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从《葬论》看司马光的丧葬观
-
作者:
朱丹丹 王贺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薄葬 司马光 阴阳风水 葬论
-
描述:古代丧葬发展到宋代,之前传统儒家丧礼被破坏殆尽,阴阳风水术与厚葬之风盛行,甚至部分士大夫参与其中。而司马光主张复古儒家传统丧礼,其《葬论》一文集中表达了其丧葬观。司马光反对厚葬与停柩不葬,并以自己家族为例,说明阴阳风水不可取,葬书、葬师不可信,认为生死有命,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无关于葬,葬书和葬师将此联系起来,毫无根据,是严重“违礼背法”的表现,古礼同样适用于当时社会。司马光的丧葬观是其政治观与哲学观的延伸,虽然有保守一面,但也有开明一面,对当今殡葬改革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
司马光砸缸为何流传千古
-
作者:
刘吉同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司马光砸缸的事早在两宋时期就被人们津津乐道,后来被元朝官修的《宋史》郑重地写入其传记,说“(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这背后其实有一个疑问:一个稚童做的事何以能流传千古呢? 这与事件本身的魅力有关:如此绝妙的点子,这么勇敢和果断,而主人公竟是一个稚童,自然会被众人传颂。不过,对比王莽、蔡京等人的作为就能看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能流传千年,与司马光本人也有很大关系。
-
如何看待司马光贬斥“初唐四杰”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唐四杰”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资治通鉴》所记裴行俭论“初唐四杰”浮躁浅露一事,历来颇受质疑。因为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没有事实依据。故事里说,裴行俭担任吏部侍郎主持选官期间,对另外一位吏部侍郎李敬玄推重“皆以文章有盛名”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颇不以为然,判断他们仕途不顺,甚至不得善终,而当时名声不显的王勮、苏味道却能够做到吏部主官。裴行俭说:“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
-
从司马光“家范”中看其齐家观
-
作者:
毕宝魁 来源:老同志之友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齐家 当代人 平天下 司马光 知识分子 名言警句 治国
-
描述:司马光因“砸缸”而名噪古今,但如只会砸缸必不至此,还是《资治通鉴》成就了他的大名。但他还有一部在古代颇受重视而今已鲜为人知的著作,这就是《家范》。《家范》,顾名思义就是治家之规范,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封建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总的原则以及各个角色的行为规范,至今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治家总纲《易经·家人》卦的彖辞是“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
-
试论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
-
作者:
张慧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实性 司马光砸缸
-
描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已八百多年,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也有《司马光砸缸》的课文。文本将以现存的缸与瓮的相关史料和实物为依据分析司马光没有砸过缸。
-
宴聚不奢——司马光的宴聚“八项规定”
-
作者:暂无 来源:创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休 白居易 洛阳 卿大夫 司马光 年龄 耆英会
-
描述:北宋元丰五年,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国老”(卿大夫退休)和“庶老”(一般官吏退休),仿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形式,置酒相乐,定期聚餐.他们按年龄为序,轮流做东,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
-
司马光《资治通鉴》治国方略论析
-
作者:
徐绯璐 薛忠义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治国方略
-
描述:《资治通鉴》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学著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精深,为前古所未有。从古代先贤学得为政的处事之道、治世的为君之理,是研究此部著作的重要目的。其治国方略,治国之本、执政之根、为官之准、道业之源等论述,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体系建设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
宴聚不奢——司马光的宴聚“八项规定”
-
作者:暂无 来源:创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北宋元丰五年,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国老"(卿大夫退休)和"庶老"(一般官吏退休),仿唐代自居易"香山九老会"形式,置酒相乐,定期聚餐。他们按年龄为序,轮流做东,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聚会确定了"老而贤者"12人,并由"耆英会"中的老幺、大笔杆子司
-
《全宋诗》之司马光、范纯仁、赵鼎臣、赵鼎诗重出考辨
-
作者:
陈小辉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鼎 重收诗现象 司马光 赵鼎臣 《全宋诗》 范纯仁
-
描述:《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的《全宋诗订补》、张如安的《〈全宋诗〉订补稿》。但司马光、范纯仁、赵鼎臣、赵鼎诸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
苏东坡为何称司马光为“司马牛”
-
作者:
莫砺锋 来源:月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免役法 差役法 司马光 牛 王安石变法 北宋
-
描述:北宋哲宗元褚元年(1086)七月初二,众大臣在朝中商议役法。宰相司马光主张废除王安石变法时确立的“免役法”,恢复从前的“差役法”。时任中书舍人的苏东坡认为免役法利弊参半,而且已经实施多年,只要革除其弊端即可,不一定要彻底废弃。司马光执意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