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4)
报纸 (3)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7)
按年份分组
2015 (2)
2009 (1)
2006 (1)
2005 (1)
2003 (1)
1998 (1)
按来源分组
公民与法治 (2)
群言 (1)
档案时空 (1)
中华建筑报 (1)
四川日报 (1)
教育导报 (1)
相关搜索词
《资治通鉴》中的或则天(上)
作者: 关玉生  来源:公民与法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性格  《资治通鉴》  武则天  史家 
描述:历史上的武则天其人的性格是一个极其复杂多面的性格。她的残忍和工于心计非一般女性可比。也非一般男性可比。她集爱才和恨才、大度和记仇、果敢聪敏治国有方而又钟情于玩弃权术于一身。武则天的多面人生可以说在
在历史长河的岸边寻觅奇葩
作者: 林大如 江福全  来源:教育导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长篇历史小说  电视连续剧  《陈子昂》  作家  《资治通鉴》  劳改农场  武则天  司马光  太平公主  押送到 
描述:阳春三月,繁花似锦。四川内江师范学 院教授、著名作家孙自筠创作的长篇历史小 说《陈子昂传》首发式,在北京香格里拉饭 店隆重举行。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发去贺 信:“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抓好两个文明的今天,由著名作家孙自 筠形象地再现这个历史人物(陈子昂),无 疑有其重要的历史借鉴作用。
全文:在文字领域驰骋翱翔。但考虑到历 代著名的帝王已经写得不少了,自己要超越 很难,写文臣武将,一时又无从下笔,资料 匮乏。写女性?有名望的女性如武则天、慈 禧太后已出版过多类版本,要想超越也十分 困难;而
古装剧有多少空地可挥锄
作者: 青云  来源:四川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雍正王朝》  帝王  包青天  《努尔哈赤》  古代名人  收视率  《封神演义》  武则天  古装剧  《司马光》 
描述:随着52集古装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的热播,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评说“中国福尔摩斯”的热潮。最新消息是,在收视率和观众的良好反馈激励下,制片方甚至已经在动笔赶写续集,打算把这一剧作继续“做大做强”。$$在行家看来,这部当下走红的古装剧,不仅仅是对中国正史上所未记载的一位神奇法医的“发掘
全文:还可以自然延伸到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延伸到皇后戏、公主戏。历朝历代的宫廷之争、皇室内乱,红颜们的命运多舛,对编剧来说,都意味着“可看性强”,怎么能不把它拍成戏呢?这类作品中,仅仅是写武则天的,就有
江山地理之山西的才情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建筑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教育家  国君  山西  纵横之术  武则天  司马光  晋文公  地理  楚国  女皇 
描述:山西地形狭长,山地居多,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一直给人以封闭、不开化的形象,其实从历史上看,山西是才子云集的地方。来到山西,粗略探访一下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才情。$$ 先从帝王说起。山西籍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是层出不穷,举不胜举。春秋霸主晋文公,大周女皇武则天就是其中的代表。晋文公的才学首先在于用人,
全文:、才子佳人,是层出不穷,举不胜举。春秋霸主晋文公,大周女皇武则天就是其中的代表。晋文公的才学首先在于用人,凭借自己的贵族身份加上温文而雅的谈吐,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也就是这个原因使得他能够顺利回到
《资治通鉴》中的武则天(下)
作者: 关玉生  来源:公民与法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封建社会  个性  皇帝  《资治通鉴》  武则天  理性色彩  朝政 
描述:我们研读历史上的武则天,恐怕会悟出这么一个道理,即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权具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一个性格强悍的统治者可以让整个国家轻而易举的屈服于自己的个性之下。有绝对的权力,才会有绝对的为所欲为
毛泽东笑谈《资治通鉴》
作者: 王存福  来源:档案时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政治  提问题  透明胶带  兴趣  毛泽东  皇帝  司马光  武则天  现代人 
描述:毛泽东一辈子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对爱不释手,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带贴着.晚年一段时间,毛泽东读此书真是入了迷,他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是好几个小时.有一天,毛泽东吃过午饭,坐在大厅里的沙发上,神态悠闲地指着桌子上放着的那部,同身边的护士孟锦云谈笑风生,开始了对这部巨著的探讨.
读《资治通鉴》
作者: 叶大年  来源:群言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宋神宗  司马迁  汉武帝  史记  史学家  以史为鉴  中国历史  司马光  武则天 
描述: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姓司马的大史学家,汉武帝时的司马迁,著有《史记》,宋神宗时的司马光,著有《资治通鉴》,前后两位司马先生时隔一千三百多年。《史记》和《资治通鉴》我都很喜欢读,因为自己有一套20册的《资治通鉴》,所以常常读。虽不能说是"爱不释手",但总可以说是反复读了,尤其是汉、唐部分。有人说,《资治通鉴》是供当官的读的。不错,司马光就是受宋神宗指示专门为当官的写的,要以史为鉴嘛。反过来说,读《资治通鉴》者是想当官,那就失之偏颇了。平民百姓也喜欢读它,但并非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