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怎样读《资治通鉴》
-
作者:
王树民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宋中期 周威烈王 幼年时期 宋英宗 后周世宗 《资治通鉴》 秦纪 编年体史书 汉纪 范祖禹
-
描述:《资治通鉴》是旧史书中一部著名的大书,简称《通鉴》。北宋中期,史学家兼政治家司马光,在一些优秀的助手协助下,用了十九年功夫,才编写完成。《通鉴》以编年体形式,叙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公元959年)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并按照朝代分为十六纪,如《周纪》《秦纪》《汉纪》《魏纪》等。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和秦代的史事编写成八卷,进给宋英宗,很受
-
读史当观大治乱得失——读《资治通鉴》
-
作者:
丁国强 来源:前线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得失 以史为鉴 读史 历史 党员干部 史学与政治 治国理政 《资治通鉴》
-
描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员干部要学习历史,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史明理、以史为鉴,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功课。史学与政治的关系十分紧密,不了解历史的人注定不懂政治,也难以成为有作为的政治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是现实的镜鉴,政治是历史的烙印。《资治通鉴》是将史学与政治有机结合的编年体通史,它以政治军事事件为中心、以治乱兴衰为主线,将成败得失、制度沿革、治理智慧贯穿其中,
-
《资治通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
作者:
贾雪飞 来源:中国领导科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兵 出奇 历史进程 《资治通鉴》 人文学院 历史系 以正治国 清华大学
-
描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选取《资治通鉴》中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二十个关键点,著成《〈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一书。被问到能否用一句话概括《资治通鉴》里的智慧时,张国刚说,《资治通鉴》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看,有两点特别重要,一个是守正,一个是出奇。守正就是要讲德治;出奇就是讲权变。关于德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一卷叙述三家分晋、智伯灭亡的故事之时,对于德与才有一篇长
-
《资治通鉴》杂谈
-
作者:
刘洋 来源:华北电业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推荐书目 识人 天地之道 青史留名 三家分晋 太远 《资治通鉴》 滔滔江水 处世之道 王朝更迭
-
描述:推荐书目:《资治通鉴》第一册作者:司马光出版时间:2009年内容简介:本书记载了由三家分晋至曹魏末年近700年的历史,记录了百余年的王朝更迭,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悲欢。
-
专访红学家胡文彬“《红楼梦》是文艺版的《资治通鉴》”
-
作者:
陈娟 李静涛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学家 胡文彬 专访 《红楼梦》 《资治通鉴》 少数民族语言 维吾尔语 文艺
-
描述:红学家胡文彬的客厅,四壁都是书柜,与墙面同高宽,里外三层。在一面书柜的右下角,有整整齐齐几排书,书脊上印着各种文字,是世界各地不同译本的《红楼梦》,英文版、法文版,甚至还有蒙古语、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
-
阅读《资治通鉴》的策略
-
作者:
刘立峰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鉴》 周威烈王 通鉴 《资治通鉴》 历史时期 特定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观念 古代法律 中国史学
-
描述:说到读《资治通鉴》就不由得想起网上的一篇文章,作者说他的一位老师曾经把《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这类书比做教材中的公式概念,把《资治通鉴》比作试题,只有通过不断做题才能真正理解公式概念的内涵。这个比喻可谓新奇之至。我想,假如没有对中华文化的深切了解,是不可能想到如此恰切的比喻的。对于《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文学、政治学甚至哲学史上的地位论述不可谓不多,自然不用我在此赘言,当然也不是这一篇小文章所能够涵盖的,我这里想谈的是如何教给中学生
-
《资治通鉴》为何值得一读再读
-
作者:
刘江 来源:现代领导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得一 《通鉴》 政治文明 治国理政 《资治通鉴》 历史经验 史学领域
-
描述:《资治通鉴》可谓代表中国古代史学的最高成就,是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经典读物。不过,《通鉴》又不同于一般的史籍,是一部以“资治”为目的,讲述治国理政之道,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政治史典籍,其影响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史学领域。
-
十句话管窥《资治通鉴》
-
作者:暂无 来源:意林文汇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人物评价 周威烈王 用清 后周世宗 人王 《资治通鉴》 鸣盛 不得志 民族关系 者必
-
描述:《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19年主编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从周威烈王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这么长的一部书,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读全文的话,可以先看看
-
快快和妈妈读《资治通鉴》
-
作者:
郑春霞 来源:家庭教育(中小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史记》 史学家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妈妈 司马光 中国史学
-
描述:《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史实。这部书里面,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供统治者鉴借。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就是说能够用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当朝的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两人也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
从《资治通鉴》看历史如何资治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周威烈王 历史叙事 名公巨卿 初唐四杰 治道 读通鉴论 裴行俭 《资治通鉴》 历史编纂学 集大成之作
-
描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宋神宗支持下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鉴戒史学集大成之作。此书的编撰宗旨就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在司马光看来,历史可效法、可借鉴,对于帝王和各级官员的治国理政来说,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如何通过历史来资治呢?或者说"有资于治道"的历史在哪里、如何才能呈现出来呢?理论上讲,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资治,那么什么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