的同时,不自觉地 接受品德教育。如《孔融让梨》中表现互相 尊重与知道自己应该尊重别人:《司马光 砸缸》中在大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小孩子 面临危险,表现出的一个轻重缓急的自求 方式;《胖乎乎的小手》中表现了对劳动的 热爱和对劳动的本性尊重。其实,农村小 学生都在劳动当中生活,让他们懂得劳动 的重要意义,是教师的教学目的之一。$$ 总之,在农村,学校的品德教育显得 尤为重要。一般家庭的孩子,父母外出 务工使他们没有得到更好的教育。在品 德教育上,家庭是空白的。如果没有好 的品德教育,那学校所做的成绩教育都 成了枉然。小学语文中的好多文章会 让孩子更加勤劳朴实,纯洁善良;顽 强不屈。通过采用语文课中的内容, 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 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 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变成 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把抽象文字符号 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 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 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 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平时工作 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拙见。$$ 比如我在讲“乌鸦喝水”一文时,想办法往加 了水的瓶子里装石子,使瓶子里的水位升高,让 学生直观了解乌鸦是如何喝上水的。讲完课后, 就启发学生:“乌鸦是聪明的,我相信同学们比乌 鸦更聪明,会想出比乌鸦更好的办法,假如你是 这只乌鸦的话,会想出什么办法喝瓶中的水呢?” 给学生创设想象的情景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 遇到困难教师可启发引导。这时,有的学生说: “老师,假如我是这只乌鸦,就飞到麦地里,找根 麦秆,咬断麦秆的两端,做成吸管,然后把瓶子里 的水吸出来喝。搬石子一来会弄脏水,二来太麻 烦。”还有学生说:“我是这只乌鸦,就拿一根喝饮 料的吸管来喝。”至于能否找到麦秆吸管,教师不 必要求。只要他们能大胆地去想,就是好事。$$ 在教“称象”一文时,我对学生讲:课文中曹 冲是这样想的,先把大象赶到船上,在水面与船 舷相接的地方,刻个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来,往 船上装石头,水面升到记号处再把船上的石头卸 下来,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要。总结 课文之后,我这样启发学生:“假如你是曹冲,有 比他更好的办法吗?”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 动地去动脑筋思考,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学生 思考后回答:“假如我是曹冲,把大象赶下船之 后,把石头替换成人,叫身旁的那些大臣们走上 船,船下沉到刻有记号的地方,再叫这些大臣们 走下船,分别称出他们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 的重量,免得把石头搬上去又搬下来,多麻烦。”$$ 另外在教《司马光》一文时,经过我启发后, 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得到了充分发挥。有的说:“假 如我是司马光,会把小伙伴们召集起来,一起把 缸掀翻,倒出水救出小孩。”还有的说:“我找根长 棒子,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到假山上,把棒子伸进 缸里,和小伙伴们一起把落水儿童拉上来。”$$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想象 力的方法很多,只要善于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就能拓展他们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