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砸缸以后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云樵星期一上午9点,陕西省夏县电视台记者吴瓜瓜接到一个“报案”电话,说本县涑水乡中心小学一个叫司马光的学生救了一名落水儿童,希望电视台下来采访一下。凭着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吴瓜瓜觉得这事很有新闻价值,特别是在大多数父母将自己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圈养”的年代,宣传一个小学生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事迹,一定
-
司马光爱“打包”
-
作者:
李开周 来源:黄河晨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其实,不光苏东坡,宋朝司马光也爱“打包”。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
-
司马光讲学的启示
-
作者:暂无 来源:宿迁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张光茫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回到自己的家乡后,每天给前来求学的年轻人讲学授课,即使是酷暑严寒都不曾中断。司马光的祖坟在故乡北面的山上,坟前有座余庆寺。一天,司马光前去祭扫祖坟,祭祀完后在余庆寺休息,有几个乡邻前来拜访,说献点薄礼,随后就端出用瓦盆陶罐盛的小米饭和几碟小菜。司马光与乡邻一边吃,一
-
司马光砸缸
-
作者:暂无 来源:潜江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
-
王安石司马光的互掐
-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时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镜头转到北宋这个朝代,历史上很多出名的人物都是出自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还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官场大戏,牵扯的人物众多,都是响当当的角色,吸引人眼球的自然是两个代表人物——王安石和司马光。首先得说说这俩人的背景。司马光砸缸的事情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故事,所以他是以聪慧出名了的。而王安石也是小时候因为过目不忘饱
-
司马光去世时家无余钱
-
作者:暂无 来源:松原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饭局取了个名字,叫“真率会”,意思是朋友相见应该真实、坦率、有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别动不动就点燕鲍翅、灌人头马,在哥们儿面前还装土豪,恶俗透了。要是别人请司马光吃饭
-
司马光去世时家无余钱
-
作者:暂无 来源:皖南晨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饭局取了个名字,叫“真率会”,意思是朋友相见应该真实、坦率、有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别动不动就点燕鲍翅、灌人头马,在哥们儿面前还装土豪,恶俗透了。要是别人请司马光吃饭
-
一首长诗有追思又有感慨,司马光悼念张载的文字,实际上表达对礼的敬仰和追慕。
-
作者:
陈亮 来源:宝鸡日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先生力振起,不绝尚联绵。教人学虽博,要以礼为先。庶几百世后,复睹三王前。释老比尤炽,群伦将荡然。先生论性命,指示令知天。声光动京师,名卿争荐延。置之石渠阁,岂徒修简编。丞相正自用,立有荣枯权。——司马光《哀张子厚先生》(节选)张载比司马光小一岁,王安石比张载小一岁,他们仨都是北宋时期能够用才学影响社
-
司马光
-
作者:暂无 来源:焦作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20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要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了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作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就会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为“警枕”。每当司马光需要休息
-
李开周专栏:司马光不吃素
-
作者:
李开周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开周专栏宋朝饭局宋朝名人信佛者居多,食素者也不少。苏东坡早年信道教(他的小学老师张易简就是个道士),中年以后改学佛,隔三差五下一回决心,要远离荤酒,严守斋戒。可惜他嘴太馋,始终没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黄庭坚自幼就信佛,中年丧母,开始吃素,一直到死都没破戒。王安石原先不信佛,退休后定居南京,老是做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