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司马光,你干吗砸缸?
-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爱学习(四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司马光砸缸》 课堂 学生提问 老师
-
描述: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提问;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
-
司马光的“警枕”
-
作者:
吴建南 来源:开心学语文(小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学问家 老师 司马光 记忆力
-
描述: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学问家。他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每当老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
-
司马光,你干吗砸缸
-
作者:
笑笑生 来源:百柳(简妙作文小学生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容器 课堂 老师 司马光 学生讨论
-
描述: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死。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不会吧?现在的学生难道还不知道什么是缸吗?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
榜样在品德发展中的作用
-
作者:
孙咏梅 来源:安徽青年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榜样教育 良好品德 品德发展 尊老爱幼 老师 勤劳俭朴 品德行为 孩子 学习任务 司马光砸缸
-
描述:孩子从幼小中长大,思想认识 也随之发展起来。怎样使之形成良 好的品德修养呢?正是众多家长较 为关心的问题。$$ 我们知道,由于孩子年龄尚 小,抽象思维薄弱,对于事物的认 识、判断往往受到家长、教师以及 同伴的影响;他们对于荣辱、好坏 的道德观念直接来自于身边的人 和事,并进行模仿。俗话说:“孩子 是
-
全文:以及 同伴的影响;他们对于荣辱、好坏 的道德观念直接来自于身边的人 和事,并进行模仿。俗话说:“孩子 是父母的影子,学生是老师的镜 子。”因此,因势利导,用适当的榜 样去教育孩子,对于提高孩子明辨 是非
-
司马光砸缸后
-
作者:暂无 来源:创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家长 教育专家 英雄 主人 老师 水缸 脑袋 司马光 出血
-
描述::我们光光能成为人人敬仰的小英雄,与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是分不开的,与老师的辛勤教育是分不开的,与我们家长的言传身教也是分不开的。司马光所在学校:隆重召开司马光事迹报
-
勤学惜时的司马光
-
作者:
韵致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间 枕头 惜时 勤学 圆木 老师 背诵 东西 司马光 记忆力
-
描述:小时候,司马光在私塾里上学,他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因为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而他常常需要比别人多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背诵.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司马光经常一个人留在学堂里,认真朗读和背诵老师讲解的东西,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不差,才肯罢休.
-
司马光,你干吗砸缸
-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中生 学生 容器 课堂 不重要 老师 问题 故事 司马光 黑板
-
描述: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死。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我晕!现在的初中生不知道什么是缸?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第二个学生:"哪儿买的缸?多少钱一个?"这个问题不重要,下一个!
-
壮丽谢幕:年轻女教师凄美的最后一课
-
作者:
剑峰 来源:涉世之初 上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凄美 学校 卖血 学生 校长 绝症 老师 光山县 小学 河南省
-
描述:泪珠儿。这些孩子中有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好老师。如今他们的恩师患上了绝症,当听说恩师要给学生们上最后一堂课时,早已哭成泪人的孩子们自发地早早来到学校……
-
为孩子再上一节课:一位乡村女教师重病下的夙愿
-
作者:
田祖峰 韩新娜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轻教师 学生 大别山 教育事业 老师 丈夫 初级中学 光山县 重症胰腺炎 女教师
-
描述:她是一个备受学生尊重的年轻教师,大学毕业后走上了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为了学生的茁壮成长和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她历尽艰辛、不辞劳苦。无数个日日夜夜,她披星戴月,风雨不误。天有不测风云,怀孕期间她不幸患了重症胰腺炎,辗转医治,家徒四壁,后继无力。孩子夭折,自己又身染重病,在绝望之际,感觉时日不多的她,为学生再上一节课成了她的最大愿望。2006年7月19日上午。在大别山下的光山县白雀镇初级中学两间简陋的职工宿舍里。躺在病床上、身体两边插着四根排流管的年轻女教师邱莉,在丈夫李文军的帮助下,艰难地坐了起来。她手上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