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后裔讲述司马光的廉与俭
-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伟国介绍温公祠。司马光祠的“忠清粹德之碑”所在地。《宋史》称司马光:于物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恶衣菲食以终其身。他去世后,被宋哲宗追封为“温国公”,谥号“文正”,并为其题写碑额:“忠清粹德之碑”。近日,笔者特意去探寻这位清廉名相的历史足迹——“核心提示”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大政治家、大史学家。童年
-
司马光请客“抠门儿”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代表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朋友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
-
司马光墓祠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旅游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马力文/摄我从芮城经由夏县去往阳城的那一天,逢着半晴半晦的天色。时节尚在初夏,晋南一带的热天竟极湿闷。一场大雨快要从天上漏下来,满心又尽是灰暗的情调。刚到埋着司马光的这片墓园,雨就从身后跟来了。坟茔的光景本就愁人,让雨这么一浇,愁便更深了。骤雨送过的凉意,叫我舒出一口气。这样的天气里游墓,倒也别有意
-
博导眼中的《司马光》
-
作者:暂无 来源:阳泉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源自《宋史》:“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姚颖的相关研究,这个故事选入小学教材由来已久。
-
司马光砸缸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妇女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妈妈讲一个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儿时的故事。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躲猫猫。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小朋友们都哭着去找人帮忙。司马光捡起一块石头砸向水缸,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
司马光的“棋改”滑铁卢
-
作者:
游晓鹏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像资料图片北宋宰相司马光对于当时民间流行的两人对战的象棋模式感觉不过瘾,日理万机之余,把围棋盘当象棋盘,造出了能七人同时混战的“七国象戏”。图为今人复制的七国象戏图资料图片宋徽宗时期的象棋子,字与图案对照。资料图片引子与后世相比,北宋在棋具上相当讲究,围棋子上一定要绘满各式花纹,象棋子也要一面
-
司马光警枕励志
-
作者:暂无 来源:岳阳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
-
司马光的穷与富
-
作者:暂无 来源:运城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恩虎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
司马光论用人
-
作者:
曹思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近读《资治通鉴》中的几篇文章,觉得司马光对人才问题很有研究。在《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中,司马光提出了德与才的关系问题。司马光认为:才与德不同,而世人一般不能加以分辨,通称它们贤能,这就是丧失人才的原因。聪睿、明察、坚强、刚毅者叫才,为人正直、忠实、谦和者叫德。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
-
司马光清廉自守
-
作者:暂无 来源:安阳日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赵晨光如果说“砸缸救友”的传说见证了幼年司马光特有的机智果敢,那么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非但不落井下石,反而公允评价,足以佐证其光明磊落的人格,而一部全书300多万字、耗时十三载、“精力尽于此书”的《资治通鉴》,则不仅记录了主撰者司马光的学养、睿智与毅力,更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典籍史册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