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让学生跨过说话的“鸿沟”

日期:2007.06.08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让学生跨过说话的“鸿沟”

【作者】 朱中梅

【关键词】 想象力 口语交际 语文教学 一年级学生 多种形式 创设情景 学生兴趣 课文内容 司马光 引导学生

【报纸名称】塔里木报

【出版日期】2007-06-08

【正文】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练习。它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 听和说的能力,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第二册教材对一年级学生的语 育发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 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
   一、走近学生,让学生大胆说话
   童言无忌,孩子天真无邪,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初入学,对 学校环境及老师有陌生感和不信任感。这大大压抑了学生的言行。使孩子们有话不敢 说。因此,我一接这个班,就迅速想办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我是班主任。因此为我提 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聊天,做游戏,与他们交朋友,拉近我们之 间的距离。然后再引导、鼓励他们把经历过的喜、怒、哀、乐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及时给 于鼓励和纠正,与他们共同探讨。这样,我很快就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敢于并乐 于和我说话。
   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敢于“说话”,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培养他们 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慢慢地,全班学生不管在课余或是课堂上都能 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鸭子和白兔请客》一课时,我先出示了课题。让学 生自读课题后设疑:从课题上,你想知道些什么?孩子们一下子说开了,有的说:“我想 知道鸭子和白兔请客人吃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客人们吃了后开心吗。”有的把小 手举得高高的,经我同意后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鸭子喜欢吃荤,白兔喜欢吃素。老 师,您说它们喜欢吃巧克力和果冻吗?“孩子们一句句天真无邪可爱逗趣的话,让我看 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我让他们反复自读课文,再讨论课文中大象感到奇怪的话,并 加以引导,让全班学生从中明白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这样的课堂是师 生互动的课堂,较以往的填鸭似教学而言给了学生很多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学 生的“说话”胆量大了,“说话”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也掌握得比较牢 固,并且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平时,我注意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他们说话的习惯。我要求同学们每天把见到 或有趣的事用一句简单的话记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说得好的及时表扬。这 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说话的积极性,为他们将来的写作打下基础。有的学生写道:一双 休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动物园玩,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学生写道:“我 在放学的路上看见路旁的野花开了。”
   二、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乐于说
   1.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说。情景教学,会让学生兴趣盎然。而以景助说,则令同 学们乐此不疲。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我尽量创设情景,把学生们带进一个个美丽的场 景,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了较深的感受就有想说的话,就乐于说”。例如, 教学《司马光》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课本剧,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角色分配, 可是由于课文中直接描写司马光的语言,神态等近乎没有。这样就给学生的表演带来 了困难。于是我让学生想一想司马光在救人前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脸上的表 情又会是怎样?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 表演的时候,学生们能在为表演创设的情境下,按课文内容的发展进入扮演的角色, 自然地锻炼了说话的能力。在表演的同时,学生也把课文弄懂了。
   2.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说话欲望。“兴趣是创造的火花。”如何激发学生说话 的欲望、增强说话兴趣?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带同学 们到郊外春游时,我要求孩子们与小树、小草对话,然后告诉老师,你与小草说了些什 么?小草对你说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小草说,小朋友,我很口渴呀!”有的说:“小朋 友,你别老踩着我,弄得我可疼呢!”这样,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他们边 说边笑的脸上,我看到跳动的童真。每逢节假日,我都要求学生把在假日中的某一件 事记好,待到上学时说给同学们听。由于养成了习惯,孩子们都会特别留意身边发生 的事情。
   三、提供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说话内容。引导学生去说。有话可说即让学生有说话的内 容。本册教材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说话内容,每次的口语训练。是同学们最积极的时 刻。如在介绍“我的家”的口语训练课上,我先让同学们把与家庭成员的合照带回校, 然后让同桌互说,再让同桌互相说出你所听到的介绍,这样,孩子的听说都得到了训 练。另外,在说话练习中,我会与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说一说。使其所说的内容更接 近生活,更完整贴切。在与孩子们玩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心情、同 学的动作、自己的盼望等。为下一节说话训练提供了词汇和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发掘说的内容。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决无话可 说的问题。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早晨从进校门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 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我提 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大门的校徽、标语、宣传栏刚劲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 图画,喷水池中的小鱼……进了教学樱,楼道里打扫卫生的同学,带着各种神态、动 作、表情匆匆走进教室的同学……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在“每天一句话”练习时说出 来。学生在实践中就体会到: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而且都可 以选来作为说话的内容。周围的事物这么多,可说的内容太多了。学生初步体会到观 察和说话的关系以后,对观察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就注意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 生把眼界放宽。并有的放矢地指导观察顺序。
   起初,我只要求学生观察校园内的事物。然后逐步扩大范围,要求他们观察家里 的情况、邻居们的情况,在大街上、在商店里、汽车上、公园里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 的眼界越来越宽。眼界越宽,思维就越活跃。打开了思路,说话时可取的题材就多了。 学生觉得“有事可说”,对说话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在孩子说话训练过程中,我还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如:说话要完整、连 贯;不要使用方言,尽量使用普通语;不要使用口语。要尽量使用书面语育:说话时要 自然、大方、有礼貌等。
   通过平时点点滴滴的努力和培养,孩子们的胆量大了,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 力都强了,能把自己见到的事物和感受用很通顺流利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为以后的 写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