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的一次全面改革,其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教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改革中最具创新的内容之一。石林县作为我省唯一的实验区,优选出203名教师参 与课改实验,探究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E$$ 六月初,当参加全省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实验工作会的代表们来到国家 级课改实验区石林县石林镇中心小学 参观时,实验班的小同学们正三个一 群、五个一组地为完善一幅图画而献 计献策。荒岛上的动物家园是什么样? 有绿色的小草、盛开的鲜花、果满枝头 的果树、潺潺的流水、鲜嫩的蘑菇,还 有天上的五彩蝴蝶,快乐小鸟……同 学们你画一笔、我添一笔,图画上的大 象、小鹿、小猴和小熊全都开心地笑 着,因为它们的家园正在同学们的笔 下变得美丽而富饶。$$ 代表们来自教学一线,眼前这种 新颖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大开眼界,因 为,这些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孩子一 改往常胆小怕生的性格,会争先恐后 地回答代表们提出的问题,用普通话 大声地念课文,而且纷纷邀请他们欣 赏自己小组创作的图画。站在一边的 老师显得很开心,“只要同学们都动起 来,我就达到目的了”。这位老师说的“动”,包 括动脑、动手、动口,这正是课程改革实验所 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学习变得有趣了$$ 在该县的实验班,人们会发现,教室的布 局已不是阡陌纵横的“秧田型”,学生们也不 是背着小手、昂首挺胸地端坐其中,他们或 围成若干小组团团而坐,或“交头接耳”相 互讨论,甚至可以即兴表演“课本”。只要有 利于交流和学习,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 样,教学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在鹿阜镇紫 衣小学参观那天,实验班的同学们正在上 数学统计课,任课老师却 带来了一大摞装帧精美的 书籍。她在介绍这些书籍 的同时,也教会学生们如 何分类。《购物》是课改教 材中的一书数学课。教师 把教室创设成一个小商 场。同学们在“选购物品”的过程中,不仅学 到了数学知识,也学到了生活的常识。这种 注重学科渗透、形象生动的教学,使过去枯 燥、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实用,受到同 学们的喜爱。$$ 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石 林县课改实验教师们探索教学双向互动的 形式之一。《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等传统 语文课,多年来都沿袭着相似的教学方式, 当老师们以设问的方式,让同学们开动脑 筋、拓展思维空间来回答时,答案就变得丰 富多彩了。有用吸管的、用抽水机的、用鱼钩 的。尽管答案显得幼稚,但同学们能联系自 己的生活去想象去参与并言 之成理,正是课改需要培养的 探究精神。“用什么样的汽球 布置教室比较好”,在一堂调 查同学们喜爱颜色的数学课 上,同学们丰富的想象让老师 感到兴奋。红色热闹、黄色象 生活在菜花中、蓝色像一片天空……“给学 生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能成为出色的演员”。 这是许多老师们真切的感受。$$ 历时一年的课改,实验班的学生们对学 校和老师有着特殊的情结。学校放假,许多 同学巴不得快点开学,因为他们喜欢上学,愿 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他们会将自己折 的纸星星、采摘的野花、甚至小零食送给像 朋友一样的老师。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 系,使学习成为了一个快乐的过程。一年来, 老师们发现,原本胆小讷言的山区学生,变 得爱表现自己了,能唱能跳又能说,甚至选 班委时还大胆自荐。在不同的调查中,大多 数学生都表达了喜欢上学的愿望,96%的教 师对活跃的课堂气氛感到高兴。$$ 教师变得善教了$$ 在引导中完善自己、在发现中重新认识 学生。对此,石林县参加课改的教师有着太 多的体会。一位很敬业的教师,在传统教学 中,差不多整天忙于写教案,“背”教 案,殊不知,每堂课上下来都有些事与 愿违,感到特别的失望。课改中,她作 为引导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 们活跃的思维中迸发出的学习热情, 让她真正懂得了教学互动的真谛。“课 改使我年轻了”。这是一位有35年教 龄的老校长发出的感慨。近几年来,由 于多种原因,他都为教师难管理、学生 不听话、教学质量低等问题所困惑,甚 至产生了弃教的念头。课改实验带来 的全新教学方式、评价模式和平等,使 老师们不再是“板着面孔把着讲、压着 学生强训练”的传授知识的“机器人”, 尝到主动学习甜头的学生也不再是 “被遥控指挥的摄像机和录音机”。老 师爱教了,学生爱学了,这位老校长也 觉得自己充满了青春活力。$$ 一位在汉彝杂居的山区完小任教 的老师,多年来都对用“双语”教语文 难以表达出课文中的语感美和教会学 生流畅表词达意有着深深的遗憾。在课改专 家让学生成为主体的启发下,她把学生看成 是一群能说会道的孩子,课内外都用普通话 和他们交流,尽管学生们有时说得颠三倒 四,也从不责备。通过一学期环境的激励和 适时的指导,她惊奇的发现,学生们不仅语 感好,还能用普通话大胆交流。她在为这一 “杰作”欣慰的同时,也发现在课改的新理念 影响下,自己也在学习中成长。$$ 石林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木志群用几个 “变”字形象地概括了课程改革实验给师生 们带来的变化。脑子变了,教师们开始从过 去重视知识的传授变为重视学生的发展;手 变巧了,师生们在动手制作教具、学具中改 变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眼睛变亮了,关 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越来越 多的老师从中寻找到成功的奥秘;心变急 了,为学习而改革,在改革中学习,教师们在 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从而与学生们一起在教 学互动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本报讯(记者李潮)近年来,我国集邮经营收入的结构已发生本质性变化。目前,集团消费在集邮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通过为集邮爱好者办理邮票预订等实现的收入仅占集邮经营收入的一小部分。 2004年,各地集邮部门要在搞好经营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服务,健康地发展集邮业务。这是记者从 12月 16日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邮资票品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的。$$国家邮政局副局长谭小为在会上对全国邮资票品管理和集邮经营业务部门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以效益为中心,促进集邮经营业务的健康发展;二是条块结合搞好集邮专业化管理改革,这项工作要加快进行;三是依法经营、强化管理、诚信服务,特别是邮票图稿、普通邮资(广告)明信片和集邮品开发要注意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他强调指出,从目前的集邮市场情况看,邮票预订减少了,但集团购买集邮品增加了,个性化服务的产品多了,礼品化产品的需求量大了,集邮市场已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集团消费已成为集邮经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服务的对象变了,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要相应变化,在经营方针上,竞争性业务以条为主,与全局关系不大的业务以块为主。$$国家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司长刘建辉对今年全国邮资票品发行和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他在报告中指出,今年邮票发行的特点一是抓住社会重大热点,充分发挥了邮票的宣传作用;二是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发行计划,有利于集邮经营工作;三是几乎每套邮票都发行了大小两种版式;四是加强了对普通邮资封、片开展广告业务的选题设计、印制管理工作。在集邮经营工作方面,及时发行一些社会热点题材的邮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省(区、市)局将邮票首发式与当地重大活动相结合,借机造势,在营销上收益很大;邮票个性化服务业务今年是发展最快的一年,到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止,已印制 870万版;企业形象年册发展也创历史最高记录,达 150万册;集邮经营专业化管理在一些省、市的试点工作取得成效;集邮票品销毁工作从 6月中旬开始到 9月中旬全部完成;全国有 28个省(区、市)的 262个市(地)局完成了邮资票品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在谈到明年工作时,刘建辉强调, 2004年邮资票品管理和集邮经营业务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局党组确定的 2004年邮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从发展、服务、管理、改革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坚持“传播文明,诚信服务,面向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为集邮爱好者群体和礼品消费群体服务。他特别指出,集邮品的集团消费是中国特有的、发展潜力巨大的集邮经营业务市场,地方政府重视邮票发行工作是集邮经营企业开展集邮经营活动的有利条件,各地集邮经营部门一定要发挥好特有的优势,掌握现代营销技能,建立专业营销队伍,加强大客户服务工作,推行客户经理制度,争取大客户、留住大客户、发展大客户。从几年来的发展经验看,搞好集邮经营业务宣传工作是扩大集邮市场的有效手段,国家局明年将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集邮业务宣传工作的力度,各省(区、市)局也要组织好本地的集邮业务宣传工作。对一些全国性重大题材邮票要提前做好策划、宣传工作,其中《国旗、国徽》和《祖国边陲风光》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5周年发行,政治意义重大,社会关注面广;《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 20周年》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普遍关注的邮票,市场潜力较大;《司马光砸缸》和《成语典故》均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对于发展青少年集邮队伍具有一定作用。各相关局要早策划、早宣传,以求充分发挥邮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宣传作用。今年年底前,由国家局办公室牵头,组成集邮专业化专题研究小组,提出集邮专业化实施方案,明年将在全国实行省(区、市)内集邮专业化经营。
本报讯(记者 李潮)近年来,我国集 邮经营收入的结构已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目前,集团消费在集邮经营收入中的比例 较大,而通过为集邮爱好者办理邮票预订 等实现的收入仅占集邮经营收入的一小部 分。2004年,各地集邮部门要在搞好经营 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服 务,健康发展集邮业务。这是记者从12月 16日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邮资票品管 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潭小为在会上 对全国邮资票品管理和集邮经营业务 部门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同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 是以效益为中心,促进集邮经营业务的 健康发展;二是条块结合搞好集邮专业 化管理改革,这项工作要加快进行;三 是依法经营、强化管理、诚信服务,特别 是邮票图稿、普通邮资(广告)明信片 和集邮品开发要注意知识产权的合理 使用。他强调指出,从目前 的集邮市场情况看,邮票预 订减少了,但集团购买集邮 品增加了,个性化服务的产 品多了,礼品化产品的需求 量大了,集邮市场已向多元 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集 团消费已成为集邮经营业 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服务的 对象变了,服务的方式和内 容要相应变化,在经营方针 上,竞争性业务以条为主, 与全局关系不大的业务以 块为主。$$ 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 管理司司长刘建辉对今年 全国邮资票品发行和管理 工作进行了总结。他在报告 中指出,今年邮票发行的特 点一是抓住社会重大热点, 充分发挥了邮票的宣传作 用;二是根据情况变化及时 调整发行计划,有利于集邮 经营工作;三是几乎每套邮 票都发行了大小两种版式; 四是加强了对普通邮资封、 片开展广告业务的选题设 计、印制管理工作。在集邮 经营工作方面,及时发行一 些社会热点题材的邮票,取 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一些省(区、市)局 将邮票首发式与当地重大 活动相结合,借机造势,在 营销上收益很大;邮票个性 化服务业务今年是发展最快的一年,到会 议召开的前一天止,已印制870万版;企 业形象年册发展也创历史最高记录,达 150万册;集邮经营专业化管理在一些 省、市的试点工作取得成效;集邮票品销 毁工作从6月中旬开始到9月中旬全部 完成;全国有28个省(区、市)的262个 市(地)局完成了邮资票品管理系统的推 广工作。$$ 在谈到明年工作时,刘建辉强调, 2004年邮资票品管理和集邮经营业务部 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局党组确定的2004年 邮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从发展、服务、管 理、改革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坚持“传播 文明,诚信服务,面向市场,健康发展”的 指导方针,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为集邮 爱好者群体和礼品消费群体服务。他特别 指出,集邮品的集团消费是中国特有的、 发展潜力巨大的集邮经营业务市场,地方 政府重视邮票发行工作是集邮经营企业 开展集邮经营活动的有利条件,各地集邮 经营部门一定要发挥好特有的优势,掌握 现代营销技能,建立专业营销队伍,加强 大客户服务工作,推行客户经理制度,争 取大客户、留住大客户、发展大客户。从几 年来的发展经验看,搞好集邮经营业务宣 传工作是扩大集邮市场的有效手段,国家 局明年将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集邮业务宣 传工作的力度,各省(区、市)局也要组织 好本地的集邮业务宣传工作。对一些全国 性重大题材邮票要提前做好策划、宣传工 作,其中《国旗、国徽》和《祖国边陲风 光》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 年发行,政治意义重大,社会关注面广; 《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20周年》是国家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普遍关注的邮票,市场 潜力较大;《司马光砸缸》和《成语典故》 均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对于发展青 少年集邮队伍具有一定作用。各相关局要 早策划、早宣传,以求充分发挥邮票在社 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宣传作用。今年年底 前,由国家邮政局办公室牵头,组成集邮 专业化专题研究小组,提出集邮专业化实 施方案,明年将在全国实行省(区、市)内 集邮专业化经营。
2004年新邮发行计划及 其发行政策的出台,又一次点 燃了人们盼求的目光。$$ 2004年新邮计划发行26 套,小版张10套左右。就邮票 品种整体设置来看,不乏精品 佳作。$$ 首先,一改过去二轮生肖 邮票两枚成套的做法,变为以 票幅增大的单枚票,平信邮资 的面值设置更趋合理,无疑为 系列邮票中排行老大的生肖 邮票的收藏价值增添了砝码; 而随发的少量小版张更是奠 定了第三轮生肖票的龙头地 位,收集难度增强,笔者预测 其未来市场的供需矛盾将会 有所变化。$$ 其二,热点题材邮票和新 系列邮票的大量涌现,势必会 大大刺激市场购买力和人们 的收藏欲望。脍炙人口的中国 古代名画邮票历来是邮市的 宠儿及热门交易品种,其升值 保值价值始终居于坚挺向上 的位置,像以往发行的《簪花 侍女图》、《韩熙载夜宴图》 等均是明证。2004年《清明 上河图》邮票一套12枚,按 照原图原本绘画进行设计, 以连票形式发行,不仅具有 极佳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更具升值潜力。《成语典 故》、《司马光砸缸》、《八 仙过海》、《柳毅传书》等邮 票不仅在设计上别具一格, 观赏品位甚佳,更因古典体 裁而将备受集邮者追捧。其 他如《华南虎》、《第28届奥林 匹克运动会》、《国旗国徽》、 《孔雀》、《中国名亭》等邮票均 可能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其三,新邮发行量进一步 减少。2003年采取大小版并举 的邮票发行政策,使得新邮实 际发行数量不仅没有减量反 而增加。2004年小版张种类的 减少意味着新邮发行真正实 施了减量政策,这是一个极为 利好的信息。尤其是小版张的 发行频率减少,版幅缩小,面 值降低,全年投资金额不过百 元左右,便于收藏或炒作,极 有可能从中诞生出真正的几 匹邮市“黑马”来,达到激励邮 市转好的目的。$$ 近年来,国家邮政局在邮 票印刷上多次采用了高科技 的制作工艺技术,像齿孔的多 元性、防伪油墨、胶雕制版等 形式不断运用于邮票之中,使 得新邮更具有观赏性和收藏 性。
在这辞旧迎新、欢度佳节 的幸福时刻,我代表省集邮协 会对多年来给予集邮事业关心 和支持的各级领导、广大集邮 工作者、集邮爱好者致以新春 的问候。$$ 回顾2003年全省集邮协会 所走过的历程,在省局党组的 正确领导下,各级集邮组织在 集邮宣传、组织建设、集邮展 览、学术研究、青少年集邮等方 面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的活动,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 建设做出了贡献。$$ 前不久,在四川绵阳举办 的第16届亚洲国际邮展上,哈 尔滨李成东的《鹿》邮集和大庆 田润普的《石油》邮集分别获得 了大银奖。《哈尔滨集邮》杂志 (2001年-2002年)和钱兴忠编 写的《集邮杂谈》分别获得了镀 银奖和铜奖。2003年8月7日至 10月22日,由省集邮协会和省 邮资票品局联合举办、历时两 个月的首届全省个性化邮票巡 回展览,进一步促进了邮票个 性化服务业务的发展,扩大了 社会影响。$$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们采 取了学术研究两条腿走路的方 针,即:一是对集邮理论进行宏 观研究;二是对黑龙江集邮史、 邮政史等方面进行了微观研 究。仅过去的一年,省集邮协会 学术委员会就收到全省各地有 价值的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青少年集邮工作经过多年 的实践,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 验。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 彩的青少年集邮活动,得到教 育部门、老师及家长的欢迎。 去年10月,哈尔滨教育学院初 等教育学院、牡丹江青少年集 邮学校、大庆市69中学被中华 全国集邮联合会授予全国首批 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称 号。$$ 由黑龙江省邮政新闻中 心、黑龙江省集邮协会联合举 办的“庆七·一方寸情”集邮 征文大赛,得到了各级协会的 大力支持和响应。中小学生踊 跃参加是这次活动的最大特 点,哈尔滨市教育局校外办得 知征文的消息后,一次就组织 征文作品三百余篇。$$ 《哈尔滨集邮》杂志三年来 始终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 的方针,办出具有黑龙江特色 的集邮刊物,刊物质量越办越 好。目前,在全国各地有了一定 数量的读者和撰稿人。$$ 《集邮纵横》是我省集邮协 会惟一的会刊,融信息、知 识、资料等于一体,是各级协 会进行集邮工作经验交流、集 邮活动通报、学术研究成果共 享、集邮知识学习和集邮资料 收藏及了解集邮大千世界的一 个不可多得的载体,现已成为 指导集邮工作、宣传集邮文 化、普及集邮知识的有影响的 刊物,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 青睐。$$ 2004年,我省集邮蕴藏 着很大潜力和优势。全国性 的重要活动比较多,例如: 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20周年、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等,国 家邮政局将发行相关题材的 邮票,各级集邮协会要积极 配合当地政府和邮政部门的 宣传工作做好首发活动的准 备工作。$$ 《司马光砸缸》和《成语典 故》两套邮票,均选自中小学课 本中的语文教材内容。各级集 邮协会要把邮票的发行和宣传 工作与“六·一”儿童节紧密联 系在一起,活动要举办得富有 特色,一方面可以配合学校的 德育和智育的教育,另一方面 可以利用这次机会,积极培养、 发展青少年集邮队伍。$$ 今年是《黑龙江集邮史》 编纂出版的关键一年,各地集 邮协会要把配合《黑龙江集邮 史》编辑部的调查研究工作当 成一件大事来抓。同时省集邮 协会学术委员会还将在今年上 半年完成《黑龙江省集邮学术 论文汇编》(2003)的编纂出 版工作。
在三年一度的京剧节“金菊奖”颁发仪式上,一个默默无闻的获奖集体开始为人所关注,这就是有“飞行学校”美誉的上海京剧院业余艺校。为了让青年人爱上京剧,从 1984年至今,他们二十年如一日地把根深深扎在校园,先后深入 120多所大中小学校,教学辅导课时累计近 10万小时,手把手培育学生 3万多名,其中 6位进入专业院校, 200多人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近日,申城不断升温的京剧热,背后就有他们的艰辛努力。像京剧名家进社区、广场京剧天天演、京剧民风民俗展、少儿京剧脸谱画义卖和京剧文化收藏展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都离不开他们及他们培育出来的学生和票友。面对《廉吏于成龙》在财经大学预演时学生们的满腔热情,面对京剧节开幕式上数千群众呼应拉歌的壮观场面,尚长荣一再激动地说:“有这么多黑发人痴迷喜欢上京剧,何愁京剧艺术不兴旺,不发展!”$$在东宫剧院,记者看到由杨春霞、蔡正仁主演的京昆合演《桃花扇》吸引了不少青年观众的眼球,他们的叫好声最响,鼓掌也最热烈。一位华师大戏迷会的朋友告诉记者,在上京艺校长期以来的帮助指导下,“歌迷会”风行的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戏迷会”,京剧节首次来沪举办,更使“戏迷会”的同仁们兴奋不已。京剧节就像是个狂欢节, 31台 54场京剧演出更像是一次难得的饕餮大餐,况且场场戏都有上百张的 30元低价票出售,有的剧场还给学生享受对折,所以他和他的伙伴们,一下子就买了《泸水彝山》《楚宫恨》《天马歌》《东坡宴》《霸王别姬》《襄阳米颠》等 8场戏票。$$在逸夫舞台,记者真切地感到,一个以学生为主的新兴京剧观众群正在形成。一位来自普陀区回民学校的老师在购买武戏擂台赛戏票时介绍,早在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上京艺校的老师就开始骑着自行车或挤着公交车到他们学校播撒京剧种子了,无论酷暑当头还是寒风刺骨,都坚持不懈。他们根据学校需求,组织学生赴剧场观摩,还请师生家长进排练厅,参观演员化妆,观看表演,欣赏唱段。他们还动脑筋挖掘新编剧、改编剧、课本剧和童话剧,推出《惊弓之鸟》《哪吒闹海》《杀鸡惊猴》等几十个节目供孩子排练,学校演出的京剧课本剧《司马光砸缸》和《新拾玉镯》还在全国获了奖呢。$$在美琪大戏院,一位来自云南的菊坛前辈亲眼目睹于魁智、李胜素主演《梅兰芳》受到了青年观众欢迎的火爆场面。他深情地说:“这些年来,各地戏曲剧场总是那么冷清,观众席里白云一片;这回拉开大幕,观众席里出现的是一张张充满生气的笑脸,这使我看到了戏曲振兴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