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社稷之臣司马光
-
作者:
柳哲 来源:人民代表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的沉着智慧,足智多谋,从幼年时期的砸缸故事,就已初见端倪。他刻苦勤学,锲而不舍的为学精神,奠定了日后编撰传世经典《资治通鉴》的基础。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大无畏精神与光明磊落的高贵品格,注定他成为君王的主心骨,肩负“社稷之臣”的重任,披肝沥胆,彪炳史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光(1019—1
-
司马光教子节俭
-
作者:暂无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
-
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
-
作者:暂无 来源:济源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他住在城郊西北的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于其间。司马光不收任何人送给他的礼,就连皇上的赏赐也不接受。仁宗皇帝临终前立下遗诏,赐予司马光等大臣价值百余万的金珠。司马光考虑到国家财力不济
-
《百家讲坛》主讲人丁万明做客文源讲坛 讲述司马光的齐家之道
-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4月9日上午,由山西省社科联、山西省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联合推出的文源讲坛·晋冀系列讲座在省图书馆开讲。本场讲座邀请到的是河北省党校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丁万明,主讲“《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齐家之道”。丁万明教授从“司马光其人”“《资治通鉴》是一本经史合流的政治教科书”以及“温公《家范》论治家
-
春风桃李花千树 2017年中招光山县司马光中学包揽全县前七名
-
作者:暂无 来源:信阳晚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信阳消息(记者周涛)包揽全县前七名,全县前十名8人,600分以上366人,5人通过海军航空学校初审线……近日,在2017年中招考试中,光山县司马光中学成绩斐然,在全县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记者获悉,司马光中学2004年创办,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蓬勃发展,连年取得骄人成绩。记者了解
-
司马光家规家训摘编
-
作者:暂无 来源:黄河晨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彖①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司马光《家范·卷一》【注释】①彖(tuàn):即“彖辞”,《易经》的专用术语,指“总括之辞”“小结”,即小结一卦之辞。【译文】彖辞说:“一个家庭有尊严的家长,即父亲和母亲。父亲要像个
-
司马光与友人斗文
-
作者:暂无 来源:学生导报初中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宋代有个大文人,名叫黄庭坚,他七岁的时候就会写诗,后来名气越来越大,史学家司马光听说以后,很想请他来做助手,于是,就邀请黄庭坚做客,实际上是要考考他。司马光和黄庭坚聊一会儿,就念了两句诗:“荷花露面才相识,梧桐落叶又离别。”然后让黄庭坚猜一猜,诗里说的是什么。黄笑笑说:“我来写给您看吧。”他马上挥笔
-
司马光的宴聚规约
-
作者:
晏建怀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由二人牵头,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老领导,仿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形式,置酒相乐,定期聚餐。文彦博非常赞同富弼的提议,一拍即合。于是,他们组织当时居住于洛阳的部分已经退休或
-
司马光的宴聚规约
-
作者:
晏建怀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北宋元丰五年(1082),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由二人牵头,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老领导,仿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形式,置酒相乐,定期聚餐。文彦博非常赞同富弼的提议,一拍即合。于是,他们组织当时居住于洛阳的部分已经退休或即
-
自掘地下室司马光豁了老命写《资治通鉴》
-
作者:
陈雄 来源:马鞍山日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雄在宋代,司马光无疑是“大明星”,反对王安石变法,写《资治通鉴》,成为妇孺皆知万众景仰的人物。他与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如双子星座,被称为中国史坛的“二司马”。这部书一共三百万字,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司马光足足写了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