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续资治通鉴长编》纠误一则
-
作者:
郭洋辰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汴河 都官员外郎 江邻几杂志 职方员外郎 三司 陈昭 文献通考 江休复 晦庵集 嘉祐
-
描述:《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作《长编》)嘉祐二年十月乙丑条:“都官员外郎陈昭素勾当三司修造案公事。”其后有李焘原注:“江休复《杂志》云:陈昭素勾当三司修造案,半年减十五万,议者云可罢陕西买米一年。”(《长编》卷一八六,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4492—4493页)此条材料不见今本《江邻几杂志》(以下作《杂志》),却为《孔氏谈苑》(以下
-
《续资治通鉴长编》订误一则
-
作者:
姜勇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二○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八月)庚辰,泾州言步军都虞候、瑞州防御使孙维鄴卒。维鄴初从曹利用讨陈进有功,及利用长枢密,欲擢用维鄴,维鄴恶其权盛,数以疾辞,遂除左龙武将军致仕。利用贬,乃落致仕,累迁泾原路部署、兼知渭州。尝建言:‘萧关故道……’”(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836页)此处有两误。一,“维鄴”当为“继鄴”。孙维鄴,不见于他书。但此条材料与《宋史·孙继鄴
-
赵简子的用人之道——《资治通鉴》品读(一)
-
作者:
张玮 来源:岁月(醒狮国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赵简子的用人之道——《资治通鉴》品读(一)
-
从《资治通鉴》看历史如何资治
-
作者:
刘后滨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周威烈王 历史叙事 名公巨卿 初唐四杰 治道 读通鉴论 裴行俭 《资治通鉴》 历史编纂学 集大成之作
-
描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宋神宗支持下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鉴戒史学集大成之作。此书的编撰宗旨就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在司马光看来,历史可效法、可借鉴,对于帝王和各级官员的治国理政来说,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如何通过历史来资治呢?或者说"有资于治道"的历史在哪里、如何才能呈现出来呢?理论上讲,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资治,那么什么是真
-
一本《资治通鉴》,失主和小偷成了忘年交
-
作者:
天一 来源:现代家庭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刑满释放后,薛强接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如果不是急着去谈生意,我会过来接你回家,更会把你请到我的家里,就在书房,就在窗前,咱们爷俩守着一壶茶,坐下来,谈书、谈小说、谈冉·阿让……今后想看书,到我家里来,谁让我们是忘年之交呢。”看着看着,薛强热泪滚滚,半年多前,他一时犯浑,入室盗窃,没想到这位失主非但没有记恨他,更是热心地帮助他。
-
试析《资治通鉴》四维视角的治国理政思想
-
作者:
薛忠义 徐绯璐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治国理政 四维视角
-
描述:《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从“才”、“礼”、“仁”、“信”四维视角系统阐述了治国理政思想。“才”——“任官以才”、礼——“立正以礼”、“仁”——“怀民以仁”、“信”——“交邻以信”。《资治通鉴》中治国的为政之本、为官准则、处事态度、民族政策等论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我国的治国理政体系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
《资治通鉴》选读 孙权论周瑜、鲁肃与吕蒙
-
作者:
张国刚 来源:月读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受封 群臣 胆略兼人 守冢 张子布 见其 子敬 公瑾 《资治通鉴》 刘琮
-
描述: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①,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鍼,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②,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泣,夜不能寐~③。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三百家。权后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④:“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寡俦~⑤。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⑥,张言方率数十万
-
标点本《资治通鉴》分段正误一则
-
作者:
郭伟涛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大通 点校本 分条 一百五 元悦 高欢 《资治通鉴》 出版说明 上栏 标点本
-
描述: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依照"年下纪事,每段一律提行,加标号码,以保存原来分段面目"(出版说明,页4)的原则,将卷一百五十五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史事分为23条。所记北魏元悦事共有三处,单独分条者为第17、20两处,另一处系于第8条高欢事迹中。内容如下
-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刘随罚铜事”质疑
-
作者:
仝相卿 来源: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朝诸臣奏议》 《续资治通鉴长编》 年代讹误 刘随
-
描述:李焘在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认为刘随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并未像国史本传和其墓志铭记载那样外贬数年,仅是罚铜了事,其主要根据是刘随在之后几年曾有过数次以谏官身份言事的记录。今存材料中仅《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朝诸臣奏议》有刘随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到天圣五年(1027)三月之间言事记录,然其时间多有讹误,不足为凭。根据刘随自述,他在此期间确曾被贬外3年,绝不可能以谏官言事。这提醒我们,史料年代的讹误除了在流传过程中被有意无意窜改外,编纂者考证不审也是原因之一,故而在利用史料时需要对具体年代做更
-
《资治通鉴》浓缩成精华,就这十 句
-
作者:
筲渔 来源:初中生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300万字的《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主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该书从周威烈王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据说,毛泽东将《资治通鉴》读了17遍。由此可见,其历史地位有多崇高。这么长的一部书,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通读全文的话,你可以看看下面这10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