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历史常常会出现惊人的巧合。公元2002年,广西田东县开始建设一个据说 是中国西南最大的贸易市场,而在这个规模宏大的市场西面,一个在800多年 前被称为西南最大的贸易市场──横山寨古遗址,随着西南茶马古道的发现, 也展现在世人面前──$E$$ 2002年12月5日,笔者 专程前往广西田东,探访这个 被沉埋在荒草中的历史名城。$$ 时值南国初冬,夕阳静静 地照着大地,右江悠悠东去。当 我们伫立在横山寨城墙的废墟 上,面对着满目荒凉,远眺田东 县城林立的高楼时,一股历史 的沧桑之感顿时涌上心头。$$ 茶马古道第一城$$ 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西南 通往西方的一条重要的贸易线 路,流通的商品以茶叶、马 匹、盐巴、瓷器为主,被称为 我国西南的“丝绸之路”。 2001年,这条淹没在历史风 尘中的古道被人们发现,精明 的云南人立刻把它打造成为名 闻国内外的探险旅游热线。$$ 据一些专家考证,茶马古 道东线的起点实际上是广西田 东县的古城横山寨,从横山寨 经德保、靖西、那坡、云南的 富宁、广南、昆明,到达大 理,再延伸到缅甸、印度直至 西亚。作为这条古道东端的横 山寨,到南宋绍兴年间盛极一 时,成为南宋和西南各少数民 族进行商品交易的主要集市, 也是南宋最大的马市。据史书 记载,横山寨交易的马匹来自 西南的大理、自杞、罗殿、特 磨道等国,他们除了和南宋在 横山寨交换马匹外,还带来了 胡羊、长鸣鸡、披毡、云南刀 及麝香、三七等药物,南宋用 来交换的商品主要是盐、瓷 器、铜器、书籍和丝绸等纺织 品。到横山寨卖马的大理国商 队一批就有1000多人,每年 南宋朝廷要在横山寨马市购买 战马1500匹至3500匹。由此 可以想见当时的横山寨那种商 贾云集、万马奔腾的繁华景 象。$$ 横山寨在南宋除了商埠的 功能外,还起到文化转运站的 重要作用。据史书记载,大理 “每贾人至横山,多市史记、 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本 草、王叔和脉诀、千金方等 书”,可见横山寨在古代还是 一个重要的书市,汉族的先进 文化从横山寨沿着茶马古道这 条文化走廊源源不绝地传播到 西南各地,深刻地影响了西南 地区的社会生活。横山寨是壮 族古代的经济繁华之地,也是 文化昌盛之都。$$ 残垣断壁诉沉浮$$ 横山寨的繁华最后毁灭于 蒙古骑兵的铁蹄之下。公元 1259年,蒙古大将乌兰哈达 率兵从茶马古道攻打横山寨, 南宋守将向士璧、刘雄飞奋勇 抵抗,官兵死伤惨重,一代名 城被战火夷为平地。昔日的繁 华在历史的风雨中沉埋了,如 今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在无 言地诉说当年的浩劫。$$ 引路的村民告诉我们,这 里的荒草地挖下去都是一堆堆 的尸骨,可见当年战斗的惨 烈。这恐怖的景象可能是人们 不敢在这片废墟上建房居住的 原因吧,偌大的遗址只有一间 看守鱼塘的人搭盖的孤房,整 个环境显得格外苍凉。$$ 虽然是荒草遮掩,但仔细 寻觅,仍然可以辨认出古城的 雄姿。城墙底宽12米,残垣 高约4米。我们在墙基下找到 了许多残砖碎瓦。残砖的块头 约为普通砖的两倍,很可能是 当年的城砖。瓦片也比普通的 瓦硕大厚重。内城方约百米, 东、西、北三面均有护城河, 北面和东面的护城河近年已被 扩宽建成鱼塘。外城因年代久 远,己难确定它的方圆大小。 据田东县地方志办公室黄毓庭 先生介绍,外城方约两三公 里,范围包括百银村现在的上 寨、下寨、银匠三个屯,附近 的十里莲湖可能就是它外城的 护城河。如果这一推测成立的 话,横山寨古城的规模就相当 宏大了。$$ 横山寨靠近右江河边,在 宋代是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 河对面就是直通德保县前往大 理的古道。河边有百米长的繁 华码头,但是当年的码头石阶 已无踪影。我们沿河搜寻,只 找到了残留的护坡石块,依稀 可辨认出古码头的轮廓。据当 地的群众反映,右江南岸的白 马屯还完整地保存着当年的古 码头,古代的商队马帮就是在 那里过河到横山寨的。$$ 横山寨古城遗址除了 1982年广西文物调查队做过 田野调查外,还没有进行过考 古挖掘,废墟下埋有什么珍贵 文物无法推测。但是笔者在草 丛中随意翻找,宋代的青瓷碎 片随处可见。$$ 虽然横山寨昔日的繁华已 逝,可是那灿烂的古市文化却 在田东县代代相传。就在横山 寨焚毁不久,一个和横山寨相 似的城镇──平马镇又在废墟 旁崛起,直至明清两代,平马 镇乃是右江流域最繁华的集 市。
柏杨,一个在华人世界享有盛誉的名字。他的作品中沉淀着一个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反思,也饱含着对中华文明再次腾飞的渴盼。“希望我们的祖国能真正富强起来,让每个中国人都活得有尊严。”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这位老人如此寄语新世纪的中国。$$尽管步履已有些蹒跚,但83岁的柏杨仍眼神明朗,透露着超出常人的活力。据柏杨的太太张香华介绍,柏杨目前仍坚持学习和工作,每天都通过报纸、电视收集各种信息,而且还定期给香港一家报纸撰写专栏。$$《柏杨全集》最近在台湾出版完成,刚刚在台北举行的“柏杨文学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柏杨学”的概念……对于这些成绩和肯定,柏杨丝毫没有以“大师”自居,“我以前就说过,自己没有什么理论,只是一个独自作战的游击队员,只能指出我们的社会病在哪里,并没有本事去治病救人。现在得到社会的肯定,也只能说明我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可以升任‘游击队长’了。”$$从《中国人史纲》、《柏杨版资治通鉴》到新近出版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柏杨始终孜孜不倦地反思中国历史和文化,从一个文化人的角度探寻强国之路。他告诉记者:“我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起更多的人们,让他们共同来认识和反思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共同涤除那些不好的地方,发扬那些优良的传统,学习西方文化中先进的方面,建设一个更加健康、文明、值得尊重的文化。”$$而要把中华文化建成“让世界更加尊重的文明”,需要大家的努力,“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柏杨毫不掩饰自己对年轻人和未来的期望。“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自然就应该越来越强。”$$在很多人的感觉中,柏杨应该是一位严峻、犀利甚至苛刻的作家,特别是在饱经坎坷之后,他的身上难免也应该透露出一些棱角和风霜。但恰恰相反,在我们短短两个多小时的会面中,柏老幽默而亲切,有时甚至率真得像个孩子。共进晚餐的时候,柏老几乎没空动筷子,谈他的老家河南,谈中国人因落后而受的欺负,谈他所倡导的“人人平等”,谈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想……热情中也透露出可爱的执拗。$$就是凭着这种执著,柏杨从卷帙浩繁的中国史册中,完成了一部反响巨大的《中国人史纲》。在这本以100年(一个世纪)为叙述单元的史纲中,柏杨以“羞辱的痛苦世纪”描述19世纪的中国,对20世纪中国的评价则是“充满惊涛骇浪”。$$在被问及对21世纪的中国有何期待时,柏杨说:“希望这个世纪中国能真正富强起来。特别是大陆,现在形势不错,就应该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不仅物质上要极大丰富,文化上也要不断创新发展,让中国获得世界的尊重,让每个中国人都活得有尊严。”
一种全新的数字图书产品《中文经典数 字图书馆》于近日投放市场。该产品仅用8 张CD-ROM就容纳了5000余册中外经典图 书、约20亿汉字的内容,并收录了大量世界 优秀漫画和连环画。$$ 《中文经典数字图书馆》系统共分25个 库,内容涵盖二十五史、资治通鉴、诸子百 家、儒家十三经、经书典藏、历史演义、经典 哲学、诗词曲赋、全唐诗、全宋词、古代名家、 上下五千年、古典小说、现当代文学、外国文 学、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 说、休闲百科、医疗保健、育儿百经、饮食文 化、世界博览等方面的经典图书佳作,整套 产品20余亿汉字的容量,抵得上一个中型 图书馆。$$ 该产品采用行业技术领先水平数字图 书出版系统制作而成,摒弃了传统数字图书 的“图书简单扫描=电子图书”的套路,不 仅能在数据内容上完整反映传统图书本身 的图文信息,还结合了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特 点,融入页面设计、平面图像处理以及多媒 体制作技术,使数字图书的表现形式更加丰 富多彩,先进的后台技术使产品阅览界面易 学易用,富有亲和力,经典的阅读内容加之 全面的应用功能,让读者真正体会到了数字 时代的阅读魅力。$$ 据负责此书策划开发的北京联合光华 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王威先生说,《中文经 典数字图书馆》初涉市场就引起了各界的广 泛关注,源于此套产品独特的市场策略,“送 知识”是近几年出现的“礼文化”消费潮流之 一,联合光华选准这一市场卖点,用数字图 书这一最新出版形式,打造了一套涵盖 5000余册经典图书的大型、时尚、实用的数 字图书产品,海量的信息、权威的编审,奠定 了本书的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珍藏价值, 精美的界面、简捷的操作、实用的功能、时尚 的包装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使得该产品刚 一问世便备受各方关注。产品投放市场以 来,销售稳步增长,前一段非典时期曾经一 度断货,相对与传统图书出版,该产品低出 版风险、高利润空间,是本书拓展市场的成 功所在。$$ 这一数字图书产品由北京联合光华科 技有限公司策划编辑,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 心监制,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出品。
笔者收藏的这枚绿锈斑驳、鎏金闪闪的“大观通宝”当十古铜币,其钱面巧铸3颗星纹组成彗星图案。$$此“大观通宝”钱面所铸彗星暗图,是按照时人观测彗星形状巧妙制作的:穿空右廓下距“交角”约0.1厘米处,凸出廓铸一颗彗核星纹(固体块和质点组成);穿空右上角直角内铸一颗彗发星纹(云雾状光辉);钱文“通”字右下方铸一颗形若“逗号”、“扫帚”的彗尾星纹。钱币圆形好比是“太阳”,3颗星纹作辅助线后,便形成了绕太阳运行的很扁长的椭圆状的彗星。$$北宋宋徽宗依宋太祖仿唐朝开元钱之制,于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改铸年号钱“大观通宝”。$$史有记载:当朝宰相蔡京“变钞法,铸造大钱,剥削商人,为徽宗聚敛钱财。”因而可知,此币系蔡京所铸无疑。我们不能得知蔡京铸彗星纹图的用心所在,但可从上述历史典故中窥见一斑:唐太宗开元钱铸星月纹的原意,朱活在《古钱新典》上有释义:“唐室先世自视原与鲜卑……鲜卑、突厥祭奉日月,故唐亦以为钱文”。笔者认为,蔡京依唐特铸“大观通宝”彗星纹:一是引以星月纹原意,祭奉天象,祈祷彗星不再出现,以免给其政敌以口实;二是在钱面“通”字下铸星纹,意指自己“崇宁”间虽被免相,但并未走出京城大门,徽宗与之心是相“通”的,今复相反加官“太师”,反嘲奏本免其相的政敌,不无炫耀之意。三是在钱面穿空右廓上铸星纹,“空星”即指蔡京本人。穿空是钱币的“心脏”(即北宋朝廷),徽宗皇帝居其左位,蔡京居其右下,左右已近并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四是蔡京依宋太祖钱制铸星纹,为何不按常制在钱背上铸星,而在钱面特定位置上铸彗星图,其居心便昭然若揭了。$$与此同时,此“大观通宝”斑驳绿锈下的铜质,有的被巧妙地刮走,而外缘廓上的鎏金反而保存较完整。这种“刮铜不刮金”的反常历史现象,在古钱币实物中实属罕见。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币的品相,但却提升了其收藏价值。$$此币直径4厘米,穿1.3厘米,厚0.3厘米。我们从其钱面上可看出:钱文“大”字横笔右部分和“人”字捺笔、“观”字之“见”字与“目”字右部分、“宝”字之“贝”右长点以及面穿左右竖廓等铜质被时人刮走。$$这种“刮铜不刮金”的历史印迹,佐证了蔡京把持下的北宋徽宗朝廷财政经济匮乏状况,有两条史料为证:一是李如森著《中国古代铸币》第591页云:“夹锡钱是北宋末年蔡京力主推行的一种钱币”、“统治阶级利用夹锡钱的成本略高于铁钱,转移财政危机,解决铜源不足,任意抬高夹锡钱的比价,以一当二枚铜钱使用,引起人民的抵制。”由此币可知当时铜源不足到巧刮铜钱上的铜渣,去染夹锡钱当“夹锡铜钱”使用。二是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136页中说,“大观元年,河北曾铸有样制大小类当十铜钱的夹锡当五钱。此种当五夹锡钱多被染为铜色私作当十用”。这种“染铜现象”在大观年后期更普遍。因此,商人为减轻蔡京的剥削,便绞尽脑汁地刮铜钱去染夹锡钱作当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