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一部详实的北宋史
-
作者:
周征松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卷帙浩繁 李焘 详实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司马光 编年体史书 王安石变法 当代史 北宋
-
描述: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是一部卷帙浩繁、记事详实的 编年体北宋史,在文学发展史 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李焘(1115-1184年),字 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宋眉 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他生 活在北宋风雨如晦的岁月,经 历了金兵南下、二帝被俘、国破 人亡的痛苦。少年时代的李焘 便“慨然有志驰
-
全文:两卷,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平均每年两卷 多,神宗朝则每年九卷,哲宗朝每年增至15 卷。$$ 遵循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所创立的义 例是李焘《长编》的第二个特色。但李焘之于 司马光,有继承也有发展。首先是
-
《通鉴》胡注析微
-
作者:
胡克均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通鉴》 胡三省 辨误 典章制度 三家分晋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二千石 孔子作《春秋》 释文
-
描述:北宋司马光出于“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目的,费时19年修成《资治通鉴》294卷,系统地记载了上起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公元959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长达1362年
-
全文:北宋司马光出于“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目的,费时19年修成《资治通鉴》294卷,系统地记载了上起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公元959年(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长达1362年
-
我看《中国二十世纪通鉴》
-
作者:
王桧林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时代局限性 学术工程 编写宗旨 《中国二十世纪通鉴》 史料翔实 《资治通鉴》 编年体史书 司马光 历史知识 可信程度
-
描述:等方面的史实记载十分简略。拿司马光主持修撰的著名的《资治通鉴》来说,由于著书的目的在于朝廷君臣的“资治”,
-
全文:等方面的史实记载十分简略。拿司马光主持修撰的著名的《资治通鉴》来说,由于著书的目的在于朝廷君臣的“资治”,所以司马光“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为是书”。它的内容离不开“贤君、令主
-
夏县:大地增绿 农民增收
-
作者:
陈秀峰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优化发展环境 设施农业 农民增收 城镇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进程 优势工业 夏县 司马光 经济带 结构调整
-
描述:山西省夏县在经济发展中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的主线,坚持优化发展环境和推进科技进步,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优势工业、主攻民营经济、推进第三产业四个重点,取得了经济总量扩大、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显著效果。去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3.4%和11.1%;农民人均收入
-
全文:了城镇经济的质量。$$结构调整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夏县有禹王治水的点将台、黄帝战蚩尤的龙山、夏启酿酒祭天的瑶台顶、黄帝之妻螺祖种桑养蚕的西荫遗址、司马光墓等。夏县凭借文化
-
严肃而高雅的历史小说
-
作者:
俞兆鹏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熙宁变法 北宋中期 重大历史事件 王安石 戏说历史 人文精神 司马光 文史知识 历史小说 历史教训
-
描述:在当前许多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有的作者出于商业炒作,往往随意歪曲篡改或虚构史实,恣意戏说历史,甚至大肆美化吹捧帝王将相,宣扬一些错误的历史观。又有某些影片不惜耗费上亿元资金,竭力打造豪华宏大的场景,却缺乏高尚的人文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容,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还有一些历史电视剧中 ,演员
-
全文:历史小说作家应有的认真严肃态度。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同样注意尊重历史真实。书中对王安石、赵顼、司马光、苏轼、文彦博、欧阳修、韩琦等人的外貌、性格、语言、衣着乃至生活习惯的描绘,大多可见
-
中国历史上的“侍讲侍读”与“经筵进讲”
-
作者:
国风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帝师 政事 儒家教育 经义 治国之道 讲读 儒臣 司马光 曾公亮 儒家经典
-
描述:内容提要 $$侍讲侍读和经筵进讲,是中国古代君主教育的重要方式,由廷臣入禁中在皇帝或太子面前讲授儒家经典或治国之道。君臣相互讲明经义,论辩政事,不仅为儒臣接近皇帝、发挥政治影响提供了机会,也使居于九重深宫的帝王储君能够经常性地接受 儒家教育,增进品学。然而,在历朝沿用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尽管相关仪
-
全文:,影响君主施政,偶尔亦能受到殊遇。宋代名臣吕夷简、王安石、曾公亮、司马光、吕惠卿诸人,皆曾任讲职。经筵讲官常在皇帝面前论辩政事得失。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十一月庚辰,司马光讲《资治通鉴》“汉纪
-
沧桑入翰墨 往事越千年
-
作者:
邢宇皓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保存条件 中华文明 藏书章 珍品 印章 黄丕烈 司马光 永乐大典 国图 古籍保护
-
描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枫桥夜泊》千古绝唱。斗转星移,或许当年诗人眼中的“景色”如今余下的只是一个个“景点”。然而,景虽异,情未迁,一弯枫桥、一座古刹,徜徉其间,今天的人们仍能被诗中那百转纠结、无法化解的愁绪所感染,为之潸然泪下。 这便是文化传统的力
-
全文:小字:司马光通鉴稿内府鉴定真迹。 虽然只有33.8厘米宽、130厘米长,但这29行、寥寥465字的宋代司马光手书,堪称稀世珍宝。 “这部手稿记下的提纲,其内容相当于现在《资治通鉴》通行本的第九十
-
划时代的史学丰碑——《资治通鉴》
-
作者:
汪受宽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商品经济发展 《通鉴》 经验教训 丰碑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史书 王安石变法 史学 划时代
-
描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印 刷术广泛使用,统治者又重 视文化,提倡文学,注重以史 资政,这无疑推动了宋代史 学的繁荣。中国古代的史学 历经千余年发展,至此终于 达到它的高峰,《资治通鉴》 (以下简称《通鉴》)就是宋代 史学划时代的丰碑。$$ 《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 年),字君实,宋陕州夏县
-
全文:》)就是宋代 史学划时代的丰碑。$$ 《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 年),字君实,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 县)涑水乡人。他历仕仁宗、英宗、神 宗、哲宗四朝。神宗用王安石变法,司 马光因政见不同
-
太原“三晋文哲壁”错误百出
-
作者:
杨荣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错误百出 有识之士 文字说明 生产文化 历史文化名人 文哲 罗贯中 对人 司马光 文史工作
-
描述:本报太原9月14日电(记者杨 荣)本来是要弘扬三晋历史文化名人 的辉煌成就,却因文字说明和篆刻错 误百出而被有识之士说是制造了一堆 “文化垃圾”。太原有关部门建造鼓楼 广场“三晋文哲壁”时的沉痛教训,引 起广大市民的深沉思考。$$ 建设鼓楼广场是太原市有关部门 今年为市民办的一件大好事。为增加 广场
-
全文:,引 起广大市民的深沉思考。$$ 建设鼓楼广场是太原市有关部门 今年为市民办的一件大好事。为增加 广场的文化氛围,广场南端建造了“三 晋文哲壁”,壁上雕刻了司马光、元好 问、罗贯中等9位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