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黑水城《资治通鉴纲目》残叶考述
作者:胡玉冰 唐方  年份期号:2012-第2期 刊名:西夏研究 关键词:宋元版 《资治通鉴纲目》 黑水城 
描述:本文以俄、中、英藏黑水城《资治通鉴纲目》残叶为中心,对其版本、刊刻年代及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俄、中、英藏《纲目》版式皆为半叶10行16字,小字双行22字,四周双边,中乌丝栏,细黑口,有鱼尾。且俄、英两地所藏残片部分可拼合,故三地所藏残片似为同一版本。宋元版《纲目》除八行本、十行本两个主要系统外,另有十一行本、十二行本传世,黑水城本与詹光祖月崖书堂刻本同属十行本系统。二者虽非同皈,怛版式基本吻合,应同出一源或互为底本。又,黑水城本有误字且个别字未用正字,因此黑水域本《纲目》可能是在南宋至元末间刊刻于书坊的
远去了鼓角铮鸣:《资治通鉴》阅读随笔
作者:黄代本  年份期号:2012-第2期 刊名:赤水魂
描述:1、要多个心眼2012年元月1日,在街上走了一圈,买了一个火盖,五斤板栗,在陈代理先生那儿坐了一会,天极冷,街上的行人都抱手抱脚的,有些中年妇女,像披着铺盖上街。一个胡子花白的老人从大市场出来,形象极为猥琐,身上挂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将东西放在树脚后,这个老人打电话叫人来接,电话那头说要半个小时才到,老人就在陈代理摊子边坐了下来。老人和陈代理先生是熟人,说话极为随便,说到地方上的许多名流和世家(这里不便点名)。
读《资治通鉴》
作者:叶大年  年份期号:1998-第4期 刊名:群言 关键词:资治通鉴 宋神宗 司马迁 汉武帝 史记 史学家 以史为鉴 中国历史 司马光 武则天 
描述: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姓司马的大史学家,汉武帝时的司马迁,著有《史记》,宋神宗时的司马光,著有《资治通鉴》,前后两位司马先生时隔一千三百多年。《史记》和《资治通鉴》我都很喜欢读,因为自己有一套20册的《资治通鉴》,所以常常读。虽不能说是"爱不释手",但总可以说是反复读了,尤其是汉、唐部分。有人说,《资治通鉴》是供当官的读的。不错,司马光就是受宋神宗指示专门为当官的写的,要以史为鉴嘛。反过来说,读《资治通鉴》者是想当官,那就失之偏颇了。平民百姓也喜欢读它,但并非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作者:杨渭生  年份期号:1982-第6期 刊名: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描述: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作者:杜强  年份期号:1996-第6期 刊名:知识窗
描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作者:范兆琪  年份期号:1986-第2期 刊名:史学月刊 关键词:资治通鉴 历史学家 古代史 纪传体 司马光 编年体 史料 我国古代 北宋 历史悠久 
描述:我国历史悠久,古代史籍浩如烟海,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历史巨著。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北宋仁宗时中进士,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开始编纂《资治通鉴》(原名《通志》)。神宗时,擢翰林学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曾被贬宫陕西。熙宁四年(1071年)起长期住在洛阳,全力编纂《资治
上页 1 2 3 ... 31 32 33 ... 162 163 164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