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阅读《资治通鉴》的策略
-
作者:
刘立峰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鉴》 周威烈王 通鉴 《资治通鉴》 历史时期 特定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观念 古代法律 中国史学
-
描述:说到读《资治通鉴》就不由得想起网上的一篇文章,作者说他的一位老师曾经把《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这类书比做教材中的公式概念,把《资治通鉴》比作试题,只有通过不断做题才能真正理解公式概念的内涵。这个比喻可谓新奇之至。我想,假如没有对中华文化的深切了解,是不可能想到如此恰切的比喻的。对于《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文学、政治学甚至哲学史上的地位论述不可谓不多,自然不用我在此赘言,当然也不是这一篇小文章所能够涵盖的,我这里想谈的是如何教给中学生
-
《资治通鉴》为何值得一读再读
-
作者:
刘江 来源:现代领导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得一 《通鉴》 政治文明 治国理政 《资治通鉴》 历史经验 史学领域
-
描述:《资治通鉴》可谓代表中国古代史学的最高成就,是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经典读物。不过,《通鉴》又不同于一般的史籍,是一部以“资治”为目的,讲述治国理政之道,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政治史典籍,其影响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史学领域。
-
十句话管窥《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意林文汇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人物评价 周威烈王 用清 后周世宗 人王 《资治通鉴》 鸣盛 不得志 民族关系 者必
-
描述:《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19年主编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从周威烈王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这么长的一部书,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读全文的话,可以先看看
-
快快和妈妈读《资治通鉴》
-
作者:
郑春霞 来源:家庭教育(中小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史记》 史学家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妈妈 司马光 中国史学
-
描述:《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史实。这部书里面,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供统治者鉴借。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就是说能够用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当朝的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两人也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
从《资治通鉴》看历史如何资治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周威烈王 历史叙事 名公巨卿 初唐四杰 治道 读通鉴论 裴行俭 《资治通鉴》 历史编纂学 集大成之作
-
描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宋神宗支持下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鉴戒史学集大成之作。此书的编撰宗旨就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在司马光看来,历史可效法、可借鉴,对于帝王和各级官员的治国理政来说,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如何通过历史来资治呢?或者说"有资于治道"的历史在哪里、如何才能呈现出来呢?理论上讲,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资治,那么什么是真
-
《资治通鉴》选读 孙权论周瑜、鲁肃与吕蒙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受封 群臣 胆略兼人 守冢 张子布 见其 子敬 公瑾 《资治通鉴》 刘琮
-
描述: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①,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鍼,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②,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泣,夜不能寐~③。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三百家。权后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④:“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寡俦~⑤。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⑥,张言方率数十万
-
标点本《资治通鉴》分段正误一则
-
作者:
郭伟涛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大通 点校本 分条 一百五 元悦 高欢 《资治通鉴》 出版说明 上栏 标点本
-
描述: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依照"年下纪事,每段一律提行,加标号码,以保存原来分段面目"(出版说明,页4)的原则,将卷一百五十五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史事分为23条。所记北魏元悦事共有三处,单独分条者为第17、20两处,另一处系于第8条高欢事迹中。内容如下
-
重读《资治通鉴》琐记
-
作者:
高平 来源:北京观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中览古 杨贵妃 天生我材必有用 郭隗 魏惠王 《资治通鉴》 燕昭王 州刺史 唐高祖李渊 胡客
-
描述: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只是一种理想,一种自慰,一种呼号。人家如何看待人才,人家到底用谁,别人是无可奈何的。炫耀、成败、归故乡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使得人们安土重迁,普遍有着浓厚的故乡情结。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有了成就以后还是要炫耀乡里的。所谓"混不出个样儿来不回来",反过来就是在外边混得不错了要回家。李白的诗《越中览古》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但它并不是"衣锦还乡"一词的出处。唐高祖李渊就曾越中,义衣锦
-
领袖们为何喜欢《资治通鉴》
-
作者:
姜鹏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回忆毛主席 容肇祖 《二十四史》 原典 前辈学者 刘恕 《资治通鉴》 道德说教 践行者 范祖禹
-
描述:《资治通鉴》的作者都不是虚伪的道德说教者,而是真正的道德践行者。唯其是践行者,他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才真正能引起人们的深思。毛泽东关心《资治通鉴》的整理毛主席很喜欢读《资治通鉴》。很多回忆毛主席的文字都谈到他反复、仔细地阅读这部著作,不少地方还提到,这部书他老人家一共读过17遍。我们今天能读到的最好的、最权威的《资治
-
《资治通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
-
作者:
姜鹏 来源:文史博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后汉书》 历史著作 《上林赋》 文学作品 历史时段 子虚赋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煌煌巨著
-
描述:作为一部篇幅长达294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400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60卷篇幅,唐朝不到300年,却占据了81卷篇幅。但尝试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却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