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浅谈《资治通鉴》中唐朝女性的军事战略
-
作者:
崔靖娟 来源:引文版(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战略 唐朝 军事 女性
-
描述:《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很多女性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关于唐朝的有李商胡的母亲霍氏、窦建德的妻子曹氏、平阳公主、李谨行的妻子刘氏、常乐公主、赵国太夫人、克用妻刘氏等。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唐朝女性的军事战略眼光,还看出了妇女在历史长河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
《资治通鉴释文》所见宋代四川方音声调特点
-
作者:
邓强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四川方音 声调 通鉴释文
-
描述:《资治通鉴释文》是宋代四川眉山人史炤所作的音义专书。该书音切中有一些属于中古不同声调之间的混注,亦不合于宋代通语,属于特例,它们反映出宋代四川方音平去相混、上去相混、平上相混的方音特点。这些异调相混的现象主要是上古方言中汉字声调的歧异读音在宋代四川方言中的遗存。
-
試論史學著述中的時序問題 主要以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爲例
-
作者:
趙冬梅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章疏 中書 資治通鑑 陳執中 殿中侍御史 向敏中 田况 太史公 嘉祐 御史中丞
-
描述:一“時序”問題的提出時序,即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它客觀存在。在三維世界中,時間不可逆轉,客觀時序無法重現。史家在著述中呈現過去時梳理排比而成的事件順序,本文稱之爲“叙述時序”。叙述時序是主觀對客觀的認識,以合乎客觀爲最高追求。在歷史叙述中,時序是否合乎客觀真實,會直接影響到對事件走向和人物品格的判定。司馬遷很早就注意到,只有正確的“時序”才能導向真實的歷史叙述。《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太史公曰”:“蘇
-
中央党校图书馆举行陈木香《资治通鉴书法卷》捐赠仪式暨座谈会
-
作者:暂无 来源:党政干部参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图书馆领导 捐赠仪式 书法家 资治 中央党校图书馆 木香 座谈会 赠书仪式
-
描述:2015年1月16日上午,我国当代书法家陈木香先生《资治通鉴书法卷》赠书仪式暨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图书馆举行。图书馆领导与陈先生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和交流,并现场授予陈先生捐赠纪念证;陈先生现场赠送
-
《资治通鉴》讲座 秦皇汉帝:霸道王道之兴衰(七)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汉武帝治国理念与父祖辈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积极进取,而不是萧规曹随、黄老因循。这种进取精神,在处理匈奴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先秦以来,匈奴就是中原华夏政权的北边威胁。战国时期燕国有长城防御匈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对付匈奴,秦始皇修长城,蒙恬戍边塞,也都是为了抵御匈奴人的铁骑南下。刘邦即位初年,曾经试图用武力对抗匈奴,结果被匈奴人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险些被擒。
-
音韵学在音义文献校勘中的作用——以《资治通鉴释文》为例
-
作者:
邓强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今学者 《广韵》 韵字 他校 反切上字 反切下字 理校 音注 陈垣 秦纪
-
描述:中国的校勘学从建立起一直发展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校勘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它的校勘原则、方法、范围等等都相当明确、成熟和完善。校勘学的方法一直是倍受古今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上世纪著名学者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一书中将校勘方法归纳为四种:本校、对校、他校和理校。前三种校勘方法是校勘实践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对于理校,学者们则往
-
《續資治通鑑長編》四庫底本之發現及其文獻價值
-
作者:
苗潤博 来源:文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永樂大典》 《續資治通鑑長編》 四庫底本 湖南圖書館
-
描述:《續资治通鑑長編》通行的五百二十卷本皆屬於四庫閣本系統,民族語譯名及違礙文字已遭清人大量篡改.筆者發現,湖南圖書館藏有此書的四庫底本。其中譯名皆未經改譯,違礙文字亦多仍原本之舊,係此書自《永樂大典》輯出後的二次修改稿本.此本抄成於乾隆四十三年,修改工作持續至乾隆五十二年,較為完整地反映了《長編》輯佚、整理的過程,對於深入研究《大典》本輯佚、整理等四庫學問題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更為重要的是,此本是現存諸本中最接近《永樂大典》所收《長編》原貌的版本,對於宋遼金史研究及相關民族史研究具有珍貴的版本價值及史料價值
-
从《资治通鉴》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概况
-
作者:
邢庆温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传播 八年 发展概况 罗什 《资治通鉴》 孝明 编年体史书 遣使 王公贵人 兰若
-
描述: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关于佛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记述,为我们认识、了解佛教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佛教初传《资治通鉴》首次出现关于佛教传播的记载是东汉孝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日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
-
隋唐时期的临终祈福活动研究:以《资治通鉴》为例
-
作者:
郑俊一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祈福活动 隋唐时期 临终
-
描述:我国佛教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佛教对当时的社会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浓烈的宗教气氛之下,佛教思想也逐渐深入到人们的心灵,极大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通过观察当时人们在生死之际所采取的行为,可以揭示出佛教生死观对当时人们的影响。
-
《资治通鉴》讲座
-
作者:暂无 来源: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