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学生热捧《Q版语文》 颠覆经典遭质疑
作者: 浦琼尤陈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生热  《司马光砸缸》  社会责任  《小蝌蚪找妈妈》  《大话西游》  《小马过河》  《皇帝的新装》  颠覆经典  语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 
描述:近期,一本名为《Q版语文》的新书,在风靡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同时,更是屡登各大书店的销售排行榜。然而,正是这本销售异常火爆的图书,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就连国内某知名网站都为其开辟了专门的讨论区。记者几经走访,采访到了该书作者、责编等关键性人物,试图揭开争论背后的种种。$$《孔乙己》变身《孔甲已》
全文:,记者随机采访时发现,不到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5人购买了《Q版语文》,其中有4人是中小学生。盘龙小学五年级学生唐浩是和爸爸一起来逛书店的,尽管唐浩的爸爸认为这本书的内容不适合孩子阅读,但唐浩还是坚持
三大利好聚集邮市人气
作者: 侯力明鲁敏  来源:江苏经济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小版张  人气  《司马光砸缸》  邮市  集邮者  邮票价格  纪特邮票  《清明上河图》  利好  《洛神赋图》 
描述:一年一度的新邮预订即将开始,2005年的邮市将重回低谷,还是再现辉煌?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南京夫子庙中天邮市,发现这里又恢复了人气,人流量的明显增加使得市场拥挤起来,摊主们告诉记者,随着一系列利市措施的出台,邮人已经重拾对邮市的信心,邮市的低谷过去了,现在正处于一个良好的上升状态。业内人士也和邮商持一样
全文:(市、自治区)及中国集邮总公司、国家邮政局库存的纪特邮票32.21亿枚,面值达34.41亿元,销毁量占库存总量的94%。以销毁的数量和面值相比可以发现,平均每枚的面值超过1元,而早期编年票的面值大都
我国今年发行二十六套纪特邮票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成语典故  奥林匹克运动会  《司马光砸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帕提农神庙  鸡血石  浙江昌化  纪特邮票  纪念邮票  世界文化遗产 
描述:本报讯2004年纪特邮票的选题涉及重大事件、人物、传统文化、经济建设、风光名胜、体育、动植物等,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许多题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此外,在延续原有的“十二生肖”、“木版年画”、“民间传说”等系列外,还新增了“成语典故”、“中国名亭”等系列。$$200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为此,
全文:”等系列外,还新增了“成语典故”、“中国名亭”等系列。$$200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为此,我国将在9月30日发行《国旗国徽》邮票,紧接着在10月1日推出全套12枚的《祖国边陲风光》邮票及小
新邮压力再现 回调蓄势待发
作者: 宝木  来源:市场信息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小型张  小版张  《司马光砸缸》  三国演义  《梁祝》  市场投资者  振荡状态  民运会  世界杯足球赛  柳毅传 
描述:在近期的邮品市场上,大盘遭遇抛压, 大多数热点品种价格回调,这充分说明在 今年的歇夏期中,市场已开始呈现逐步转 强的迹象。另外,由于抛压涉及的品种主 要是2001年之后的新邮,因此不排除在即 将到来的新邮发行密集期前,采取适当增 加货源而将虚高的期货价压低的可能性。 不过,大量热点品种正面临冲关,通
全文:的情况下顺势全线回调, 其中《司马光砸缸》、《毛泽东》、《崆峒 山》、《图书艺术》、《岳飞》和《民运会》 小版张的市价分别下滑到36元、57元、48 元、34元、43元和24元,成交有所萎缩。$$ 8
搞笑 不是教材,更不是文学
作者: 姚志峰  来源:中华新闻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初中生  教育专家  《司马光砸缸》  激烈的竞争  语文教育  国家教育部  中小学教材  云南人民出版社  幼稚园  优秀文学作品 
描述:$T今年下半年,一本封面标有“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字样的《Q版语文》书在市场引起广泛关注,“颠覆传 统,搞笑经典”是这本书的最大秘籍。与此同时,围绕该书内容的争论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从中小学生到家长, 从白领人士到教育专家,众说纷纭。究竟是怎样的“商业运作”、怎样的“特色”使得《Q版语文
全文:

$T今年下半年,一本封面标有“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字样的《Q版语文》书在市场引起广泛关注,“颠覆传 统,搞笑经典”是这本书的最大秘籍。与此同时,围绕该书内容的争论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从中小学生到家长, 从白领人士到教育专家,众说纷纭。究竟是怎样的“商业运作”、怎样的“特色”使得《Q版语文》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的呢?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E$$ 记者调查之一:$$ 《Q版语文》是什么?$$ 《Q版语文》是2004年9月由云南人 民出版社出版的,该书在形式上采用国 内学生都很熟悉的教材样式,卡通的封 面上赫然印有“全国重点幼稚园小班优 秀教材”字样,翻开目录,“第一课:三只 小猪,第二课:一件小事,第三课:司马光 砸缸,第十六课:范进中举,第十七课:荷 塘月色”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或名篇经典 或知名童话在中小学教材的课文标题历 历在目,而在每一课后面都附有课后习 题。再翻开内容,相信每一位读者也会和 我们的记者一样忍俊不禁,哭笑不得的。$$ 全书共有31课,课文的内容全部 来自中小学传统经典语文课本,但是作 者在这里把传统的文学作品内容全部 换成了现代版的搞笑故事,语言也完全 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记者在这里简 单举例:第三课《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 砸缸时巧遇流氓兔和机器猫,“就这样, 大缸被一个一个地砸破,他们救出来一 大坨的人。有7个小矮人、圣诞老人、兔 八哥、机器猫、刘老根、西瓜太郎、流氓 兔以及李亚鹏……”;第四课《老爸的 背影》显然改编自《背影》,其中的父亲 唱着《双截棍》在月台上做起了托马斯 全旋:“突然,老爸向后退了两步,左手 叉腰,右手向天空一指,唱道:“快使用 双截棍,哼哼哈嘿!飞檐走壁莫奇怪,去 去就来!’”$$ 记者调查之二:$$ 谁在看《Q版语文》?$$ 《Q版语文》一书目前在全国各地市 场火爆,北京王府井书店的工作人员告 诉记者,《Q版语文》一书平均每天能卖掉 30余本。记者在书店也看到,购买此书的 主要集中于两种人群,一是中小学生,一 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记者随机采访了 几位买书人。$$ 郑同学(男,初中生):我是听同学介 绍的,借来看看,觉得挺有意思挺好玩 的,和我们的课本不一样。而且这里的故 事我们早就知道了,改写以后很搞笑。$$ 刘同学(女,初中生):我们班已经有 很多人都看过了,而且大家课余时间都 在谈这本书,还会说其中的话,我今天买 了就是想再看几遍。$$ 陈先生(工作不久,外企白领):无意 中在网上看了看,觉得很搞笑,有点周星 驰、蜡笔小新和樱桃小丸子的风格,买回 去消遣消遣而已。什么?是教材?不可能 吧?$$ 董先生(29岁,公司员工):听很多人 都在说这本书,网络、媒体好像都在炒, 看着我小时候学过的文章被改成这样又 好气又好笑。笑归笑,我觉得我们看看可 以,不适合学生看的,因为只有搞笑,没 有什么文学艺术价值,纯属胡闹。$$ 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态度很明确:觉 得很好玩,看看消遣,或者仅供谈资,娱 乐书籍,一笑而过。而颇有意味的是反方 态度却要比这坚定、尖刻得多。$$ 冯女士(36岁,儿子读初中):我的孩 子拉着我来买这本书,我现在决定不买 了。那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通篇胡说八 道,这样的书怎么能做教材?做课外读物 我都不让孩子看,简直教坏孩子,你们可 得好好反映反映。$$ 吴先生(45岁,中学老师):垃圾,胡 扯,精神污染。居然还用“全国重点幼稚 园小班优秀教材”这样的字眼来蒙骗孩 子,蒙骗读者。实在是太过分了,想象一 下,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学习这样的语 文,那我们下一代的语言将会是什么样 子!而且它改编名著,也是对我们经典 作品以及原作者的一种亵渎,甚至极大 地伤害了优秀文学作品中原有的人物 形象。$$ 有教育专家表示,当今社会紧张的 节奏和激烈的竞争环境给无论是学生 还是一些成年人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 压力,他们可以通过创作、阅读这种 “戏说”、“大话”、“无厘头”来缓解压 力,释放自己。但是,语文教育作为一 种母语素质教育,它在某种程度上起到 引导孩子思想认知、确立世界观的作 用。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尚 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严肃的传统教 育还是有必要的,全盘否定将会是更大 的精神荒芜。$$ 记者调查之三:$$ 作者和出版人$$ 本书作者林长治,人称“出版界的周 星星”,曾经以一部类似搞笑作品《沙僧 日记》成为知名人物。他说:“这绝不是课 本,仅仅是一本搞笑的书而已。这本书只 是写给那些中学生和刚刚工作不久的人 看的,因为他们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 太大了。至于说有可能对孩子们的人生 观产生消极影响,我觉得不会,至少从长 远来说是这样。”$$ 出版该书的云南人民出版社相关负 责人瞿洪斌表示,将这本书标上“全国重 点幼稚园小班优秀教材”等广告词,是想 向人们表明这是一本卡通化的搞笑书, 是推销用语。仅此而已。还有一句广告语 “刷新单册书搞笑世界纪录”,这已经表 明了这本书的性质。另外,幼稚园是台湾 的叫法,内地是叫幼儿园。我们选用幼稚 园,是为突出“幼稚”二字,让人感觉到一 种反讽式的幽默与好笑。$$ 国家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幼儿园 目前还没有审订的教材,中小学教材必 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xx年 审查通过”字样,且教育部没有审核过这 本自封“优秀教材”的《Q版语文》。《Q版 语文》这样的做法属误导行为,但由于目 前并无规定非教材类正版书籍是否可以 擅自自封“优秀教材”,所以《Q版语文》可 以在市场上流通,但不能以教材身份进 入学校或幼儿园。$$ 面对这样的结果,在这场是非炒作 中,我们的媒体应该反思什么?我们在其 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而出版方是 否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故意 闹这样的“误会”吧!

体验2004年小版票的魅力
作者: 润玉  来源:中国集邮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绿绒蒿  成语典故  《司马光砸缸》  印刷设备  多种变化  华南虎  票面值  整体设计  结构分布  中国古代书法 
描述:2004年全年发行邮票28套,其中小 版票12种。相对而言,小版票版式小巧, 设计精美,枚数安排合理,排列形式多 样,整版面值适宜,受到广大邮人的欢迎 和好评。$$ 一、小版票规格趋于小型化、单版 化。12种小版票,规格最大的为《绿绒 蒿》;其次为《中国古代书法──隶书》。 规格最小的为《中国名亭(
全文:的2种,10枚的1种。更可喜的是, 不论全套邮票几枚,都集中安排在一个 小版上,没有出现一套邮票每一枚单独 安排一版的一套多版现象,使小版票真 正达到了单版化。$$ 二、小版票面值逐渐降低、常用化
2004年佳邮“入榜”名录
作者: 武友轩  来源:中国集邮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司马光砸缸》  表现方法  绘画语言  华南虎  评判标准  纪特邮票  《清明上河图》  设计模式  设计者 
描述:邮评选的名额只有3套(指 完全由群众投票产生的“最佳”、 “优秀1”和“优秀2”)。这可让集邮 者犯难
全文:邮评选的名额只有3套(指 完全由群众投票产生的“最佳”、 “优秀1”和“优秀2”)。这可让集邮 者犯难了,所以只好在自己评选时 精选细选。$$ 笔者以为,2004年有6套 纪特邮票具备“入榜”的实力
2004年纪特邮票版式实录
作者: 周轶超  来源:中国邮政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成语典故  五十周年  《司马光砸缸》  中国红十字会  版式  纪特邮票  《清明上河图》  城市建筑  中国古代书法 
描述:2004年,国家邮政局总共发行纪特邮票28套,其中纪念邮票7套、特种邮票21套,特别发行不干胶邮票1种。2004年发行的纪特邮票的版式在2003年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一改每套邮票发行两种版式的做法
全文:还发行了小型张3种、小全张2种、小本票2种、不干胶张1种。具体资料如下:$$版式一。每版24枚的1套,为《甲申年》。每版20枚的5套,有《桃花坞木版年画》、《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成语典故(一
儿童题材邮票应有《文彦博灌水取球》
作者: 晋人  来源:中国邮政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儿童题材  树洞  《司马光砸缸》  21世纪展望  大学士  小朋友  《小学语文》  枢密使  介休市  参知政事 
描述:近年来,我国相继发行了《儿童生活》、《世纪交替千年更始——— 21世纪展望》、《司马光砸缸》等儿童题材的邮票。这些邮票发行后,受到了广大青少年集邮爱好者的欢迎。其中,《司马光砸缸》以其所具有的强烈的思想性和生动的故事性,备受青睐。$$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类似的益智故事。“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在我国
全文: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行了《儿童生活》、《世纪交替千年更始——— 21世纪展望》、《司马光砸缸》等儿童题材的邮票。这些邮票发行后,受到了广大青少年集邮爱好者的欢迎。其中,《司马光砸缸》以其所具有的强烈的思想性和生动的故事性,备受青睐。$$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类似的益智故事。“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在我国现在使用的《小学语文》第四册同步阅读中就有登载,是与“司马光砸缸”齐名的益智故事。$$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 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 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城区文家庄)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彦博少年时期与张升(后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高若纳(后官至参知政事)从颍昌史(火召)学习经术,天圣五年(公元 1027年)进士及第,先后任翼城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据史料记载:文彦博自幼天资聪颖,幼年与儿童玩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文彦博看着树洞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 !”随后他叫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儿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忽忽悠悠地浮了上来。文彦博幼年树洞灌水取球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的祖籍———山西省介休市。这一故事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历史上的文彦博是一个对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当时西部边境有军事行动,常有将官临阵先退、望敌不进的情况发生。文彦博上奏朝廷云:“此事于太平年间尚属无妨,若遇战乱年代,何所济之?平时将权不专、兵法不肃。”宋仁宗采用了他的意见。文彦博曾与枢密使庞籍讨论淘汰冗兵减省冗费之事,朝中大臣多认为此法不容易行得通,因为朝廷过去害怕在灾荒年间发生灾民暴动,便在灾区大规模征兵,以减其势;分若减省冗兵,恐怕所减之人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仁宗也迟疑不决,文彦博决然地说:“分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若汰兵有事发生,臣请为国而死 !”朝廷接纳了文彦博的意见,如其言,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皇祐元年(公元 1049年)八月,文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三年,因御史唐介揭发文彦博曾送蜀锦给张贵妃,被罢官。至和二年(公元 1055年)六月,文彦博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以后,又去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做地方官。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又被追复太师,谥忠烈。$$文彦博递事四朝,国内国外声誉很高,备受敬重,元祐年间有契丹使者由苏轼引见文彦博,使者见他精神抖擞地立在殿门外,为之惊讶,苏轼向使者介绍说:“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递。”使者拱手说:“天下异人也。”$$文彦博历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 50年,执政于国家承平之时,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二○○四年最佳邮票之我见
作者: 宋晓文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评选活动  最佳邮票  生肖邮票  《司马光砸缸》  中国红十字会  国家邮政局  特种邮票  纪念邮票  《清明上河图》  自然风光 
描述:25届最佳邮票评选活动近日已全面展开,去年底,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召开了由十余位集邮家、邮票设计家和媒体记者参加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策划研讨会”,就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奖项、改进评选活动纪念张的设计、不同形式的奖励办法、颁奖活动的形式等进行了讨论;今年初又在《中国集邮报》开展了“我为佳邮评奖献计
全文:的设计、不同形式的奖励办法、颁奖活动的形式等进行了讨论;今年初又在《中国集邮报》开展了“我为佳邮评奖献计献策”征文活动。目前活动已进入最后投票阶段,自3月20日至4月1日投票截止,将有20万张选票投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