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司马光与王安石理财治国思想比较
作者: 刘守刚 贾杰  来源:税务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财治国  王安石  财税手段  司马光 
描述:,司马光和王安石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理财治国思想:藏富于民,国家不与民争利,农工商均衡发展;富国强兵,摧抑兼并,对私商“重租税困辱之”。这两种思想,既是司马光和王安石对历史的总结,也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比较研究这两种思想,对今天治国理财的实践与开发传统思想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司马光疑孟研究
作者: 殷延禄  来源:山东青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司马光 
描述:宋代时期,在“孟子升格运动”中,伴随崇孟思潮的兴起,也出现了一股疑孟、非孟的思潮,这股思潮是孟子升格运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展现了宋儒对待孟子的不同态度,也是两宋孟学史及中国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不容忽视。而司马光作为疑孟者思潮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对孟子提出质疑的角度和立场颇具有代表性。
司马光砸缸以后
作者:暂无 来源: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王安石  中国  司马光 
描述:天才儿童司马光因为砸缸救人而一举成名,那么他长大之后呢? 诚实的卖马人 司马光为官清廉,做人还特别讲诚信。有一次,他让管家去市场上卖马,还特意交代一定要如实告诉买主,这匹马有肺病,一到夏天就犯病。
王安石与司马光君子之争
作者: 阚博阅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争论 
描述:历史中总会有先锋者来开拓新的局面,改变旧的制度,这个人便是王安石了,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改变现状,史称王安石变法。变法中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变法提出之后,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的强烈抵制。
“毫无人性”的司马光
作者: 王青笠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王安石  个人  司马光 
描述:要是说有人从娘胎里一落地就是个老头子,那第一个大概是传说中的老子,第二个就是司马光老先生了。这个人好像压根儿没年轻过,一辈子不讲究吃穿,也不爱钱财又不讨小老婆,按照今天的眼光来挑剔,这家伙简直一点儿人性都没有。在整个大宋朝,在这一点上只有一个人能和他匹敌,那就是名声诡谲、毁誉交加的王安石
司马光:成功是熬出来的
作者: 汪微微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功  王安石  斗士  继承人  司马光  仁宗 
描述:与零情商的王安石相比,司马光绝对算得上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圣斗士。 当年,仁宗病逝,继承人英宗因自己的生父没能如愿追封而趁机大闹情绪,装病躲存深宫里,不肯出面为养父仁宗送丧。愤怒的臣子或苦口婆心地游说,或破口大骂地攻击,英宗都不予理会——他装得了病,也装得了傻。
司马光的气度
作者: 宣村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唱和  诗文  道德文章  王安石  司马光  气度 
描述:王安石与司马光同为北宋重臣,道德文章均属一流。王安石推行变法之前,二人因年龄相仿,志趣相投,诗文唱和,可谓私交甚密。当时所谓嘉祐四友,其中就有他们俩。王推行新政之后,两人交恶,遂不相往来,起因并不在政治观点相左。如熙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读《资治通鉴》
作者: 韩毓海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制度  秦始皇  王安石  《资治通鉴》  吕不韦  司马光 
描述:秦始皇正是通过解决吕不韦集团的问题,塑造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这种抉择的裂度和思考的深度,并不是司马光这样一味与王安石对着干的书生所能体会万一的。《荀子》的疆国篇中,曾经借孙卿子与范雎的谈话这样总结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君子之争
作者: 郑学富  来源:各界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中国历史  变法  王安石  司马光  君子  文学家  反对者 
描述: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位北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无疑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是变法的积极推动者,一个是极力反对者,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可是两人的争斗是为了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实现
司马光与梅尧臣交游考述
作者: 刘丽丽  来源:飞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宋神宗  翰林学士  梅尧臣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交游考述  山西省  御史中丞 
描述:舍人同知谏院。宋神宗即位,诏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熙宁三年(1070),神宗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与其政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绝口不论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哲宗元祐元年(1086),起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元祐更化",尽废新法,当政八月而卒。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