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中的武则天(下)
-
作者:
关玉生 来源:公民与法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封建社会 个性 皇帝 《资治通鉴》 武则天 理性色彩 朝政
-
描述:我们研读历史上的武则天,恐怕会悟出这么一个道理,即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权具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一个性格强悍的统治者可以让整个国家轻而易举的屈服于自己的个性之下。有绝对的权力,才会有绝对的为所欲为。封建社会所呈现的“皇帝的个性往往就是朝政的个性,皇帝的腐败往往就是朝政的腐败”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既是皇帝个人的悲哀,更是一种制度的悲哀。
-
《 资治通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博览(文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 资治通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
-
《资治通鉴》中的或则天(上)
-
作者:
关玉生 来源:公民与法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性格 《资治通鉴》 武则天 史家
-
描述:历史上的武则天其人的性格是一个极其复杂多面的性格。她的残忍和工于心计非一般女性可比。也非一般男性可比。她集爱才和恨才、大度和记仇、果敢聪敏治国有方而又钟情于玩弃权术于一身。武则天的多面人生可以说在《资治通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们研究历史上的武则天。必须从《资治通鉴》等这些凝聚了历史上众多著名史家的著述中来寻找。
-
《资治通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
-
作者:
姜鹏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
-
《资治通鉴》选读 曹操奇袭乌巢
-
作者:
张国刚 选注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a。绍为高橹b,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操乃为霹雳车c,发石以击绍楼,皆破;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d。彧报曰:“绍悉众聚官渡e,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
-
《资治通鉴》“投石、超距”考
-
作者:
周勤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投石 超距 《资治通鉴》
-
描述:《资治通鉴》“投石、超距”虽然源于《史记》,但二者不仅标点有异,各家对它们的认识也是聚讼纷纭。文章基于“投石”、“超距”的文献分布情况,从语言结构规律的角度得出:“投石”即投掷石块的军训,既要求远,也要求准。“超距”当是跳高,以“距”类横木作为训练工具。
-
忆王孙·阅完《资治通鉴》(第6卷后有感)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雾霾沉沉斗梅香, 红楼青灯雕碧梁。 芸窗暗暗箫声茫。
-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作者:
雀儿姐姐 来源:学苑创造(3-6年级阅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周威烈王 停笔 中郎将 伙伴们 治道 后周世宗 小伙伴 《资治通鉴》 十三年 祖逖
-
描述:【书籍简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这部巨著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编者希望此书能通过描述影响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史事、政策等来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此书能"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为其定名为《资治通鉴》。其中的名篇有《赤壁之战》《祖逖闻鸡起舞》《孙权劝学》等,名句有"圣人之官
-
怎么想起来为《资治通鉴》策展
-
作者:
姚安 来源:文物天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市文物局 封建帝王 阿房宫赋 国务院参事室 《资治通鉴》 国学研究 中央文史研究馆 秦人 北京市总工会 秦王朝
-
描述:4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北京市总工会承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协办的"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展览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开幕。最早是看到相关领导针对复建阿房宫的批示,并建议举办"秦亡于奢"为主题的展览开始进行策划工作的。历史上的阿房宫建而未成,是秦二世灭亡教训的见证。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代表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传至二世秦王朝就灭亡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
-
道教与《资治通鉴》:《狂人日记》“吃人”意象再解读
-
作者:
郭战涛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制度 吴虞 《狂人日记》 生命境界 意象表现 根柢 社会批判 竹内好 《资治通鉴》 果戈理
-
描述: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1鲁迅也认同了吴虞的说法,他在1935年3月追认:"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