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节俭思想探赜
-
作者:
褚海萍 李琦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源节流 思想 司马光 节俭
-
描述:司马光的节俭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从个人发展来讲,崇俭戒奢是修身养性的起始点;从国家的长远考虑,开源节流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途径;从社会风气的培育来看,统治阶级的率先垂范是节俭蔚然成风的关键因素。
-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
作者:
孙志钧 王海滨 来源:美术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
“忠清粹德”司马光
-
作者:
山翁 来源:夕阳红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忠清粹德”司马光
-
司马光与王安石理财治国思想比较
-
作者:
刘守刚 贾杰 来源:税务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财治国 王安石 财税手段 司马光
-
描述:古代中国在国家治理活动中,一直有效地使用财税手段在国家与民众、富裕阶层与贫民阶层以及不同职业(或身份)集团间进行资源的配置,以实现某种程度的政治与社会力量平衡。基于长期的治理经验与北宋特殊的国情,司马光和王安石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理财治国思想:藏富于民,国家不与民争利,农工商均衡发展;富国强兵,摧抑兼并,对私商“重租税困辱之”。这两种思想,既是司马光和王安石对历史的总结,也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比较研究这两种思想,对今天治国理财的实践与开发传统思想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
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
作者:
殷啸虎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史学大师
-
描述: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
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
作者:
殷啸虎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范雎出道之前的经历,称得上坎坷。他虽能言善辩,怎奈家境贫困,只能在魏国大夫须
-
从司马光“家范”中看其齐家观
-
作者:
毕宝魁 来源: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从司马光“家范”中看其齐家观
-
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
作者:
殷啸虎 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范雎出道之前的经历,称得上坎坷。他虽能言善辩,怎奈家境贫困,只能在魏国大夫须贾手下混饭吃。
-
试论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
-
作者:
张慧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实性 司马光砸缸
-
描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已八百多年,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也有《司马光砸缸》的课文。文本将以现存的缸与瓮的相关史料和实物为依据分析司马光没有砸过缸。
-
破新立旧 司马光的最后500天
-
作者:
李夏恩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丧期 传奇人物 司马光 民众 街道 西京
-
描述:“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1085年4月16日,欢呼声响彻京师汴梁的大街小巷,民众几乎忘记了13天前,神宗皇帝刚刚去世,天下还处于国丧期间,他们守候在街道两旁,只为一睹为奔国丧从西京洛阳奔赴京师的司马光的容颜,围观的人群是如此众多,壅塞了街道,以至于司马光骑的马都无法前行。当他前往旧日同僚私邸拜谒时,街市上的人甚至爬到树上,骑在墙头围观这位传奇人物,当私邸里的仆人大声呵斥,想要赶走这些看热闹的围观者时,得到的是围观民众的集体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