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先锋队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通观《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总结。"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是以三家分晋开篇的,司马光为了论述其关于用人标准的理论,在叙述三家分晋的事件之后,追溯了五十年前三家灭智伯之事,并由此引发了一段长篇的关于才德关系的议论。原本是智家的势力最大,为什
-
《资治通鉴》最精华的十句
-
作者:
曾森 来源:阅读时代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最精华的十句
-
“《红楼梦》是文艺版的《资治通鉴》”
-
作者:
陈娟 李静涛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红学家胡文彬的客厅,四壁都是书柜,与墙面同高宽,里外三层。在一面书柜的右下角,有整整齐齐几排书,书脊上印着各种文字,是世界各地不同译本的《红楼梦》,英文版、法文版,甚至还有蒙古语、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 与那些书相比,茶几上的几本厚册子显得有些陈旧:一本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画册,里面是当年电视剧人物剧照;一本老相册,每一张里都有胡文彬的身影,那是30多年前跟随剧组东奔西走的旧影;还有一本厚厚的剪报集,一页一页按照时间顺序叠放,内容涵盖87版《红楼梦》从筹备、拍摄一直到播出,以及播出后的反响等媒
-
《资治通鉴》选读杨坚辅政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月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五月)己丑,以坚为扬州总管a,……将行,会坚暴有足疾,不 果行。 甲午夜,天元备法驾,幸天兴宫。b乙未,不豫而还c。小御正博陵刘昉d,素以狡谄得幸于天元,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e。天元召昉、之仪入卧内,欲属以后事,天元瘖f,不复能言。昉见静帝幼冲,以杨坚后父,有重名,遂与领内史郑译g、御饰大夫柳裘h、内史大夫杜陵韦謩、御正下士朝那皇甫绩谋引坚辅政a。
-
《资治通鉴》梁纪纠误举例
-
作者:
汤勤福 李日升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纠误 梁纪
-
描述: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著作,因其史料搜罗详尽、史实考证细致、错误较少而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然而《资治通鉴》毕竟受到各种条件所限,所记史事不可能尽善尽美,存在一些错误并不奇怪。本文将现存的其他典籍,如《梁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等记载,与《资治通鉴》梁纪部分进行比对,发现一些错误。归纳起来可分成四种类型:一是时间记载失误,二是求简删省而导致错误,三是摘编史料发生失误,四是在删并史料时出现失误。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企
-
《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人问题 用人之道 《资治通鉴》 司马光 选官 用人原则
-
描述:通观《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日”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
-
《续资治通鉴长编》考释一则
-
作者:
龙坡涛 来源:图书馆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焘 考释 《续资治通鉴长编》
-
描述: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是一 部公认的史学典范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李焘著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就三处疑误之处略陈薄见,以期能够对研读和运用《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学者提供借鉴。
-
《资治通鉴纲目》作者问题新探
-
作者:
顾少华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 赵师渊 王柏
-
描述:赵师渊入朱门不早于淳熙八年,并未参与《资治通鉴纲目》初稿的编修,而是在朱熹晚年时,帮助其师“整顿”《纲目》,并至少承担了汉、唐部分的修订。“赵师渊作目”最初因王柏对史料的误读而起。元、明时期《纲目》成为史学义理取向的典范后,“赵师渊作目”作为一种可资利用的叙述策略,在阐释《纲目》书法的论说中得到凸显。明中期以后,信奉治史实证路径的文人群体宣扬《纲目》出自赵师渊之手,以此消解《纲目》在史学义理维度的典范意义。而无论是“赵师渊作目”或“赵师渊撰《纲目》”,其载体是关涉《纲目》阅读、阐发、评价、接受等性质的文本
-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勘误札记
-
作者:
衣抚生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三省 《资治通鉴》 校勘
-
描述: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释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几类问题:误注用典,比如将曾子、庄子的话分别误记为孔子、老子的话;误注史实,比如误注曹丕的身份、误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避讳“恒”字;转引致误,史书原文无误,胡三省注释《资治通鉴》时,不慎抄错,比如汉昭帝的年龄等问题;误注数量关系;误注地理,对历史地理沿革解释有误。
-
智宣子选接班人的启示——《资治通鉴》品读(二)
-
作者:暂无 来源:岁月(醒狮国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智宣子选接班人的启示——《资治通鉴》品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