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新探
-
作者:
顾少华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 知识社会史 《资治通鉴》
-
描述: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历来被学界视为传统史学义理转向过程中的圭臬之作,影响深远。现有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其体例与思想的阐发,而忽略了其典范地位的建构性质。换言之,印刷、阅读等文本的传播、接受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消费,也是一种再生产和建构的过程。南宋时,《纲目》刊布后,其定位尚处于游移状态。一方面,《纲目》被纳入“通鉴学”体系,以羽翼《通鉴》而存在。这种形象的塑造,并没有触动时人观念中《通鉴》因中兴编年而尊享仅次于《春秋》的地位。另一方面,《纲目》又被认为回归《春秋》劝惩之法,几与《春秋》争辉。此类认知建构,已隐
-
专访红学家胡文彬“《红楼梦》是文艺版的《资治通鉴》”
-
作者:
陈娟 李静涛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学家 胡文彬 专访 《红楼梦》 《资治通鉴》 少数民族语言 维吾尔语 文艺
-
描述:红学家胡文彬的客厅,四壁都是书柜,与墙面同高宽,里外三层。在一面书柜的右下角,有整整齐齐几排书,书脊上印着各种文字,是世界各地不同译本的《红楼梦》,英文版、法文版,甚至还有蒙古语、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
-
浅析北宋早期的两次皇位继承风波——读《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感
-
作者:
冯盛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太祖 宋真宗 宋太宗 皇位继承风波 王继恩
-
描述:在北宋早期,曾发生过两次皇位继承风波,一次是众所周知的"烛影斧声"宋太宗继统疑案,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真宗即位时期.首先,本文考证宋太宗即位时留下的千古谜团.在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后,大胆得出宋太祖死于宋太宗的谋杀,宋太宗非法即位的结论.其次,本文以真宗继统风波为切入点,分析朝廷中各种政治势力在立储问题上展开的角力,以及宋初确立的皇位继承制度.
-
顾少华:《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新探》
-
作者:暂无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 《纲目》 再生产 社会史 知识消费 传统史学 接受过程
-
描述: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历来被学界视为传统史学义理转向过程中的圭臬之作,影响深远。现有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其体例与思想的阐发,而忽略了其典范地位的建构性质。换言之,印刷、阅读等文本的传播、接受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消费,也是一种再生产和建构的过程。南宋时,《纲目》刊布后,其定位尚处于游移状态。
-
《资治通鉴》叙事中的史事考订与历史重述——基于唐太宗即位之初“诸将争功”事件书写的个案分析
-
作者:
张耐冬 刘后滨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历史想象 “诸将争功” 《资治通鉴》
-
描述:《资治通鉴》对李世民即位之初褒奖功臣时出现纷争的相关叙述,是不同于唐代实录、国史与《旧唐书》的另一种叙事,是以“资治”史观为出发点,在原有史料基础上进行的历史想象与情景建构。该案例体现了《资治通鉴》不同于此前各类编纂史料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手法,基于这一案例,可以对《资治通鉴》叙事特点加以归纳,并提出《资治通鉴》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
-
如何面对“史料”:历史书写的不同文体与叙事特征——《资治通鉴》叙事中的史事考订与历史重述——基于唐太宗即位之初“诸将争功”事件书写的个案分析
-
作者:
张耐冬 刘后滨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历史想象 “诸将争功” 《资治通鉴》
-
描述:《资治通鉴》对李世民即位之初褒奖功臣时出现纷争的相关叙述,是不同于唐代实录、国史与《旧唐书》的另一种叙事,是以“资治”史观为出发点,在原有史料基础上进行的历史想象与情景建构。该案例体现了《资治通鉴》不同于此前各类编纂史料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手法,基于这一案例,可以对《资治通鉴》叙事特点加以归纳,并提出《资治通鉴》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
-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怎么来的
-
作者:
陈虎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供给 变法 王安石 司马光 宋神宗时期 简明扼要 书名 史书 旧党
-
描述: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而作为反对变法旧党首领的司马光主动要求出京为官。在他外放做官期间,就将自己酝酿已久的编著一本既系统又简明扼要的通史的想法付诸了行动。还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就已把自己编写的史书《历年图》二十五卷呈献给英宗,过了两年又呈上了八卷本的《通志》。英宗看后,非常满意,要他继续写下去,并下诏设置书局,供给费
-
司马光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
包米尔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格物 中和 诚 独乐 司马光
-
描述:本文从诠释司马光为人处世智慧这一角度研究司马光哲学思想,反思哲学的内涵以及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方式,旨在扩充中国哲学的研究文本。司马光弘扬儒学,一生著书颇丰,著作题材丰富,有赋、诗、制诰、奏议、章表、墓志和祭文等等,他恪守儒家道德准则一生奉行儒家"修齐治平"的理念,务实平易且博学多才,他的务实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是在为人处世上,更是体现在独辟蹊径的解经方式和体史而用经的研究进路上面,《资治通鉴》是最好例证。对于司马光而言,《资治通鉴》并非是一部单纯记载历史的著作,司马光在反思所处时代存在弊端的基础上取舍史
-
司马光哲学研究——以荀学与自然气本论为进路
-
作者:
张晶晶 来源:政治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气本论 自然气本论 荀学 宋明理学 司马光
-
描述:司馬光的哲學在中國思想史與哲學史上,由於其思想性格與日後宋明理學的主流不符,再加上其史學與政治成就過於顯赫的緣故,其意義與地位向來未受人重視。但若跳脫以程朱陸王理學為主流的研究觀點,以另一承自先秦、衍至明清的哲學理路來重新檢視司馬光的哲學,便可重新發現其在思想史與哲學史上的重大意義。此一哲學理路即是過去在哲學史上隱而未顯,在儒學陣營中與孟學並為兩大哲學思想典範的荀學理路。荀學在孟學取得獨尊地位後,其發展彷彿中斷,但明中葉後興起的一股以王廷相、吳廷翰、顧炎武、戴震為主要代表思想家的「自然氣本論」思潮,其所主
-
《资治通鉴》研究
-
作者:
邬国义 来源:北京图书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资治通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