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选读孔融与祢衡
-
作者:
张国刚 选注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祢衡 考实 首尾相连 黄巾 《资治通鉴》 官曹 承祖 座席 托强 都昌
-
描述:北海太守孔融~①,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讫无成功。高谈清教,盈溢官曹②,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至于尊事名儒郑玄~③,执子孙礼,易其乡名日郑公乡,及清俊之士左承祖、刘义逊等,皆备在座席而已,不与论政事,曰:“此民望,不可失也!”黄巾来寇,融战败,走保都昌~④。时袁、公孙首尾相连~⑤,融兵弱粮寡,孤立一隅,不与相通。左承祖劝融宜自托强国,融不听而杀
-
《资治通鉴》中的武则天(下)
-
作者:
关玉生 来源:公民与法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封建社会 个性 皇帝 《资治通鉴》 武则天 理性色彩 朝政
-
描述:我们研读历史上的武则天,恐怕会悟出这么一个道理,即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权具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一个性格强悍的统治者可以让整个国家轻而易举的屈服于自己的个性之下。有绝对的权力,才会有绝对的为所欲为。封建社会所呈现的“皇帝的个性往往就是朝政的个性,皇帝的腐败往往就是朝政的腐败”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既是皇帝个人的悲哀,更是一种制度的悲哀。
-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作者:
雀儿姐姐 来源:学苑创造(3-6年级阅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周威烈王 停笔 中郎将 伙伴们 治道 后周世宗 小伙伴 《资治通鉴》 十三年 祖逖
-
描述:【书籍简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这部巨著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编者希望此书能通过描述影响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史事、政策等来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此书能"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为其定名为《资治通鉴》。其中的名篇有《赤壁之战》《祖逖闻鸡起舞》《孙权劝学》等,名句有"圣人之官
-
怎么想起来为《资治通鉴》策展
-
作者:
姚安 来源:文物天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市文物局 封建帝王 阿房宫赋 国务院参事室 《资治通鉴》 国学研究 中央文史研究馆 秦人 北京市总工会 秦王朝
-
描述:4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北京市总工会承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协办的"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展览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开幕。最早是看到相关领导针对复建阿房宫的批示,并建议举办"秦亡于奢"为主题的展览开始进行策划工作的。历史上的阿房宫建而未成,是秦二世灭亡教训的见证。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代表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传至二世秦王朝就灭亡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
-
道教与《资治通鉴》:《狂人日记》“吃人”意象再解读
-
作者:
郭战涛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制度 吴虞 《狂人日记》 生命境界 意象表现 根柢 社会批判 竹内好 《资治通鉴》 果戈理
-
描述: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1鲁迅也认同了吴虞的说法,他在1935年3月追认:"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
-
《资治通鉴》选读 霍光拥立汉宣帝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乳养 病已 王夫人 丙吉 《资治通鉴》 郡邸狱 坐收 史良娣 孙生 涿郡
-
描述:初,卫太子纳鲁国史良娣1,生子进,号史皇孙。皇孙纳涿郡王夫人,生子病已,号皇曾孙。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2,太子三男、一女及诸妻、妾皆遇害,独皇曾孙在,亦坐收系郡邸狱1。故廷尉监鲁国丙吉受诏治巫蛊狱
-
《资治通鉴》选读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南夷 康居 大月氏 身毒 奄蔡 《资治通鉴》 伊稚斜 阖苏 导译 大宛
-
描述: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1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2,以其头为饮器。馀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3,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
-
《资治通鉴》选读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验问 汉高祖刘邦 孝文 吴楚七国之乱 胶西 《资治通鉴》 藩臣 博局 吴王 周亚夫
-
描述: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①,得侍皇太子饮、博②。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③,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
-
从《资治通鉴》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概况
-
作者:
邢庆温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传播 八年 发展概况 罗什 《资治通鉴》 孝明 编年体史书 遣使 王公贵人 兰若
-
描述: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关于佛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记述,为我们认识、了解佛教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佛教初传《资治通鉴》首次出现关于佛教传播的记载是东汉孝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日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
-
《资治通鉴》中的管理智慧
-
作者:
黄先仁 来源:农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管理技能 管理智慧 郭槐 历史史实 人而无信 《文集》 执行能力 《资治通鉴》 燕昭王 隋炀帝集
-
描述:解读《资治通鉴》,从中学习管理技能,尤其是在当今越来越严峻的经济环境和越来越激烈的商战中,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司马光编撰的是一部管理案例教材,而不仅仅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除了散布于书中"臣光日"的点评之外,更将他的观点融汇在了自己对于历史史实的选择之中。当然,有人可能说,现在已经不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时代,《资治通鉴》里所说的谋略已经不适合于当下,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