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司马光与宋神宗的三次对话
作者: 吕传彬  来源:文史博览(文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宋神宗  政治家  吕惠卿  中国历史  北宋历史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编年体  对话 
描述:回顾北宋历史,大臣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仕一朝但政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光(1019-1086,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可以说是
司马光的为官智慧
作者: 楼明贤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政治家  史学家  《训俭示康》  司马光  传统美德  分界线  奢侈浪费 
描述:古文《训俭示康》是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先生写给他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基本官德。古人“廉俭”并称,俭易廉,奢易贪。俭和奢是廉和贪的起始点和分界线。司马光秉承清白家风,不
司马光的故事
作者: 周晓辉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坚持原则  宰相  枕头  政治家  认真负责  故事  司马光  正直  记忆力  文学家 
描述:小朋友,你们一定都知道司马光这个名字,他小时候曾经砸缸救出自己的小伙伴,是个既聪明又勇敢的孩子。你们知道吗,长大后的司马光还成了北宋的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呢,这都因为他小时候勤奋好学。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司马光的奏章
作者: 李颖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积极用世  礼治  历史学家  政治家  北宋时期  奏章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  文学家 
描述:司马光的奏章
一生勤俭的司马光
作者: 北禾  来源:党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勤俭  政治家  北宋时期  史学家  少年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描述: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史学家、大政治家。他一生有三件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少年时期击瓮救友,中年以后主编了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晚年以残病之身上朝执政,不消半年时光便把
由“司马光砸缸”看逆推法
作者: 赵钦荣  来源: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政治家  史学家  池塘  逆推法  比赛  司马光  解析  逆向思维  乒乓球 
描述: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童年时期"砸缸救人"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他的独到之处就是非常善于变通当"从水缸里把人拉出来"(使人离开水)不能办到时,便立即想出"从水缸下部放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作者: 杨渭生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价  实事求是  政治家  北宋时期  史学家  历史人物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描述: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刚直清正的政治家、杰出的史学家。他和他所主编的《资治通鉴》,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然而,对其评价(尤其是对司马光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现在该是实事求是地历史地重新研究和评价司马光的时候了。
《资治通鉴》的赏罚原则
作者: 陈甲标  来源:党的生活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赏罚原则  皇位争夺  政治家  李世民  政治行为  惩恶扬善  曹操  《资治通鉴》  汉文帝  公正性原则 
描述:《资治通鉴》通过叙事纪言、论理,多方面地说明了赏罚是治国极其重要的政治行为,是维护和实施国家纲纪的手段.那么怎样正确地实行赏罚呢?《资治通鉴》展示了如下原则.l、严肃性原则.历史上有为的政治家都极其
司马光诞生地考
作者: 胡昭曦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北宋时期  史学家  中国政治思想史  重要人物  历史人物  地方史  中国史学史  司马光  光山县 
描述: 历史上有众多的人物,要把每个历史人物的诞生地点都弄清楚,这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然而有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的诞生地却必须弄清楚。司马光(1O19—1086)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
从司马池《行色》一诗看宋初诗人对宋诗特征的探索
作者: 高平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历史学家  政治家  著作郎  宋诗  宋初  司马光  光山县 
描述:司马池(980—1041),字和中,夏县(今属山西)人,为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之父。真宗景德二年(1005)进士,授永宁主簿,后为建德郫县尉、知光山县,治绩著声朝野,于天禧五年(1021)迁秘书省著作郎,继而复兼监察安丰(今安徽寿县南、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