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读《资治通鉴》札记:唐代文散官的级数
-
作者:
张洁 来源:苏州文博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职事 旧唐书 胡三省 贞观 级数 中散大夫 司马光 武德令 代文
-
描述: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唐高祖武德七年条云:"三月,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次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次御史台,次太常至太府为九寺,……王、公置府佐、国官,公主置邑司
-
学脉·史论与学术含量:“资治通鉴介绍”评析
-
作者:
瞿林东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初版 历史学家 胡三省 学术含量 学脉 介绍 陈垣 司马光 读者
-
描述:柴德赓先生是著名的老一辈历史学家。他的《资治通鉴介绍》一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自初版至今已30年,受到学术界和读书界的广泛好评,现在予以再版,既说明了它本身的价值,也满足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需要。
-
唯一流传后世的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收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流传 编纂 乾隆年间 卷轴 手稿 国宝 司马光 中国国家图书馆 文物
-
描述: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物中,有众多历代典籍、孤本、善本,这些众多的古籍堪称纸质国宝文物,其中,就有这件《资治通鉴》的手稿。在卷轴的外侧是清乾隆年间题写的几个小字:"司马光通鉴稿内府鉴定真迹。"
-
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
-
作者:
于光 来源: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阅读指导 高中 《资治通鉴》 课外阅读 司马光 语文 内容梗概 编年史
-
描述: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宋仁宗时中进士甲科,宋英宗时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当时他撰写《通志》八卷,受到宋英宗重视,并命他设编书
-
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如何做好主编工作
-
作者:
李乐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主编工作 删繁就简 司马光 《通鉴考异》 历史论文 历史研究法
-
描述:《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6个王朝,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294卷,加上它的副产品《通鉴目录》、《通鉴考异》各30卷,总计354卷,300余
-
毛泽东读过十七遍《资治通鉴》
-
作者:
成国银 来源:党史博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五代十国 中国史 政见不同 中国历史 王安石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史 毛泽东同志
-
描述:《资治通鉴》是北宋大学者司马光与助手历19年之久撰写的编年史巨著。全书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十国,贯穿1362年历史,蕴含15个朝代的兴衰荣辱,总计294卷,是中国史学史上继《史记》之后的又一创举
-
《资治通鉴》如何记述赤壁之战
-
作者:
韩国磐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刘备 赤壁之战 曹操 荆州 司马光 三国志 诸葛亮传 周瑜 赤壁怀古
-
描述:了赤壁之战形成三国鼎立的往事,是一首怀古诗。赵翼距离赤壁之战的时间太久了,即距离司马光写成《资治通鉴》时也太久了。和司马光差不多同时的苏东坡,著有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词
-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怎么来的
-
作者:
陈虎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供给 变法 王安石 司马光 宋神宗时期 简明扼要 书名 史书 旧党
-
描述: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而作为反对变法旧党首领的司马光主动要求出京为官。在他外放做官期间,就将自己酝酿已久的编著一本既系统又简明扼要的通史的想法付诸了行动。还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
-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意图
-
作者:
孟凡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休戚 宋神宗 主日 海群生 稽古 《资治通鉴》 万机 司马光 文字 举撮机要
-
描述:司马光在呈宋神宗的表文中,谈到他编写《资治通鉴》的意图: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偏,况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论,精粗不杂。”
-
《资治通鉴》及其有关的几部书
-
作者:
柴德赓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胡三省 纪事本末 农民起义 司马光 史料价值 范祖禹 十三年 周世宗 王二
-
描述:《资治通鉴》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编年史,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四○三年)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九五九年)止,共记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