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苏东坡为何称司马光为“司马牛”
-
作者:
莫砺锋 来源:月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免役法 差役法 司马光 牛 王安石变法 北宋
-
描述:北宋哲宗元褚元年(1086)七月初二,众大臣在朝中商议役法。宰相司马光主张废除王安石变法时确立的“免役法”,恢复从前的“差役法”。时任中书舍人的苏东坡认为免役法利弊参半,而且已经实施多年,只要革除其弊端即可,不一定要彻底废弃。司马光执意不听。
-
从《涑水记闻》看司马光的著史原则
-
作者:
思泉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彦博 张洎 神宗 吕夷简 记闻 《资治通鉴》 姬昌 涑水 哲宗 陈恕
-
描述:公元1084年,在西京洛阳潜心著述的司马光终于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撰。这项浩大工程耗尽了司马光的心血与精力,加上不久神宗去世,年幼的哲宗继位,朝政由高太后主持,高太后起用旧党、尽废新法,司马光被重新征召为相,操持国事,心力交瘁,仅过两年便积劳而逝。尽管《资治通鉴》只记载到北宋建国之前,但实际上司马光还是为撰写后纪做了大量准备,《涑水记闻》就是他所积累的重要资料
-
《资治通鉴》选读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大通元年,即527年)初,上作同泰寺b,又开大通门以对之,取其反语相协c。上晨夕幸寺,皆出入是门d。辛未(初八),上幸寺舍身;甲戌(十一日),还宫,大赦,改元。e (中大通元年,即529年)九月,癸巳(十五日),上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a。上释御服,持法衣b,行清净大舍,以便省为房,素床瓦器,乘小车,私人执役。
-
《资治通鉴》选读:宇文泰与苏绰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魏丞相泰以军旅未息,吏民劳弊,命所司斟酌古今可以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条新制,奏行之。a 泰用武功苏绰为行台郎中b,居岁馀,泰未之知也,而台中皆称其能,有疑事皆就决之。泰与仆射周惠达论事c,惠达不能对,请出议之。出,以告绰,绰为之区处,惠达入白之,泰称善,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且称绰有王佐之才,泰乃擢绰为著作郎d。
-
《资治通鉴》选读杨坚辅政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月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五月)己丑,以坚为扬州总管a,……将行,会坚暴有足疾,不 果行。 甲午夜,天元备法驾,幸天兴宫。b乙未,不豫而还c。小御正博陵刘昉d,素以狡谄得幸于天元,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e。天元召昉、之仪入卧内,欲属以后事,天元瘖f,不复能言。昉见静帝幼冲,以杨坚后父,有重名,遂与领内史郑译g、御饰大夫柳裘h、内史大夫杜陵韦謩、御正下士朝那皇甫绩谋引坚辅政a。
-
《资治通鉴》选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月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魏主以平城地寒a,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个b,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c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d:“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e帝厉声曰:“繇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f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
-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入选2016年度“中国好书”
-
作者:暂无 来源:月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科教频道 兴衰 资治 中国 综合频道 世界读书日 主题出版
-
描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2016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播出,30种好书榜上有名。其中,年度荣誉图书两种,主题出版类6种,人文社科类8种,文学艺术类7种,少儿类4种,科普生活类3种。其中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洽通鉴〉与家国兴衰》入选2016年度人文社科类“中国好书”。
-
《资治通鉴》选读 任人勿疑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选读 任人勿疑
-
《资治通鉴》选读邓芝使吴
-
作者:
张国刚 选注 来源:月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选读邓芝使吴
-
苏武牧羊《资治通鉴·汉纪》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月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苏武既徙北海上a,禀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b,卧起操持,节旄尽落c。武在汉,与李陵俱为侍中d;陵降匈奴,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足下兄弟二人,前皆坐事自杀;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馀年,存亡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