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6)
报纸 (2)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8)
按年份分组
2017 (1)
2015 (1)
2012 (2)
2011 (1)
2007 (1)
2006 (2)
按来源分组
山西政协报 (2)
中华文史论丛 (2)
中国教师 (1)
党政干部参考 (1)
月读 (1)
城市观察 (1)
相关搜索词
“资治”和“通鉴”:城市史研究中的悖论
作者: 刘荣  来源:城市观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  通鉴  城市史 
描述:在城市史研究中,"资治"和"通鉴"本该是一对并重的关系,但是很多时候两者反而形成了悖论。在具体的城市史研究中,重视其"资治"作用,忽略其"通鉴"作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城市史的研究进行综合考察,并以失败和成功两方面的案例来说明,在城市史研究中,"资治"和"通鉴"是可以得到有机结合并且达到最佳状态的。
《續資治通鑑長編》標點質疑(下)
作者: 张卫忠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  质疑  国子监  标点  侍讲 
描述:三,天圣九年(1031)三月,“己巳,翰林侍讲学士孙奭、试太常博士国子监直讲贾昌朝、秘书丞诸王府侍讲赵希言、殿中丞国子监直讲郭稹、左赞善大夫国子监直讲杨安国讲说於中书”(页2556)。
《續資治通鑑長編》標點質疑(上)
作者: 张卫忠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点校本  宋代  官制  资治  质疑  标点 
描述:宋代官制极为繁杂,给有关宋代古籍的整理点校带来了不少困难。本文以官制为中心,对点校本《续资治通监长编》(以下简称点校本)中的几处标点进行勘误.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作者: 崔凡芝  来源:山西政协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宋仁宗  考异  熙宁变法  宋神宗  史学家  资治  司马光  家庭熏陶  史料  北宋 
描述: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 (1019),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字君 实,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司马光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 历间名臣,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司 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七岁时,“凛 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 旨”,从此,“手不释书,
全文:

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 (1019),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字君 实,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司马光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 历间名臣,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司 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七岁时,“凛 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 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许之“文辞纯浑, 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步入仕途 后的司马光,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其中 最用心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研究,尤其对 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他随读随作札 记,仅26岁所写读史札记,便达30余篇。$$ 当时,北宋建国近百年,已出现种种 危机,具有儒家思想的司马光,以积极用 世的态度,连连上疏,陈述自己一整套的 治国主张。此外,他本人在从政活动中,亦 能坚持原则,积极贯彻执行有利于国家的 决策方略,尤其在荐贤斥佞的斗争中,他 犯颜直谏,面折廷争,从不顾及个人安危, 被称为社稷之臣,神宗也感慨地说:“如光 者,常在左右,自可无过。”$$ 在熙宁变法中,司马光与主持变法的 王安石发生严重分歧。在政见不同、难于合 作的情况下,司马光退居洛阳,通过编纂史 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 “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早在宋仁宗嘉佑 年间,他曾与刘恕商量说:“余欲托始于周 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下讫五代,因丘明 编年之体,仿苟悦简要之文,网罗旧说,成 一家之言。”这说明他30多岁时,已酝酿出 《资治通鉴》的规模。宋英宗治平元年 (1064)首呈《历年图》25卷,二年后又呈《通 志》八卷,说明他在政事活动之余,已进行 撰写。他的著史得到宋英宗、宋神宗的称 赞、支持,宋英宗同意他设立书局,自择官 属,神宗以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 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制序文,以示重 视。除了允许其借阅国家所有的图书资料 外,神宗还将颖邸旧书3400卷,赏赐给司 马光参考。修书所需笔、墨、绢、帛,以及果 饵金钱之费,尽由国家供给。$$ 司马光著史,还选择了刘恕等人做为 助手,他们既是当时第一流的史学家,又 与司马光在政治、史学上观点一致,故能 在编书中各显其才,通力合作。 《资治通鉴》的成功,与他们的 努力分不开,但最终使《资治通 鉴》达到光辉顶点的,还决定于 主编司马光的精心著述。正如 刘恕之子刘羲仲所说:“先人在 书局,只类事迹,勒成长编,其 是非予夺之际,一出君实笔 削。”$$ 《资治通鉴》的编写,大致分三个步 骤:排列丛目;编写长编;删改定稿。$$ 丛目、长编的取材尽量广泛,司马光 提出“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所选史料内 容则着重在国家兴亡、政策得失、君臣道 德等方面,目的在提供治国借鉴,反映生 民休戚的情况。这样,所收史料除正史之 外,诸如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总集别集、 传状碑志等总数不下300多种。$$ 只有真实才有价值,只有有价值才能 具备借鉴作用。任何史家著史都要对史料 进行考异、,而司马光除将考异所选史料收 入正文之外,又将各种不同的说法和鉴别 理由加以逐条说明,著成《通鉴考异》30 卷,与《资治通鉴》一起奉上。由于考异中 “抉择幽隐,校计毫厘”的严谨态度,大大 增强了史著的可靠性、真实性,《资治通 鉴》以信史著称,离不开《考异》的辅翼作 用。而这种著史方式,为后世史家沿用,清 代以考证史实见长的乾嘉学派,正是沿着 这条路子发展起来的。(上)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作者: 崔凡芝  来源:山西政协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史事  组织材料  资治  纪事本末  历史编纂学  人物描写  司马光  编年体  史书  新体例 
描述:《资治通鉴》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史 实,是一部长篇巨著,为翻检方便,于修史同时编 写《通鉴目录》30卷,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 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 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 法、天象、目录、举要、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 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
全文:

《资治通鉴》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史 实,是一部长篇巨著,为翻检方便,于修史同时编 写《通鉴目录》30卷,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 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 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 法、天象、目录、举要、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 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资治通鉴》体更 臻于完善,将我国历史编纂学推进到新水平。$$ 编年体记事简明扼要,但受时间限制使史事 拖沓割裂,不易反映全貌。司马光注意吸收纪传 体的优点,为交待前因后果,大量采用连载、主 载、附叙、追叙、补叙等写法,带有以事件为线索 组织材料的性质,表现出突破编年体,酝酿纪事 本末体的趋势,对南宋袁枢编纂《通鉴纪事本末》 一书,有启迪先导之功。这一改造,使古老的编年 体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后世仿作接踵而起,形 成一个从古至今的编年史书系统。这一系统中, 《资治通鉴》以通史成书,便干“探明变化之由,寻 求演变之迹”,与唐宋以来社会上“主通明变”的 思潮相吻合,也与“资治通鉴”的目的相一致。$$ 集体写书,由于手笔不同,风格各异,容易 产生割裂驳杂的现象,但《资治通鉴》的语言风 格如出一人之手,浑然一体,毫无雕琢弥缝的痕 迹,这正是司马光精心改编和加工的结果。有着 深厚文字功底的司马光,尤长于叙事,款款写 来,原委了然,文字优美而质朴,格调古雅浑厚 而又简洁晓畅,真可谓别具匠心,自成一体。有 许多场面和人物描写,已成文学史上的名篇,而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叙述,更是胜炙人口,引 人入胜,超越了所有其他史书的记载,成为历史 散文的上乘。$$ 我国史家借论赞以寓褒贬劝戒之意,已成 传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书中附论,不仅数 量多,而且篇幅长。全书附有180多篇,80多篇 援引他人之论,其余全为亲手撰写。所论多为治 乱之因,君臣之道,是在以往所写史论与奏疏基础上,因史事而发挥,就时 事而议论。字里行间,充满着匡辅的诚意和情感,寓褒贬臧否于其中,体现 出因事劝谏的良苦用心,无论是民族问题还是用人原则,都针对现状提出 了革除弊政的历史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更具匠心的是,这么 多附论,与《资治通鉴》的内容取舍编排,竟是这样的浑然一体,成为贯彻 “资治”这一著史目的的点睛之笔。详实、体例精善、叙事生动、议论深刻、文 风质朴的史学巨著终于完成了。主编司马光所耗费的心血是难以估量的。 在《进通鉴表》中,他说:“研精极虑,穷竭所有,目力不足,继之以夜。”有人 见其残稿堆积有两屋之多,皆蝇头小字,字字端谨,无一字潦草。司马光倾 毕生精力于此书,还在于寄托其治国的热望,他恳切地希望皇帝通过观览 此书,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是以懋稽 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 实际上,《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已远远超过作者的本意,它不仅为 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借鉴,为之作注的胡三省 说:“《资治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 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如今,对《资治通鉴》的研究正多 层次、多角度地展开,它将更多地为人类的进步提供借鉴。(下)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入选2016年度“中国好书”
作者:暂无 来源:月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科教频道  兴衰  资治  中国  综合频道  世界读书日  主题出版 
描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2016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播出,30种好书榜上有名。其中,年度荣誉图书两种,主题出版类6种,人文社科类8种,文学艺术类7种,少儿类4种,科普生活类3种。其中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洽通鉴〉与家国兴衰》入选2016年度人文社科类“中国好书”。
中央党校图书馆举行陈木香《资治通鉴书法卷》捐赠仪式暨座谈会
作者:暂无 来源:党政干部参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图书馆领导  捐赠仪式  书法家  资治  中央党校图书馆  木香  座谈会  赠书仪式 
描述:2015年1月16日上午,我国当代书法家陈木香先生《资治通鉴书法卷》赠书仪式暨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图书馆举行。图书馆领导与陈先生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和交流,并现场授予陈先生捐赠纪念证;陈先生现场赠送
读史·资治通鉴
作者: 黄济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上将  资治  读史  纪传体  司马光  中国史书 
描述:中国史书两司马(司马迁和司马光):司马迁(前145—前86年)首创纪传体的《史记》,司马光(1019—1086年)又在纪传体的基础上将编年体形成为完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