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0图]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
作者:
冯惠民 来源: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司马光
-
描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
[0图]资治通鉴介绍
-
作者:
柴德赓 来源:求实出版社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资治通鉴
-
描述:资治通鉴介绍
-
《资治通鉴》简论
-
作者:
苏仲翔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四库全书总目》 《通鉴》 通鉴纪事本末 《资治通鉴》 连叙 司马光 《汉纪》 范祖禹 史学
-
描述:中国史家,习称前后两司马。司马迁网罗文献,继承家学,是非当世得失之林,批判地总结古史,写成《史记》一书,自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为历代正史创立了“纪传表志”的体例,成为中国第一部通史。一千年之后,司马光出,直承《左传》,效法《汉纪》,把起自战国、下讫五代的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公元959)间事,按年记载。总为《通鉴》一书,自说:“因丘明(左传作者)编年之体,仿荀悦(汉纪作者)简要之文”。编年而兼通史,消纳《十七史》于一编,比之司马迁又开拓了史学的新局面。所以两司马在史学方
-
《资治通鉴》编修考证
-
作者:
袁伯诚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五代史 洛阳 熙宁 编修 历史编纂学 司马光 范祖禹 十三年 考证
-
描述:明清之际,研究《通鉴》的学者很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解放前后,又有不少学者致力于《通鉴》的研究,取得不少重要成就,但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偏向。例如偏重于《通鉴》一书本身的思想内容及史料价值方面的研究,而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角度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就很不够。笔者在探索司马光史学思想中写成此义,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历史编纂学方面粗略地探讨《通鉴》的编修过程。
-
司马光怎样编修《资治通鉴》
-
作者:
徐志啸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前司 周威烈王 历史常识 纪传体通史 司马都 两司马 崇文院 史学观 《资治通鉴》 范祖禹
-
描述:稍有些历史常识的读者,都会知道我国古代的"前后两司马"吧!这两个司马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前司马",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汉朝人司马迁;"后司马",就是本文要谈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北宋人司马光。"前后两司马"
-
读《资治通鉴考异》
-
作者:
蒋见元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读《资治通鉴考异》
-
河南大别山区光山县土地合理利用问题的初步探讨
-
作者:
林富瑞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用材林面积 潢川 土地总面积 农业生产 森林茂密 丘陵区 大别山区 土地利用 淮河以南 土地资源
-
描述:光山县位于北亚热带大别山区北侧,淮河以南。地理位置为河南东南部,北纬31°38′~32°12′,东经114°32′~115°11′,北邻息县、潢川,南接新县,东靠商城,西接罗山,是个低山丘陵区。历史上曾有“森林茂密”、“鱼米之乡”之称,后经历代垦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当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因此,开展对光山县土地利用的调查,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析土地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其合理利用的方向和途径,对本县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光山县塔耳岗一带石炭系与花岗岩体冷接触的地质意义
-
作者:
席文样 吴作甫 来源:河南区测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光山县塔耳岗一带石炭系与花岗岩体冷接触的地质意义
-
上报统计数字要准、快、全——河南省人、农两分行发出联合通报
-
作者:
陈凤仪 马强新 来源:中国金融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计工作质量 建立健全 中国农业银行 通报 光山县 联合 分行 统计项目 统计数字 河南省
-
描述: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最近发出联合通报,要求各级银行,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克服银行统计工作中的差错现象,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
笋秀禾夜蛾的生活特性及防治
-
作者:
陈贻金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主要害虫 幼虫 成虫 笋秀禾夜蛾 中间寄主 竹笋夜蛾 竹园 光山县 防治法
-
描述: 笋秀禾夜蛾(Oligia Pameoides Drt.)是竹类笋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同竹笋夜蛾、竹秀夜蛾出现在同一竹林,一起危害毛竹、斑竹、淡竹、桂竹之笋和嫩竹,光山县各地竹园,均受其害.据调查,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