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浮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的作品,同时也是使我们后人感到无限光荣、骄傲的作品。司马光在宋仁宗嘉佑(1056年—1063年)年间,已经酝酿编写一部“编年体”史书,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写成《历年图》。它按年代顺序,罗列每年大事,每年一行,六十行为一重,五重为一卷,共五卷。不论起止时
钩深探赜鉴古论今——评《读资治通鉴札记》
作者: 陈晓云  来源:福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晓读罢新近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读<资治通鉴>札记》一书,不由得深深感佩作者赵麟斌先生那开阔灵动的学术视野以及深刻独到的思维见地。这部三十余万字的著作,凝聚了作者多年
古装剧有多少空地可挥锄
作者: 青云  来源:四川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雍正王朝》  帝王  包青天  《努尔哈赤》  古代名人  收视率  《封神演义》  武则天  古装剧  《司马光》 
描述:随着52集古装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的热播,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评说“中国福尔摩斯”的热潮。最新消息是,在收视率和观众的良好反馈激励下,制片方甚至已经在动笔赶写续集,打算把这一剧作继续“做大做强”。$$在行家看来,这部当下走红的古装剧,不仅仅是对中国正史上所未记载的一位神奇法医的“发掘
全文:

随着52集古装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的热播,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评说“中国福尔摩斯”的热潮。最新消息是,在收视率和观众的良好反馈激励下,制片方甚至已经在动笔赶写续集,打算把这一剧作继续“做大做强”。$$在行家看来,这部当下走红的古装剧,不仅仅是对中国正史上所未记载的一位神奇法医的“发掘”工程,它还带有《汉武大帝》一样的创作风格,意味着国产古装剧放弃“戏说”、“乱说”、“滥说”的套路,重新回归到注重史实的创作路线去。更重要的意义是,它也意味着对一种全新取材领域的发现,是可能会蔚为潮流的“古代名人戏”、“古代传奇戏”的一杆引路之旗。$$从中国古装剧的一波波潮起潮落,我们可以试着勾画它的未来,可以看看,到底还有多少空白地带可供古装剧挥锄挖金……$$永无止歇的帝王戏$$有着绵延不绝的农耕文明的中国,是有着宣讲帝王故事的传统的,比如遥远的周武王伐纣,都可以演绎成一部神话般的故事《封神演义》。在今天,在这种大众传统心理的推动下,帝王的“演义”简直在荧屏上独领风骚:清朝的每一位皇帝近年来几乎都被古装剧“点过名”,有的更被一说再说,乐而不疲。其中最成功的如《康熙微服私访记》,因为同时迎合了大众对反映民声民愿的期待,最高收视率一度高达30%。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清朝帝王戏火爆无比,《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相继出炉,各种“戏说”、“秘史”也跟风而出,最终也就有了“辫子戏”的泛滥于市,惹得大众生厌……$$但是,逐利的影视资本总会不断找到突破的方向,所以,我们又看到了秦戏《秦始皇》、汉戏《大汉天子》与《汉武大帝》、元戏《努尔哈赤》等等,以及如今正渐渐热起来的宋戏。中国数千年历史中的帝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作为一个高成本、高收视率、高回报的古装剧金矿,这个领域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剧作涌现。唯一的不足是,最吸引人的、金子成色最足的题材,挖了那么多年,剩下的并不多了。$$当然,从帝王戏还可以自然延伸到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延伸到皇后戏、公主戏。历朝历代的宫廷之争、皇室内乱,红颜们的命运多舛,对编剧来说,都意味着“可看性强”,怎么能不把它拍成戏呢?这类作品中,仅仅是写武则天的,就有《武则天》、《大明宫词》、《至尊红颜》、《无字碑歌》等多部,写皇后的则有《孝庄秘史》、《大脚马皇后》等,写公主的有《文成公主》以及“格格”系列剧作,都投入不大,而收视率不错。$$古代名人戏渐成热点$$在中国古代传说、典籍中寻找传奇,肯定会遭遇古代名人这类题材。如今热播的《大宋提刑官》的主角宋慈,在一般大众中鲜为人知,可以称作“故纸堆”里翻检出来的传奇。而最开始,这类古代名人戏,拍的总是大众最熟知的名人。比如关于包拯,就有《包青天》、《少年包青天》、《大宋奇案》等数部长剧面世,并且,《大宋奇案》还创下了今年央视八套收视率的最高纪录。$$民间传说中的名人,由于流传民间,永远有人缘,也成为古装剧挥锄挖金的一大基地。《新白娘子传奇》、《荆轲传奇》、《少年英雄方世玉》等,一部部剧作汹涌而来,丰富多彩。$$应该说,古代名人,比起古代帝王来,离大众心理上更近些,并且数量更为众多,“矿产”更为丰富,所以,在帝王戏盛极渐衰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投资商,不约而同地开始大力挖掘这块金地。在新近刚刚公布的国家广电总局通过了的电视剧立项名单中,出现了大量的名人传记,如《欧阳修》、《司马光》、《屈原》、《李白》、《戚继光》等,还有描写苏东坡的《西湖雨东坡风》、描写李清照的《清风明月》等等。并且,这类传记基本上都是“大戏”,大多长度在30集以上。$$由于拍摄古代名人戏,取材一般不会涉及“雷区”,容易通过国家审批,这也有助于它将来发展成为古装剧的一个热点。$$无尽新领域等待开拓$$从投资与回报的关系上看,古装剧是有着独特优势的,因为它很容易发行到海外去,形成“多赢”的机会往往更多,这是制作商热衷于拍古装剧的动力之一。$$但是,尽管帝王戏、名人戏已经蔚为大观,但实际上,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典籍中,仍有不计其数的新题材、新领域可以发掘,中国古装剧还有很大的潜力。$$比如描述老字号“同仁堂”的《大宅门》,就以悠长的历史韵味和令人亲切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征服了数不清的观众,在中央一套创下高收视率。再比如以《龙票》、《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题材的古装剧,因为避开了现代商场的敏感话题,又在剧中将官商相通、权钱一家的概念表现得清晰明了,以古喻今,也大受观众欢迎。$$其实,像这样值得挖掘的“金子”题材还有不少,随便就能举出一二来:其一,描写史官的正剧。比如最有名的司马迁,在《汉武大帝》中只是跑跑龙套,但实际上,它的伟大人格、它的传奇人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其二,普通宫女。作为普通人,她们有观众亲近的性格,而她们的地位,犹如领导的司机,应该与那么多宫廷争斗相关。为什么不能借她们的眼睛看历史呢?

从应用史学看《资治通鉴》价值
作者: 虞云国  来源:北京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从应用史学看《资治通鉴》价值
党员领导干部应促进心理和谐
作者: 薛云官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客观世界  党员  欲望  社会主义  李商隐  组织者  司马光  崇俭  拜金主义 
描述: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 的矛盾关系最终都要反映到人与 自我身心的矛盾关系中来。一个 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有赖于每 一个社会成员自身的精神健康与 内心和谐。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构 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 实践者,应该提升自我身心的健 康层次,注重促进心理和谐。$$
全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 的矛盾关系最终都要反映到人与 自我身心的矛盾关系中来。一个 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有赖于每 一个社会成员自身的精神健康与 内心和谐。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构 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 实践者,应该提升自我身心的健 康层次,注重促进心理和谐。$$ 党员领导干部促进心理和 谐,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促进心理和谐,要有价值导 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 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基本内容。党员领导干部 促进培育心理和谐,首先就要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扎根 于心灵之中。只有建立内心的合 理价值体系,才能消解身心的矛 盾与冲突,进而提升生命的张力。$$ 党员领导干部促进心理和 谐,要倡导“知足知止”的人生信 条。不知足源于欲望的驱使。人心 中有许多的欲望、喜好,其中有一 些可能对人的道德行为构成障碍 和限制,从而破坏人的身心平衡。 倡导“知足知止”,其意在于让人 认清,知不可行而不行,这是人生 的一种智慧,它是人经过理性思 考后所呈现的达观和超脱的良好 心态。这种心态能抑制人的某些 奢望,让人们正视现实,不作非分 之想,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从 而内心坦然。“知足不辱,知止不 殆”历来被人们奉为生活的金科 玉律。只有“知足”才能“不辱”,只 有“知止”才能“不殆”。纵观世间 百千事,当“不知足”作祟时,人心 总被搅得不得安宁。当人的欲望 过了头,就很难快乐,更谈不上幸 福,甚至会带来诸多不幸和灾难。 有些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抵御住一 些不良风气的腐蚀,私欲和贪婪不 断滋生和膨胀,最终由“不知足” 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可见,坚守 “知足知止”的人生信条,对党员 领导干部操持廉政风范,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 党员领导干部促进心理和 谐,要加强“崇俭治奢”的修养。唐 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败教训 时,发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 勤俭败由奢”的感叹;宋代司马光 针对当时奢侈的流俗,告诫人们, “侈,恶之大也”。从革命时期到建 设、改革开放时期。毛泽东、邓小 平等都一再告诫全党同志。务必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因此,我 们党才不断成长壮大、成就伟业。 从现实来说,崇俭治奢要求人们 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包括 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从物质层 面看,它要求人们的消费要控制 在合理的限度内,要与社会生产 水平相适应;从精神层面看,它要 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 界的活动中要保持不畏艰苦、锐 意进取、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 神状态。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两 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 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带头崇俭治 奢,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 靡之风。要坚持两袖清风理政事, 保持廉洁奉公好风尚。

邮市上涨趋势已成必然
作者: 刘云平  来源:邮政周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邮票投资  上涨趋势  价值回归  邮市  邮政管理  调控力度  邮票市场  诸如此类  司马光砸缸  邮资已付 
描述:笔者认为,当前邮市复苏的主客 观条件已经日趋成熟,向上突破迹象 日益凸显,理由有三:$$ 其一,政策引导市场做多。实现邮 资票品的价值回归和“双赢”,不仅是 数以千万集藏爱好者的共同心愿,而 且也是邮政管理部门的重大课题。近 年来,管理层为此着实动了不少脑筋: 大幅削减发行量,不断优化票面设计, 取
全文:

笔者认为,当前邮市复苏的主客 观条件已经日趋成熟,向上突破迹象 日益凸显,理由有三:$$ 其一,政策引导市场做多。实现邮 资票品的价值回归和“双赢”,不仅是 数以千万集藏爱好者的共同心愿,而 且也是邮政管理部门的重大课题。近 年来,管理层为此着实动了不少脑筋: 大幅削减发行量,不断优化票面设计, 取消邮资已付凭证等。尤其是今年以 来,诸如此类的调控力度呈现逐级加 大之势。$$ 其二,投资信心与日俱增。主要表 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敢于持重仓。“世 界杯”小全张被连续数月大量吃进并 挂牌收购该票品,比最低时的5元左 右上涨6倍有余,并且数度引领大盘 止跌回升。二是一些票品不断创新高。 近期“毛泽东”“司马光砸缸”小版张 和“世界杯”小全张又联袂创出历史 新高。三是没有“歇夏”征兆。按照常 规,每当夏季来临,邮市自然就会进行 低调处理,而今一改往年夏季的人气 清淡,投资者冒着灼人热浪连日鏖战。$$ 其三,走出盘局指日可待。在历时3个多月的大幅 振荡盘整期间,空方力量已经消耗殆尽,多方力量逐渐 占据上风,并在不断积聚向上突破的动能。特别是打折 花票放量成交,纷纷上扬至近年高位附近,有效地推动 了邮市底部的不断抬高。$$ 综上所述,政策面的日趋明朗,信心面的逐步增 强,市场面的不断回暖,使邮票市场多年不遇的投资契 机正在显现,邮票投资者可以择机入市,跟随市场热点 买入,逢高派发。

多留遗产 少留遗憾
作者: 陆云红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图书馆藏书  民间收藏  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谈古籍保护  敦煌遗书  ——著名学者  司马光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文化遗产  藏书家 
描述:“古籍是您最好的朋友,失去好朋友会令您终身悲痛。”近日,记者在国家图书馆见到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时,满头银发的他正俯身在玻璃展台上,用放大镜仔细研究一件“刺血经”。$$“这可是宝贝。古代高僧会割破手指、舌头,用鲜血抄写经卷,以示虔诚,这种经卷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白化文一边向记者隆重推荐这
全文:

“古籍是您最好的朋友,失去好朋友会令您终身悲痛。”近日,记者在国家图书馆见到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时,满头银发的他正俯身在玻璃展台上,用放大镜仔细研究一件“刺血经”。$$“这可是宝贝。古代高僧会割破手指、舌头,用鲜血抄写经卷,以示虔诚,这种经卷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白化文一边向记者隆重推荐这件展品,一边感慨地说:“海内外读者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过去我们到国家图书馆查阅《敦煌遗书》的原件是比较困难的。”$$珍品出深宫$$记者:您是专门研究《敦煌遗书》的,这次展出的《敦煌遗书》有没有您没见过的?$$白化文(以下简称白):有一些以前见过,很多没见过。很多皓首穷经的学者终生研究的可能都是影印件,要见着原件是很难的。$$记者:那您认为哪几件展品最值得一看?$$白:应该说展出的都是精华,而且好多展品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拿出来了,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你看,这里展出的好些个都是久负盛名的国宝,比如甲骨“四方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宋拓本《神策军碑》、西凉建初十二年写本《律藏初分》等等。国家图书馆把镇馆之宝都拿出来了。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这些国图的“四大专藏”,你在这次展览上全能看到。$$记者:我看到《资治通鉴》手稿了,很激动,没想到我们能跟司马光靠得这么近。$$白:这就是古籍的力量。这份《资治通鉴》残稿是稀世珍宝,司马光手书,共29行,465字,记载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一年的史实。历代藏书家竞相珍藏,上面还有清代内务鉴定为真迹的印,乾隆、宣统皇帝都珍藏过的。$$这部手稿有一个特点,上面有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致司马光长兄司马旦的一封书札。纸是他送给司马光写书用的。在文尾,还有司马光的一封‘谢人惠物状’,就是“感谢信”。三样文本同时出现在一张纸上,被历代收藏者称为“三绝”。$$敦煌遗书中也有不少珍品,这件《律藏初分第三》,1900年出于敦煌莫高窟,首尾全,卷尾存原轴。卷尾有年款题记,是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收藏品中有纪年的最早的一件,也是藏经洞发现的有纪年题款的最早几件品之一,通卷具有典型的两晋时代写经风格。$$这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也是1900年出于敦煌莫高窟,是武则天在母亲去世后,诏写《妙法莲花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颁赐天下州郡大寺安置供养,以为祈福。这件就是那时期抄写并传到敦煌保存下来的。这卷纸张帘纹精密,经过捶打,纸质细密,砑光上蜡。在敦煌遗书保留的纸张中属上品。$$国运兴古籍兴$$记者:对不懂古籍的普通人来说,观看这个展览有什么意义呢?$$白:对普通群众来说,首先是让他们见识见识这些宝贝,更主要的是提高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动员他们参与到古籍修复中来。$$古籍对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保护古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只有保护,不利于发挥这些文化遗产启迪民智、古为今用的作用,也不利于文化的建设和交流。我们国家正在实行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国家下决心把现存的珍本秘笈复制出来,分藏各处,不但方便使用,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保证了文献的传承。$$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古籍保护的现状。$$白:目前我国现存古籍约3000万册,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它令我们无愧于文明古国的桂冠。然而,我们对此又了解多少呢?这次展出的218件国图珍藏以及全国十几家图书馆的部分古籍珍品,将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厅免费向观众展出一个月,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古籍珍品和保护成果展。$$记者:在古籍保护方面,我们有哪些举措呢?$$白:为保护这些承载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圣物,我们祖先发明了很多保护书籍的方法,更通过整理、写印加以再生和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总指导原则,建设了一大批图书馆藏书库,让超过千万册的典籍得到了初步保护;又通过修复,让超过百万册的典籍得到了新生。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和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应运而生,这两项国家重要文化工程分别从再生性和原生性两方面对古籍进行保护。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伟大文明的一部分,我们当代人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华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上不负先祖厚望,下不负子孙后代。$$记者:国运兴,古籍兴。$$白:中国历代大的文化工程,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都是在国力强盛的时候完成的。从历史的经验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复兴,往往是借经济振兴之势带来文化艺术的繁荣。我们现在可以将古籍影印得非常精美,这是我们国家国泰民安的表现。影印古籍我认为应该有一些库存,存这种书非常必要,应保留40—50套完整的,否则就不叫库,若干年以后还不好找了呢。保护古籍,要多留遗产,不留遗憾。$$善本魅力世人共识$$记者:现在很多民间收藏家收藏古籍善本,对此您怎么看?$$白:“盛世藏古董”。改革开放以来,国运昌隆,社会和谐,经济崛起,渐渐显现出盛世的面貌。古旧书业逐步复苏。小市上捡漏儿的如过江之鲫。带有指路灯性质的书影再度繁荣昌盛。$$古籍也是文物的一种,古籍善本拍卖历经风雨十年的市场培养,其魅力早为世人共识。虽然在视觉冲击力上,古籍善本的色彩、造型及装饰性稍有逊色,但作为炎黄文化的主要载体,其文献性和含金量却远高于字画和瓷器,故被权威人士认同为华夏第一藏品。$$与字画、瓷器相比,今日的古籍善本市场价仍处底部区域。所以说,无论是从题材挖掘上看,还是从价值回归上讲,投资风险较小、赝品较少的古籍善本远具上升空间。而且古籍辨真伪比瓷器、玉器等相对容易。$$我觉得应该鼓励民间收藏、保护古籍。但说句实话,现在古籍中的珍品大多已被国家国书馆及各大城市的图书馆收藏了,“漂”在外面的已不多见。解放前藏书家追求的百宋千元善本,多数早已进入国家级图书馆。一般的玩儿家、捡漏儿的,已经把目光移向更广袤的领域。$$记者:个人收藏的条件应该说不如国家级专业收藏,民间收藏古籍善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白:其实最好还是把收藏的古籍捐献给国家图书馆,这样归属权仍属个人,还有国家帮着保管,两全其美。$$但愿书香永留传$$记者:如果让您推荐十部最值得阅读的古籍,您能给我们开个书目吗?$$白:《史记》、《杜甫诗》、《世说新语》、《陶渊明集》、《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西厢记》、《桃花扇》。它们都是引人入胜的中文经典著作。$$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些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经验?$$白:一、学会使用大型图书馆,学会使用各有各用处的工具书,一生得益。附带说明一下:各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个性”,摸准了它的脾气,在适应它的基础上才能好好利用它,这似乎和配对跳芭蕾一般,是一门艺术了。$$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大部分已经写在他的著作和讲义之中。要注意听他在课堂内外的一阵阵“神哨”,那才是别处听不来的思想火花的迸发呢。上老师家坐沙发听闲扯最能得益,当然,要具备逐步积累起来的登堂入室的资格才行。$$三、抄笔记,摘要便可。多听少记。听课,最好采取听名角唱戏的欣赏态度。当然,前提是名角、真唱。$$四、老师的著作要浏览,有的要细读。对老师的学术历史要心中有数。这样,一方面能知道应该跟老师学什么,甚至于知道应该怎么学;另一方面,也借此尽可能地了解在老师面前应该避忌什么。$$记者:目前我国国民阅读率有所下降,对此您怎么看?$$白:当务之急是培养人们阅读的兴趣,使大家养成每天都读一点书的习惯,逐步引导人们重返图书馆。就像我一样,每天不读书就不舒服。$$记者:现在不少年轻人在网上看书,您赞同这种做法吗?$$白:网络不能替代书籍,因为网络缺乏“书香”。不信你在图书馆里泡几年试试,保准熏陶出一脸书卷气来!$$白化文:$$男,1930年生。北京大学教授。现担任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和兰州大学《敦煌学辑刊》编委。应聘为中国佛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论著有《敦煌文物目录导论》、《佛光的折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等二十五种,论文约六十篇。

淡化人物主角 凸现历史场景
作者: 虞云国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凸现  人的关系  传主形象  历史人物研究  个体与群体  叙述风格  司马光  历史场景  历史人物传记  范仲淹 
描述:今年是沪上著名史学家程应镠 先生(1916──1994)诞生八十五周 年,重新审视他对历史人物研究的成 果和方法,既是对前辈学者的一种怀 念,也是对当前研究的一种启示。$$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当他还在大 学求学时,就萌发了为范仲淹写一本 传记的念头。命运的阴差阳错,直到 1980年,他才有机会实现早
全文:

今年是沪上著名史学家程应镠 先生(1916──1994)诞生八十五周 年,重新审视他对历史人物研究的成 果和方法,既是对前辈学者的一种怀 念,也是对当前研究的一种启示。$$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当他还在大 学求学时,就萌发了为范仲淹写一本 传记的念头。命运的阴差阳错,直到 1980年,他才有机会实现早年的夙 愿。1984年,他把自己长期考虑的想 法,写成《谈历史人物的研究》,发表 在《历史研究》上。而他在1986年和 1991年出版的专著《范仲淹新传》和 《司马光新传》,则是对文章中所论述 思想的成功实践,另外他还写过《论 林逋》等人物研究的论文。$$ 他对历史人物研究的见解,在那 篇论文中已有全面阐述。要说在研究 方法与表现手段上有什么与众不同 之处,他似乎更强调和着力于历史人 物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发掘与勾勒,即 不仅仅一般地关心于研究个体本身, 而是更专注于开掘研究个体的各种 各样人际关系所特有的具体性。他认 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任何一个 人必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研究历 史人物,必须充分了解他与其他人的 关系,才能认识这个人本质的东西。 在历史人物传记的叙事方法上,他往 往不是对传主进行浓墨重彩的正面 描写,而是在传主与同时代人的关系 网络中展现所研究的个体。因而他的 两部《新传》的叙述风格并不采取为 传主作众星拱月式造像的习见手法, 而是淡淡的群体浮雕式,每一幅浮雕 中都有不同取景中的传主形象。他认 为,借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来研究和 刻画传主,可以对历史人物传记的旧 模式来点突破,而这种方法也是完全 符合“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 和”这一社会学著名原理的。这种研 究方法和叙述风格,能使历史人物的 个体研究获得更为广阔真实的社会 背景和时代氛围,因有历史人物与其 同时代人关系的浮雕作为背景衬托, 反而更能使传主形象克服扁平性,增 强立体感。$$ 他认为,像范仲淹、司马光这样 的时代巨人,前者倘若离开了庆历新 政中的人际关系.后者倘若离开了熙 宁新政与元祐更化中的人际关系,是 既反应不了时代,也烘托不出传主 的。在《范仲淹新传》中,他着重研究 了范仲淹与同时代人的关系。例如在 对待西夏问题上,范仲淹主张防御, 韩琦主张进攻,朝廷一开始接受韩琦 意见,尽管事实不久就证明防御比进 攻更有效,但仲淹却毫无芥蒂,与韩 琦不但交厚,而且言深。新政失败,对 比他年轻的韩琦更是殷切期待能“早 归政柄”,对范韩这种关系的勾画,就 真实再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 的博大襟怀和人格魅力。《司马光新 传》写传主在元祐更化中废除新法不 遗余力,当得知政敌王安石去世,却 亲笔致信另一宰相吕公著,称赞安石 文章节义过人处很多,要朝廷特别优 加厚礼,这种三人关系浅淡的白描, 不是比长篇大论的正面评价更能说 明司马光的为人吗?他在《论林逋》中 另辟蹊径,撇开对其梅妻鹤子的隐居 生活的全面论述,着力勾稽林和靖与 其交游唱和的薛映、李及、范仲淹、王 随等人的关系,说明在贪荣风气盛极 一时之际,这样不趋荣利乐居山林的 隐士,“自然会受到朝廷的鼓励和士 林的敬仰”,这就把林逋这一隐士之 所以在宋代大得盛名的时代印记,揭 示得十分深刻。$$ 程应镠先生的两部《新传》问世 以后,有评论者以为每一部传记颇近 于一册《宋史》(意指宋史的某一时 段),肯定他通过一个历史人物表现 出了一个时代。但他在一次答客问中 指出,他并不主张历史传记背上过重 的负荷,把传主所处时代的所有政治 历史都囊括其中,而研究的个体反而 沉埋在过于纷纭琐碎的人际关系中。 因而他以为,在处理个体与群体关系 上,也有一个调适度的问题;怎样把 握这种调适度,每个研究者乃至读者 显然不会只有一种尺度;至于哪种尺 度最合宜哪种历史人物,倒是值得每 个研究者再三斟酌的。

谁曾执此壶
作者: 云阳  来源:中国商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青花瓷  苏东坡  吉安市  单位量  江苏镇江  吉州窑  黑釉  司马光  对酒当歌  京口 
描述:宋人喜欢酒,苏东坡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有诗云:“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司马光吟唱:“时与乡人醉,高歌散百金。”米芾在京口也好酒:“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陆游则叹:“一欢休惜,与君同醉浮玉。”京口“三山”之一的焦山,有江中浮玉之称。看来当时的文人骚客、商贾百姓都喜欢对酒当歌,一醉方休。巨大的酒
全文:无釉。其容量约为1斤16两制的4两(宋代每斤单位量值567克至650克之间)。该壶造型古朴,流、执、系、棱,手工按捏,随意率真。其八棱形,有别于常见的宋吉州窑其他黑釉执壶。现代仿宋吉州窑执壶纯黑,而
销票引得邮市大幅回升
作者: 刘云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小版张  高峰期间  台湾光复  邮市  贵妃醉酒  本色金币  国家邮政局  纪特邮票  世界杯足球赛  《司马光》 
描述:6月的邮币卡市场,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基本特征。在国家邮政局正式启动销毁1992—2001年库存纪特邮票的重大利好刺激下,人气由散到聚,成交由淡趋旺,热点逐渐浮现,投资信心转强。 $$邮票板块:前期回家准备歇夏的邮商和投资者陆续重返市场,热炒品种、03年缩量版块、04年新票、低档打折型张以及其他题材较好
全文:

6月的邮币卡市场,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基本特征。在国家邮政局正式启动销毁1992—2001年库存纪特邮票的重大利好刺激下,人气由散到聚,成交由淡趋旺,热点逐渐浮现,投资信心转强。 $$邮票板块:前期回家准备歇夏的邮商和投资者陆续重返市场,热炒品种、03年缩量版块、04年新票、低档打折型张以及其他题材较好的品种纷纷出现强劲上扬的走势。素有“三架马车”雅称的《世界杯足球赛》小全张、《甲申猴》大版张和《亚洲邮展》加字小版张率先发力跳跃上涨到30元、85元、22元,较销毁传闻流出之前的14.5元、45元、11.5元,分别爆涨了106.9%、88.9%、91.3%。《甲申猴》小版张和赠送版也各自攀升到36元的相同价位。然而由于上冲过急,大盘整体从6月26日上午开始进行了一天半的短暂回调和修正,并于6月27午后再度发起反攻。至截稿,上述5个品种已分别探底回升至27.6元、78元、20元、34.5元、34元。 $$领涨品种的大幅飙升,激发了其他邮品全线上扬。小版系列的《青铜器》、《毛泽东》、《崆峒山》小版分别攀升至46元、42元、41元报收;题材较好的《岳飞》、《百合花》、《陨石雨》等几个小版全部返回30元之上;今年新发的《司马光》小版等均有较大幅度上涨。各个品种打折花票更是创出近年新高。 $$新品破版、老品销毁等种种迹象,无不预示着管理层扶持邮市复苏的坚定决心。尽管市场人气暂时不如4月中旬高峰期间旺,但是柜台货源却已明显减少。随着价值回归进程的逐步推进、参与群体的陆续增多,邮市中期走强似乎已经势在必然。 $$钱币板块:近期币市尽管依旧维持弱势格局,成交不是很多,但也出现一些局部热点,给人以暗流涌动之感。可圈可点之处主要有:一是次新品种《红十字会》银币受到买家关注。该银币两度由270元一线放量扬升到330元附近。《神舟五号》、《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猴王出世》彩色金银币也分别上涨至3100元、14600元、3450元、4450元。二是自6月23日开始,上海多家币社突然重新挂牌收购《台湾光复》、《建军节》、《三星堆》等本色金币。由于一些本金或者接近黄金价格,或者接近发行价格,在低位徘徊已久,已显得跌无可跌。市场主力精选这些中低价优秀题材本色金币挂牌收购,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他们志在长远的投资回报预期。三是受国际银价上涨的影响,04年彩色《熊猫》银币出现大量逢低买盘,市价小幅扬升到81元上下。这些躁动既给近期币市带来一缕暖意,也为投资者带来些许期待。 $$磁卡版块: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家公司将回收磁卡全部销毁的重大利好兑现以后,大幅上涨的磁卡热门品种在月初一律出现20%左右的回调,成交一度比较清淡。但在邮市走强的影响下,集藏爱好者逐步开始逢低吸纳,卡市交投有所好转,价格小幅走高。其中,《广西》、《应急通信》、《人民邮电》的买盘稍多,分别回升至250元、80元、105元;《茶文化》、《九冬会》、《七枚生肖》等底部普遍抬高。鉴于磁卡版块既无续发压力,又无库存之忧,而且盘子比较轻盈,加之磁卡设计精美,便于携带等鲜明特点,其后市依然存在一些新的机遇。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