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与友人斗文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小读者(爱读写)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宋代有个大文人,名叫黄庭坚,他七岁的时候就会写诗,后来名气越来越大。史学家司马光听说以后,很想请他来做助手,于是,就邀请黄庭坚做客,实际上是要考考他。 司马光和黄庭坚聊一会儿,就念了两句诗:“荷花露面才相识,梧桐落叶又离别。”然后让黄庭坚猜一猜,诗里说的是什么故事。黄庭坚笑笑说:“我来写给您看吧。”他马上挥笔写了一首诗:“有户人家没有墙,英雄豪杰内中藏,有人看他像关公,有人说是楚霸王。
-
司马光说谎受责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史学家司马光,是北宋的一位大臣。小时候他与堂弟司马义一同读书。司马光天资聪慧,过目不忘,而司马义天性驽钝,但为人忠厚老实,司马光常常嘲笑他,他也不介意。 一天,司马义正和一群小伙伴在河边玩耍,司马光来了,想加入他们一起玩耍,却遭到大家的拒绝。因为司马光平日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小伙伴们都不愿理睬他,而司馬义则与大家都很投机。
-
司马光的批评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党建文汇(下)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贞元四年(788年)十二月的一天,唐德宗外出长安城打猎,偶然来到一个叫赵光奇的乡民家里。唐德宗和颜悦色地询问赵光奇:“百姓乐乎?”潜台词当然也就是问对国家、对皇帝还满意吗? 唐德宗之所以这么问,是有底气的。因为这一年天下丰稔,是近年来未有之盛况。由于粮食大丰收,朝廷甚至下令在丰收地区实行和籴政策。所谓和籴,也叫平籴,系战国时期李悝所创,即在粮食丰收时,为防止谷贱伤农,由官府平价购入粮食,留待荒年卖出,以平衡粮价、赈济灾民。
-
奶奶没学过《司马光砸缸》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那年五月里的一天,发生了一件让奶奶刻骨铭心的事…… 那一天,奶奶饱含着泪水叙述了事情的经过:也许咱家养的“年猪”馋了,饿了,淘气了,或者发现了什么,它跳上灶台,贪婪地一头钻进了灶台旁边的猪食大缸里……猪是头朝下掉进猪食缸的,急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左邻右舍又不见人影,呼天喊地也没用,我只好站在灶台上拽住猪的两只后腿,使尽所有力气往外拉,一百多斤的猪,我这么大年纪了,再者猪又不会老老实实地等我的救助,没过多长时间,猪不再挣扎…… 年猪死了,全家人都非常伤心,眼里都含满着泪水。
-
司马光打包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 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 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 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
-
司马光“警枕”夜读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司马光的故事流传颇多,如《司马光砸缸》,就凸显了他的才能和机智!但亲们也许不清楚,这位日后的史学家、文学家,却并不是生来就是个聪明绝顶的天才和神童哦! 北宋时,陕北。 一座高深的大院里。 一个年龄约莫20岁的青年,他衣着朴素,眉清目秀,正在用力地锯着一根比碗口略粗的圆木。从那费劲的样子看,他显然不是行家,不过他动作非常小心,用力也比较均匀,锯得特别认真细致。
-
司马光戒谎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漫画月刊(哈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宋哲宗元祜元年,享年68岁。祖籍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 现在的孩子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许不知道他撒谎受批评的事。那是在他砸缸救出小伙伴后发生的。自从司马光机智救人以后,大家都齐口称赞,碰到他的人都说“这孩子真聪明”“简直是个小神童”等,表扬听得太多了,六岁的司马光渐渐得意起来,有些趾高气扬的味道了。
-
司马光砸缸,罚款十元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传奇故事(上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歇后语误一生,段子手毁三代,但是像我这样两种都擅长的,必成高富帅! 司马光砸缸 叶少:罚款十元。 哪吒闹海 叶少:已被救生员救上岸。
-
司马光请客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华夏关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 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
-
“穴处者”司马光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妇女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洛阳 司马光 宋神宗时期 西京
-
描述:宋神宗时期的宣徽使王拱辰,花巨资在西京洛阳建了一座别墅,一时成为洛阳之冠。当时,与王拱辰同朝为官的司马光,也在洛阳居住。不过,司马光的宅子位于陋巷,低矮破败,仅能遮风避雨。司马光正在编著《资治通鉴》,夏天酷暑难当,便在房子下面挖了一个地下室,穴居其间,埋头著作,寒碜而又另类,被人讥为“穴处者”。 宋朝到宋神宗时期,已经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承平日久,侈风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