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研究性教学在《中国史学史》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司马光〈资治通鉴〉及影响》专题为例
-
作者:
苏永明 贺梅开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研究性教学
-
描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高效地完成《中国史学史》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制定课程研究性教学目标,以问题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有效整合,并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来,课程考核方式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的方法,分别从课外阅读量、课堂发言、课堂讨论参与情况、研究项目完成情况、研究小组合作情况,期末考试等方面综合考察。
-
试论《资治通鉴》编撰的成功及其原因
-
作者:
吴荣政 来源:档案学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原始资料 文献编撰 司马光
-
描述:《资治通鉴》有六项优点、两大特点。其成功编撰的客观原因:百年太平;两位皇帝支持;丰富的官私文献;时间充裕;先贤名著的影响。其成功的主观原因:司马光极具文献编撰才能与素养;同修与校对都是硕学宏儒;编撰部署周密。
-
司马光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
包米尔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格物 中和 诚 独乐 司马光
-
描述:本文从诠释司马光为人处世智慧这一角度研究司马光哲学思想,反思哲学的内涵以及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方式,旨在扩充中国哲学的研究文本。司马光弘扬儒学,一生著书颇丰,著作题材丰富,有赋、诗、制诰、奏议、章表
-
司马光“砸”缸
-
作者:
马军 来源:新青年(珍情)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哲学 生活哲理 生活美文 个人修养 司马光
-
描述:水缸为居家生活之必须,稚童们倘因玩耍以石砸之,父母虽万千宠爱,亦必痛责之,务使牢记教训,下不为例。可是1000多年前的司马光却是例外,他这个缸砸得不仅没有受到丝毫责罚,反而被作为经典课本,影响和教育了不知有多少人。这个缸砸得好,砸得对,堪称千古之一砸,因为他是在救人,是
-
不小气的司马光爱打包
-
作者:
林鹏旭 来源: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吃饭 感情 司马光 朋友 打包
-
描述: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他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饭局取了个名字,叫“真率会”,意思是朋友相见应真实、坦率、有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要是别人请司马光吃饭,司马光一样主张少点菜,够吃就行。
-
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
作者:
殷啸虎 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司马光
-
描述: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
-
司马光给范雎“差评”
-
作者:
殷啸虎 来源:党员生活(湖北)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史学大师
-
描述: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
司马光为什么给范雎“差评”
-
作者:
殷啸虎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战国时期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史学大师
-
描述: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
破新立旧 司马光的最后500天
-
作者:
李夏恩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丧期 传奇人物 司马光 民众 街道 西京
-
描述:京师的司马光的容颜,围观的人群是如此众多,壅塞了街道,以至于司马光骑的马都无法前行。当他前往旧日同僚私邸拜谒时,街市上的人甚至爬到树上,骑在墙头围观这位传奇人物,当私邸里的仆人大声呵斥,想要赶走这些看热闹的围观者时,得到的是围观民众的集体讪
-
宴聚不奢——司马光的宴聚“八项规定”
-
作者:暂无 来源:创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休 白居易 洛阳 卿大夫 司马光 年龄 耆英会
-
描述:北宋元丰五年,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国老”(卿大夫退休)和“庶老”(一般官吏退休),仿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形式,置酒相乐,定期聚餐.他们按年龄为序,轮流做东,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