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
-
作者:
王兆贵 来源:社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风 洛阳 地下室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宅第 人品
-
描述:司马光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他住在城郊西北的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于其间。大臣王拱辰当时亦居洛阳,所建宅第凌天高耸,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
司马光:《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
-
作者:
王兆贵 来源:国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洛阳 地下室 《资治通鉴》 《家范》 司马光 宅第
-
描述:司马光生性不喜华靡,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住在城郊西北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其间。大臣王拱辰当时亦居洛阳,所建宅第凌天高耸,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邵康节则打趣说:“一人巢居,一人穴处!” 司马光不收任何人送给他的礼,就连皇上的赏赐也不受。
-
司马光笔下的教子故事
-
作者:
刘兴亮 来源:社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世家 故事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教子 史学
-
描述: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享誉中外的大学者。他所著《资治通鉴》已成为了后世家喻户晓的史学名作,并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
司马光的“警枕”
-
作者:暂无 来源:芝麻开门(益智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著作 政治家 北宋时期 学问家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记忆力
-
描述: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由他和他的助手编写出来的。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
-
司马光的“警枕”
-
作者:暂无 来源:启迪与智慧(下半月.儿童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著作 政治家 北宋时期 学问家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由他和他的助手编写出来的。
-
司马光入地
-
作者:
顾建平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学家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西京 御史台 北宋
-
描述: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一生兢兢业业,廉洁俭朴。1071年(熙宁4年),司马光到西京(即今洛阳)御史台任职,从此致力于《资治通鉴》的编写。这部巨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司马光家只有几间面积很
-
《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人问题 用人之道 《资治通鉴》 司马光 选官 用人原则
-
描述:通观《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日”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
-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
作者:
崔晁睿 来源:课堂内外(小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爱里 我自己 科幻片 中才 《资治通鉴》 古装剧 历史书
-
描述:就在那一天,发生了神奇的事情……那天,我坐在书房里,抱着新买来的《资治通鉴》爱不释手。正当我如饥似渴地读着,突然一阵浓浓的睡意袭来……醒来的时候,已是下午时分。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我可以趁机买点喜欢的零食。可我一出门便呆住了:小卖部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酒肆、布料店还有当铺。街道两旁的街坊我也一个都认不出来,他们每个人都穿着古装剧里的服装,反倒是我身上的T恤和牛仔裤显得格格不入。路人看我的眼神就像是围观奇珍异兽一般,令我越发不自在,我赶紧躲回家。咦?我离开时明明合上的《资治通鉴》,不知被谁打开了。
-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读《资治通鉴》
-
作者:
韩毓海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制度 秦始皇 王安石 《资治通鉴》 吕不韦 司马光
-
描述:秦始皇正是通过解决吕不韦集团的问题,塑造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这种抉择的裂度和思考的深度,并不是司马光这样一味与王安石对着干的书生所能体会万一的。《荀子》的疆国篇中,曾经借孙卿子与范雎的谈话这样总结说:秦自秦孝公以来,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商鞅路线,"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然而,此番千秋大业能够在一个叫嬴政的人手里最终完成,靠的却是另一个关键人物:吕不韦。
-
《〈资治通鉴〉标点纠谬》一文献疑:兼以实例看《资治通鉴》择取史料的严谨性
-
作者:
段锐超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康买 《北齐书》 薛孤 《资治通鉴》 薛孤康买 薛孤延 《北史》
-
描述:王友敏先生《〈资治通鉴〉标点纠谬》提出,《北史》《北齐书》及《资治通鉴》中的"薛孤康买"应断为"薛孤康、买",指"薛孤康、薛孤买"二人;"薛孤延康买"应为"薛孤延、康、买",指"薛孤延、薛孤康、薛孤买"三人。王先生的主要依据是《元和姓纂》的一则史料,因其论证欠严密,且以其结论比照于历史情境也存在诸多不合,故其结论恐难成立。按当时的出使惯例,"薛孤康买"作为使主,只能是姓薛孤名康买之一人,《资治通鉴》对此已有鉴别与修正之功;"薛孤延康买"当为二人,但究竟是"薛孤延、康买"还是"薛孤延、薛孤康买"尚难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