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读《资治通鉴疑年录》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1996-第1期
刊名:历史研究
关键词:《通鉴》 干支纪日 汉书·五行志 学术发展 学术精神 考据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元纪》 侯外庐
- 描述:读《资治通鉴疑年录》王子今《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史中时代跨度最大的一部巨著,久已被公认为不朽之作。《资治通鉴》问世之后,历代学者或注、或补、或续、或校,世代相继,形成了一门“通鉴学”。近一千年来,研究者除了肯定、赞扬、学习、继承《资治通鉴》这部书的优...
- 读《资治通鉴考异》
-
作者:蒋见元
年份期号:1981-第2期
刊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描述:读《资治通鉴考异》
- 《续资治通鉴长编》编纂考
-
作者:曹之
年份期号:1995-第5期
刊名:图书馆员
关键词:续资治通鉴长编 编年体 研究
- 描述:《续资治通鉴长编》编纂考
- 借鉴《资治通鉴》编好地方志
-
作者:张嘉恩
年份期号:1986-第2期
刊名:玉溪方志
- 描述:借鉴《资治通鉴》编好地方志
- 《资治通鉴》胡注纠谬一则
-
作者:冯贤亮
年份期号:2000-第16期
刊名:历史地理
- 描述:《资治通鉴》胡注纠谬一则
- 读《资治通鉴译注》(战争卷)
-
作者:蓝天海
年份期号:1988-第1期
刊名:史学史研究
关键词:资治通鉴 南齐书 旧唐书 史书体例 七国之乱 主要表现 司马光 战争 我国古代 史家
- 描述:我国古代史家素重文笔,曾巩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史书应做到“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把史书的“文”,与“明”、“道”、“智”相并列,意即文笔与观点、内容、编纂等等,都是有着同样重要的。刘知几说史有三长。他所说的“才”,与文笔也有很大的关系。章学诚在《史德》篇中,也说“非才无以善其文”,明确指出了文笔生动与否乃是表现史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史书的文笔,主要表现在写入能否使读者如见其面,写事能否使读者如临其境。特别是对于历史上那种波澜壮阔的战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