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4)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4)
按年份分组
2017 (1)
2015 (1)
2009 (1)
1983 (1)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 (1)
古籍研究 (1)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1)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1)
相关搜索词
浅谈读《资治通鉴》的感受
作者: 郭玉娟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周纪  司马光  秦纪  汉纪 
描述:本文主要谈的是笔者读《资治通鉴》的一点感受。其中凭借智果评智瑶;刘邦喝父汤;三家灭智,春申君之死;韩信受跨下只辱;曹操杀王垢这五个故事来说明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我们在用人、识势、为人、处世、眼光方面得到些利于自身的知识。
怎样读《资治通鉴》
作者: 王树民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宋中期  周威烈王  幼年时期  宋英宗  后周世宗  《资治通鉴》  秦纪  编年体史书  汉纪  范祖禹 
描述:《资治通鉴》是旧史书中一部著名的大书,简称《通鉴》。北宋中期,史学家兼政治家司马光,在一些优秀的助手协助下,用了十九年功夫,才编写完成。《通鉴》以编年体形式,叙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公元959年)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并按照朝代分为十六纪,如《周纪》《秦纪》《汉纪》《魏纪》等。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和秦代的史事编写成八卷,进给宋英宗,很受
音韵学在音义文献校勘中的作用——以《资治通鉴释文》为例
作者: 邓强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今学者  《广韵》  韵字  他校  反切上字  反切下字  理校  音注  陈垣  秦纪 
描述:中国的校勘学从建立起一直发展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校勘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它的校勘原则、方法、范围等等都相当明确、成熟和完善。校勘学的方法一直是倍受古今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上世纪著名学者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一书中将校勘方法归纳为四种:本校、对校、他校和理校。前三种校勘方法是校勘实践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对于理校,学者们则往
怎样读《资治通鉴》
作者: 王树民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宋中期  周威烈王  王仙芝  范哗  后周世宗  《资治通鉴》  编年体史书  秦纪  范祖禹  《左氏春秋》 
描述:《资治通鉴》是旧史书中一部著名的大书,简称《通鉴》。北宋中期,史学家兼政治家司马光,在一些优秀的助手协助下,用了十九年功夫,才编写完成。《通鉴》以编年体形式,叙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前403——公元959年)共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