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5)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6)
按年份分组
2017 (1)
2014 (2)
2009 (1)
2002 (1)
1997 (1)
按来源分组
晋阳学刊 (1)
图书馆学刊 (1)
光明日报 (1)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1)
黑龙江史志 (1)
图书馆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续资治通鉴长编》考释一则
作者: 龙坡涛  来源:图书馆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焘  考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描述: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是一 部公认的史学典范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李焘著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就三处疑误之处略陈薄见,以期能够对研读和运用《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学者提供借鉴。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史料价值
作者: 白盼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史事  李焘 
描述:司马光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叙事止于五代后周,此后仿照《通鉴》体例而续编修书人很多。其中《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孝宗年间修成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续资治通鉴长编》记事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讫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记载了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的事迹。作者李焘作此书时广搜博录,备采北宋一祖八宗的历史事实,荟萃讨论,为研究历史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史料。
论李焘的历史编纂学成就:以《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中心
作者: 陈其泰 屈宁  来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李焘  历史编纂  《续资治通鉴长编》  编年体 
描述:两宋之际,私家修史之风尤盛,李焘所撰《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一时之代表作。此书远绍《春秋》,近承《通鉴》,下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诸书,不仅史料价值颇高,而且编纂体例灵活而不失谨严,注重吸收纪传、纪事本末诸体之长,言事相兼而人物突出,寓论于史,褒贬自现,叙事从容、紧凑,是继《通鉴》之后再次出现的编年体史书的高峰。
一部详实的北宋史
作者: 周征松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卷帙浩繁  李焘  详实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司马光  编年体史书  王安石变法  当代史  北宋 
描述: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是一部卷帙浩繁、记事详实的 编年体北宋史,在文学发展史 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李焘(1115-1184年),字 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宋眉 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他生 活在北宋风雨如晦的岁月,经 历了金兵南下、二帝被俘、国破 人亡的痛苦。少年时代的李焘 便“慨然有志驰
全文:

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是一部卷帙浩繁、记事详实的 编年体北宋史,在文学发展史 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李焘(1115-1184年),字 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宋眉 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他生 活在北宋风雨如晦的岁月,经 历了金兵南下、二帝被俘、国破 人亡的痛苦。少年时代的李焘 便“慨然有志驰驱”,以报效国 家。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 后,他拒绝秦桧的笼络,“陆沉 远方凡三十年”。乾道三年 (1167年)应召进京,先后担任 路、府官长,兼文职。淳熙十一 年(1184年)升敷文阁学士,旋 卒。$$ 李焘对历史有浓厚的兴 趣。他博览群书,搜罗百氏,慨 然以史自任,尤其是全力研讨 本朝历史典故。从20几岁开 始,他以40年心血,仿《资治通 鉴》体例,撰成北宋编年史巨著 《续资治通鉴长编》,自建隆至 靖康,正文980卷,另撰《举要》 68卷,《目录》5卷,《修换事目》 10卷,共1063卷。这是中国史 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卷帙浩繁 的编年体皇朝史。$$ 重视历史的借鉴功能、重 视当代史的撰述是李焘《长编》 的第一个特色。他曾著《六朝通 鉴博议》,认为汉代学者的政论“皆取秦为 说”,不是他们不懂唐虞,而是那些遥远的史 事,“于当时之事机疏而不近,曷若取其近于 时机而论之,取其失者而监(鉴)之,则于谋谟 为有补矣”(《进六朝博议疏》)。即研究“近代 史”比“古代史”更有补于当朝的政治。清人彭 元瑞说:“仁甫此书,为南宋而发,非为六朝 也。欲用襄蜀以规复中原,故借古事以指今 势”,此乃“忠臣义士之用心也”(《知圣道斋读 书跋》)。李焘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当代史, 《长编》就是一部当代史。他要通过这部巨著, 记载“大废置、大征伐、关天下之大利害者”, 以“昭明祖宗之丰功盛德”,为南宋统治者提 供祖宗的垂训。为此,他贯彻详近略远的编写 原则,太祖、太宗两朝每年一卷,太宗末期每 年两卷,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平均每年两卷 多,神宗朝则每年九卷,哲宗朝每年增至15 卷。$$ 遵循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所创立的义 例是李焘《长编》的第二个特色。但李焘之于 司马光,有继承也有发展。首先是在《通鉴》之 后很快开创了“续鉴”之风,促 成了此后编年体史书在史著领 域蔚为大国。其次是改进了编 撰方法。李焘曾制作10个大木 橱,每个设抽匣10个,编号以 为标记,将搜集的资料,按年月 日顺序分别归档存放,井然有 序,各不相乱。李焘以极其谦逊 的态度,不直称其书为《续资治 通鉴》,而姑称《续资治通鉴长 编》。$$ 纪事详实是李焘《长编》的 第三个特色。《长编》坚持“宁失 于繁,毋失于略”的编写原则, 以980卷之篇幅谱写北宋一代 168年的历史。其内容之丰富详 尽,为前史所不及。《长编》旁征 博引,取材广泛。“凡实录、正 史、官文书,无不是正,就一律 也;而又家录、野记,旁互参审, 毫发不使遁逸,邪正心迹,随卷 较然。”(《文献通考·经籍考》卷 20)他在学术上崇仰司马光,但 他记宋神宗、王安石变法,除采 用反对派司马光、文彦博、韩 琦、苏辙、邵伯温等人的记载 外,也大量采用了变法派王安 石《熙宁奏对日录》、《吕惠卿 集》、曾布《目录》、沈括《自志》等 著述,使这段重要历史的记载 丰满充盈,精彩纷呈。$$ 对所使用的历史资料进行 严密的考证是李焘《长编》的第 四个特色。他继承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 创立的考异法,对史料进行严密的考证,以自 注的方法,甄别史料,保存异说,“使众说咸会 于一”。如《长编》卷20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记杨业事,主要根据《九国志》的记载,但 对于其中的异说,李焘在自注中引用了《三朝 国史·杨业传》中大不相同的记载,并下以己 见:“今但从《九国志》,更须考之。”李焘的自 注考异法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长编》史料 的可信度,增加了它的史料价值。$$ 今本《长编》,系乾隆间四库馆臣从《永乐 大典》中辑出,已缺治平熙宁至绍圣间的部分 记载以及徽、钦二朝史事,重新编次,厘为 520卷,仍 为详实的 北宋史。中 华书局有 《长编》新 点校本,极 便读者。

宋刻本:《续资治通鉴长编》
作者: 刘冰  来源:图书馆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丹棱  进士  李焘  四川  绍兴  宋刻本  学士  国史  名节 
描述:续资治通鉴长编108卷宋李焘撰宋刻本李焘(1115-1184),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今四川)丹棱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学士兼侍读,同修国史。李焘以名节学术知名海
《续资治通鉴长编》并非谦称
作者: 李裕民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鉴》  史学家  《续资治通鉴》  李焘  《资治通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司马光  辨伪求真  史料价值 
描述:《续资治通鉴长编》并非谦称李裕民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继司马光《资治通鉴》而作的北宋九朝编年史,为什么不称《续资治通鉴》而加“长编”二字呢?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说:“其书仿司马氏《通鉴》踵为之,然文简(李焘谥号)谦不敢名《续通鉴》,故但谓之《续长...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