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里的灵异事件
-
作者:暂无 来源:雪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叶成 三年 病已 眭弘 《资治通鉴》 不得其解 掖庭令 张安世 汉王朝 无嗣
-
描述:汉孝昭帝元风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件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泰山是当时天子进行封禅、祭祀的地方,对于当时的汉王朝来说,很神秘,也很神圣。却发生了"大石自起立"这一灵异事件,让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许多人可能都不太相信,"大石自立"是真的吗?如果是真,又预示了什么?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上林是汉皇家私家花
-
《纲鉴易知录》:《资治通鉴》的精华版和扩充版
-
作者:
钟岳文 来源: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鉴前编 编撰者 简明中国通史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吴乘权 清代学者 《古文观止》 续资治通鉴纲目 纲鉴易知录
-
描述:这部书为什么取名《纲鉴易知录》?《纲鉴易知录》是清代学者吴乘权与周之炯、周之灿三人合编的一部简明中国通史著作。由于吴乘权编过《古文观止》,名声很大,因此著者一般只提及他一个人。谈到这部书书名的来历,还要从宋代说起。北宋司马光穷毕生之力编了《资治通鉴》一书,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记事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共294卷。司马光编写这部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
-
《资治通鉴》与中国管理者的管理难题
-
作者:
段俊平 来源: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管理 山西票号 管理难题 全部记录 刚性管理 管理故事 人文始祖 鲁克 《资治通鉴》 尧舜禹
-
描述:谈到管理,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国外诸如泰勒及德鲁克等一些西方管理的大师和先驱,有谁能对中国的古代管理学娓娓道来呢?其实,作为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从五千年前有了部落群体时,人类的管理学就诞生了,上至人文始祖伏羲,下到孔子推崇的尧舜禹,无不是管理大师。这些优秀的管理故事被北宋史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几乎全部记录了下来,成为了一部中国历
-
“庸人”政治的起源:读《资治通鉴》之四
-
作者:
韩毓海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藩镇割据 唐末 智足 选拔人才 特权阶层 《资治通鉴》 尊王 乳狗 诗词歌赋 选拔机制
-
描述:司马光站在乡绅的立场上,他是希望国家与乡绅分权,即地方由乡绅按照乡规民约来治理,而国家官员们只要用诗词歌赋养养心,不要多事就好了。司马光生活的时代去五代之乱不远,唐末藩镇割据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对他刺激尤深,所以《资治通鉴》从春秋"尊王抑诸侯"的议论开篇,这当然是很不错的。遭逢天下大乱之后,对于"稳定比动乱好、统一比分裂好"这番简单的道理,司马光是懂得的。但是,他却由此进一步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国家选拔人才,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那么与其用能人,不如
-
借古鉴今,资于治道:常考名作·《资治通鉴》
-
作者:
仲六军 来源:满分阅读(高中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人物评价 名作 治道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统治阶级 司马光 民族关系
-
描述:《资治通鉴》主编和主要执笔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劝君主为仁,做了具体的解说;对于君主的施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资治通鉴》是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
陈木香16年只为《资治通鉴》而痴狂
-
作者:
汉文 来源:中国老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元首 奉献精神 文化局 《资治通鉴》 木香 社会团体 中华文化 副局长
-
描述:一个人放着文化局副局长不干,跑到异地他乡,埋头3年,以毛笔小楷,书写出300多万字、6000米长卷的《资治通鉴》。他的书法精品被许多国家元首、政要及社会团体收藏。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给他写信,称赞他“为弘扬中华文化所做的工作和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
-
《资治通鉴》关于隋炀帝葬埋的几次记载
-
作者:
易水寒 来源:公民与法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帝陵 大学士 嘉庆年间 《资治通鉴》 隋炀帝 杨广 记载 扬州
-
描述:隋炀帝杨广究竟葬扬州何处?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论。清代嘉庆年间的大学士阮元认定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的槐泗镇
-
自淑、诲人、知道而乐——“《资治通鉴》讲座”前言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隋唐五代 史源 胡三省 读通鉴论 史学著作 《资治通鉴》 宋元之际 编年体史书 治民 史著
-
描述:《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书的价值有二,一是作为史料,一是作为史著。作为历史材料,《资治通鉴》的隋唐五代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源、史料价值。作为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具有不可替代的阅读、鉴赏价值。宋元之际著名学者胡三省(1230—1302)曾为《通鉴》作注,他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
-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下)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紫光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 唐明皇 下愚 各取所长 《资治通鉴》 田子方 家国 徐茂公 修心
-
描述:唐太宗谈及成功之道时说:“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这五件事全是谈用人的问题《资治通鉴》把领导分为五个等级:“创业之君”、“守成之君”、“陵夷之君”、“中兴之君”、“乱亡之君”。其实,是从两个方面说的,一个方面是指才能,一个方面是指能不能管住自己——修心克己。
-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上)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紫光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顾颉刚 《通鉴》 读通鉴论 经世 《资治通鉴》 司马温 家国 千人 部大 修心
-
描述:曾国藩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毛泽东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部是《史记》,一部是《资治通鉴》。修心之要有三:仁、明、武,治国之要有三:用人、信赏、必罚。司马光说这就是《资治通鉴》的精髓。我们读《资治通鉴》,就知道一个领导,像刘邦这样的才是高人,像项羽这样的不是高人,力拨山兮气盖世,喑恶叱咤,千人皆废,这不是本事,这是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