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考辨
作者: 魏俊杰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胡三省  考辨  《资治通鉴》  国名  濮阳县  晋武帝 
描述:。赵王伦篡位,废太孙臧为濮阳王,东郡遂名濮阳)。”(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170页)胡注误,晋武帝改东郡为濮阳国的时间不在咸康二年,应为咸宁三年。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入选2016年度“中国好书”
作者:暂无 来源:月读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科教频道  兴衰  资治  中国  综合频道  世界读书日  主题出版 
描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2016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播出,30种好书榜上有名。其中,年度荣誉图书两种,主题出版类6种,人文社科类8种,文学艺术类7种,少儿类4种,科普生活类3种。其中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洽通鉴〉与家国兴衰》入选2016年度人文社科类“中国好书”。
士为知己者死:读《资治通鉴》之一
作者: 韩毓海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科举制度  阶级  士大夫  战国时代  社会主体  标志  公元前  陶希圣 
描述:"士大夫"与士绝不相同,士大夫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士大夫阶级的出现,恰标志着"士"的消失与堕落。《资治通鉴》属于"硬书"之类,中华书局新版(2011版)便有20卷之巨,读完甚为不易,读罢能够读出头绪来
《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
作者: 刘和平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中国通史  《资治通鉴》  著名学者  司马光  书名  中国史学  历史学 
描述:《资治通鉴》是一部史学巨著,总计300多万字,取材广博,组织严谨,如出一人之手。陈支平先生《历史学的困惑》(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页、第118页分别有这么两句话:宋代著名学者司马光在撰写编年体中国史学巨著时,把他的这部著作起名为‘资治
《资治通鉴》商榷三则
作者: 杨胜朋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宋书  南齐书  刺史  胡三省  宋文帝  考订辨析  北海  青州 
描述:本文以中华书局1956年版《资治通鉴》为底本,参考中华书局版《宋书》、《南齐书》、《南史》等典籍,对《资治通鉴》及胡三省注中的3处行文,进行考订辨析。学力所限,恐有不当之处,肯请方家、同仁不吝赐教。一《资治通鉴》卷126宋文帝元嘉二十八
《资治通鉴》事迹志疑一则
作者: 徐晓楚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夔州  事迹  地理志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武德 
描述:《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版)卷18武德四年条载:“正月……李靖说赵郡王孝恭以取萧铣十策,孝恭上之。二月,辛卯,改信州为夔州,以孝恭为总管,使大造舟舰,习水战。”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续资治通鉴长编》标点勘误一则
作者: 朱义群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北宋前期  宰相  宋太祖  中书省  赵普  宋史  中书门下  标点本 
描述:中华书局2004年标点本《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十"开宝二年十二月癸未"条云:"(宋太祖)幸中书省,视宰臣赵普疾。"(p.236)此处标点有误,应该标为"幸中书,省视宰臣赵普疾"。理由如下:首先,在《宋会要》、《宋史》等书中,记载宋太
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校正一则
作者: 古丽巍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点校本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三省  门下省  宋神宗  官制  分工  尚书省  中书省 
描述:《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三二七元丰五年六月乙卯条(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871页),记载宋神宗元丰改制中三省的分工云:诏:"自今事不以大小,并中书省取旨,门下省覆奏,尚书省施行。三省同得旨事,更不带‘三省’字行出。"是日,辅臣有言中书省独取旨,事体太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