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相继发行了《儿童生活》、《世纪交替千年更始——— 21世纪展望》、《司马光砸缸》等儿童题材的邮票。这些邮票发行后,受到了广大青少年集邮爱好者的欢迎。其中,《司马光砸缸》以其所具有的强烈的思想性和生动的故事性,备受青睐。$$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类似的益智故事。“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在我国现在使用的《小学语文》第四册同步阅读中就有登载,是与“司马光砸缸”齐名的益智故事。$$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 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 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城区文家庄)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彦博少年时期与张升(后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高若纳(后官至参知政事)从颍昌史(火召)学习经术,天圣五年(公元 1027年)进士及第,先后任翼城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据史料记载:文彦博自幼天资聪颖,幼年与儿童玩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文彦博看着树洞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 !”随后他叫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儿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忽忽悠悠地浮了上来。文彦博幼年树洞灌水取球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的祖籍———山西省介休市。这一故事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历史上的文彦博是一个对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当时西部边境有军事行动,常有将官临阵先退、望敌不进的情况发生。文彦博上奏朝廷云:“此事于太平年间尚属无妨,若遇战乱年代,何所济之?平时将权不专、兵法不肃。”宋仁宗采用了他的意见。文彦博曾与枢密使庞籍讨论淘汰冗兵减省冗费之事,朝中大臣多认为此法不容易行得通,因为朝廷过去害怕在灾荒年间发生灾民暴动,便在灾区大规模征兵,以减其势;分若减省冗兵,恐怕所减之人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仁宗也迟疑不决,文彦博决然地说:“分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若汰兵有事发生,臣请为国而死 !”朝廷接纳了文彦博的意见,如其言,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皇祐元年(公元 1049年)八月,文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三年,因御史唐介揭发文彦博曾送蜀锦给张贵妃,被罢官。至和二年(公元 1055年)六月,文彦博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以后,又去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做地方官。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又被追复太师,谥忠烈。$$文彦博递事四朝,国内国外声誉很高,备受敬重,元祐年间有契丹使者由苏轼引见文彦博,使者见他精神抖擞地立在殿门外,为之惊讶,苏轼向使者介绍说:“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递。”使者拱手说:“天下异人也。”$$文彦博历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 50年,执政于国家承平之时,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为了加大旅游资源的推介力度,近年 来,各地相继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旅游节、文 化节等活动。其中有不少“节”看起来似乎 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笔者认为,从市场促销的角度看,这些旅游 节明显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曰手段成目的。办旅游节做什么?搞 旅游的人都知道,它是旅游宣传促销的一 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当地景区景点的 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但事 实上,一些地方却往往舍本逐末,只满足于 搞一个热热闹闹的开幕式,只要开幕式 一结束,旅游节也就大致结束了。应该 说,节前的宣传促销是很重要的,关系到 旅游节的成败。可是许多地方的旅游节 大都忽视了这个关键环节,忽然间就开 幕了,悄悄然就结束了。而旅游节究竟给 谁办、给谁看,不得而知。$$ 二曰主次错了位。旅游节既然是一 种促销宣传,开幕式上有两种人必须请 到,一是媒体记者,他们可以将目睹的活 动盛况以及独特景观,在第一时间内通 过媒体广而告之;二是旅行商,他们能为 景区设计包装路线,引来游客,是不可替 代的“财神爷”。二者对于景区,犹如销售 商之于生产厂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是许多旅游节在开幕式上请来的客人 几乎都是各级官员,他们大都和旅游节 不相干,却成了风光无限的主角。即使有 少数记者和旅行商被请过来,也只是处 于从属的地位,敲敲边鼓,赶赶场,没有 人把他们当回事。$$ 三曰整合欠动作。办旅游节也需要 整合。比如,夏县在旅游 资源推介形式上相继举 办了禹都文化节暨经贸 洽谈会、《司马光砸缸》 邮票首发式、河东红色 之旅——夏县一日游等 活动,把全县境内的景 点整合起来宣传推介,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 果。而有些地方一年内搞了几个旅游节 来宣传处在一条线上的景点,就有浪费 钱财和人力之嫌了。这些景点应该联合 起来办一个有声势、有规模、有特色、高 质量的旅游节,这样才能叫响品牌,办出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