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选读 霍光拥立汉宣帝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乳养 病已 王夫人 丙吉 《资治通鉴》 郡邸狱 坐收 史良娣 孙生 涿郡
-
描述:初,卫太子纳鲁国史良娣1,生子进,号史皇孙。皇孙纳涿郡王夫人,生子病已,号皇曾孙。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2,太子三男、一女及诸妻、妾皆遇害,独皇曾孙在,亦坐收系郡邸狱1。故廷尉监鲁国丙吉受诏治巫蛊狱
-
分散叙事:试论《资治通鉴》中的传记技法
-
作者:
刘佳林 来源:现代传记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禄山 刘聪 《资治通鉴》 乐毅 分散叙事
-
描述:《资治通鉴》有关人物的叙事都服从于编年的体例,人物活动被严格限制在明确的时间格栅之中,这与纪传体史书形成鲜明对照。分散叙事有助于更大范围地揭示人物的历史背景,将人物安置在复杂的历史经纬中进行塑造,还可以补足传主的一些边缘性活动,进而丰富传主的性格。
-
《御撰资治通鉴纲目三编》考论
-
作者:
秦丽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御撰资治通鉴纲目三编》 清高宗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
描述:《御撰资治通鉴纲目三编》是清乾隆年间修成的一部编年体明史史书,其凡经两修,现存初修二十卷本和改修四十卷本两种。乾隆中后期纂修《四库全书》及《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的成书使该书的重修成为必然。改修本与初修本相比,在书法、纪年上大体遵循《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在少数民族人名与地名翻译上则改动较大。这些改动体现了高宗对修史事业的控制及其史学和政治思想。该书为研究清代官方史学的重要著作,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刘随罚铜事”质疑
-
作者:
仝相卿 来源: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朝诸臣奏议》 《续资治通鉴长编》 年代讹误 刘随
-
描述:李焘在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认为刘随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并未像国史本传和其墓志铭记载那样外贬数年,仅是罚铜了事,其主要根据是刘随在之后几年曾有过数次以谏官身份言事的记录.今存材料中仅《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朝诸臣奏议》有刘随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到天圣五年(1027)三月之间言事记录,然其时间多有讹误,不足为凭.根据刘随自述,他在此期间确曾被贬外3年,绝不可能以谏官言事.这提醒我们,史料年代的讹误除了在流传过程中被有意无意窜改外,编纂者考证不审也是原因之一,故而在利用史料时需要对具体年代做更
-
《资治通鉴》选读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南夷 康居 大月氏 身毒 奄蔡 《资治通鉴》 伊稚斜 阖苏 导译 大宛
-
描述: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1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2,以其头为饮器。馀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3,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
-
《资治通鉴》选读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验问 汉高祖刘邦 孝文 吴楚七国之乱 胶西 《资治通鉴》 藩臣 博局 吴王 周亚夫
-
描述: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①,得侍皇太子饮、博②。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③,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
-
浅析《资治通鉴》之反奢倡俭思想
-
作者:
李科 贾凤姿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奢倡俭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自古至今,反奢倡俭可谓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亦是统治者重要的政治经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也重点阐述了此种治国理念。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反奢倡俭思想,并说明了其价值作用。
-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学苑创造(B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精彩选读】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祖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学习起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创造B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这部巨著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编者希望此书能通过描述影响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史事、政策等来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此书能“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为其定名为《资治通鉴》。其中的名篇有《赤壁之战》《祖逖闻鸡起舞》《孙权劝学》等,名句有“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才者,德之资也
-
《资治通鉴》中提示的大事及危机事件处置方略
-
作者:
逯萍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处置 危机
-
描述:《资治通鉴》中提示的处理大事方略有:不重谋而重"决断";不多听而疑;不重小节;"形"、"势"、"情"的配合;重"权变";重"几";重"时";决大事则示与众同;除恶务尽。《资治通鉴》中提示的处理危机方略有:重"势";兵战中虚实互用;临事重权变;广施方略,以观其变;在战争中,某种程度上主将决定成败;智、势互用;"先发"与"后发"的抉择;有备无患;不重古法而重"能断";重"机"与"变";勇气;利用人情;虑大不计小;善激;急难时主将应静以安众;善察情势以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