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司马光的“言路”
作者: 宋志坚  来源:学习之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宋神宗  人性  司马光  社会政治生活 
描述:对于言路闭塞,司马光有切肤之痛。宋神宗去世之时,“诏求直言”,高太后派人慰劳前来奔丧的司马光,并问“为政之当先”,司马光就说了四个字:“请开言路。”然而,司马光当权之后,是否就能闻过则喜呢?好像也没有这样的豁达。不要说是政见对立,即使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其识见稍有差别,也是要视之为“干扰斗争大方向”之“杂音”的。
司马光与宋神宗的三次对话
作者: 吕传彬  来源:文史博览(文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宋神宗  政治家  吕惠卿  中国历史  北宋历史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编年体  对话 
描述:回顾北宋历史,大臣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仕一朝但政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光(1019-1086,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也名扬千古。但司马光却是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反对者。作为一国之君的宋神宗,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位爱臣之间的矛盾的呢?与宋神宗谈话时,司马光又是怎样议论王安石的呢?为了排斥政敌,他会奴颜媚骨地刻意去讨好皇上吗?日本东京内阁文库现存唯一的孤本《司马温公全集》,其中收录的司马光作品《手录》中记载
司马光写《通鉴》的故事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历史著作  宋神宗  经验教训  洛阳  五代  专心  水缸  故事  司马光 
描述:司马光是北宋最有名望的大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名声,从他幼小的时候就已经传开了。他7岁那年,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总是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
司马光与梅尧臣交游考述
作者: 刘丽丽  来源:飞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宋神宗  翰林学士  梅尧臣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交游考述  山西省  御史中丞 
描述: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家居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嘉祐六年(1061)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熙宁三年(1070),神宗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与其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哲宗元祐元年(1086),起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元祐更化",尽废新法,当政八月而卒。
司马光因谗言得福
作者: 张爱国  来源:龙门阵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宋神宗  历史学家  北宋时期  熙宁  著名  皇帝  变法派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描述: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散文家,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熙宁三年(1070年)的一个早晨,司马光起床简单洗漱后,吩咐仆役备轿。他准备在早朝上做最后一次争取,希望皇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作者: 浮云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宋神宗  宋哲宗  宋代前  王安石  厚今薄古  序言  司马光  作品  唐末五代 
描述:《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的作品,照理说,编写《资治通鉴》不会得罪任何人,因为司马光所接触的多是"故纸",且时间是到宋代前的唐末五代,《资治通鉴》就戛然而止,不存在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等现象。可是,绍圣四年,《资治通鉴》几遭被毁版的厄运,若不是有一篇宋神宗的序言,我们今日能否读到此书,恐难以料知。那时宋神宗已逝,宋哲宗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作者: 闻超  来源:肉品卫生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神宗  根本原则  初步形成  政治思想  引人注目的  政治主张  《资治通鉴》  司马光  集中力  公元前 
描述:北宋人司马光(1019-1086年),始于仕途,维系礼教,从20岁-45岁这一时期,他的政治思想初步形成。他名分重礼教,以此做为理事行事的要本原则。 司马光一生著作甚丰,最引人注目的是《资治通鉴》的编修 书的原名《历代君臣》事迹,因为这部书“ 鉴于往事,有资治道”,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制序,面授司马光 全书上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下迄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间的史事,共三百多万字。为了编写这部书,司马
关于《资治通鉴》
作者: 河砚  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经济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神宗  史论  古代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史书  “臣光曰”  史料  取材广博  周世宗 
描述:关于《资治通鉴》
读《资治通鉴》
作者: 叶大年  来源:群言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宋神宗  司马迁  汉武帝  史记  史学家  以史为鉴  中国历史  司马光  武则天 
描述: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姓司马的大史学家,汉武帝时的司马迁,著有《史记》,宋神宗时的司马光,著有《资治通鉴》,前后两位司马先生时隔一千三百多年。《史记》和《资治通鉴》我都很喜欢读,因为自己有一套20册的《资治通鉴》,所以常常读。虽不能说是"爱不释手",但总可以说是反复读了,尤其是汉、唐部分。有人说,《资治通鉴》是供当官的读的。不错,司马光就是受宋神宗指示专门为当官的写的,要以史为鉴嘛。反过来说,读《资治通鉴》者是想当官,那就失之偏颇了。平民百姓也喜欢读它,但并非
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校正一则
作者: 古丽巍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点校本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三省  门下省  宋神宗  官制  分工  尚书省  中书省 
描述:《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三二七元丰五年六月乙卯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871页),记载宋神宗元丰改制中三省的分工云:诏:"自今事不以大小,并中书省取旨,门下省覆奏,尚书省施行。三省同得旨事,更不带‘三省’字行出。"是日,辅臣有言中书省独取旨,事体太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