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司马光入地
作者: 顾建平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学家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西京  御史台  北宋 
描述: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一生兢兢业业,廉洁俭朴。1071年(熙宁4年),司马光到西京(即今洛阳)御史台任职,从此致力于《资治通鉴》的编写。这部巨著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司马光家只有几间面积很
由“司马光砸缸”看逆推法
作者: 赵钦荣  来源:语数外学习·七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理想  童年时期  史学家  殊途同归  逆推法  司马光 
描述: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童年时期“砸缸救人”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他的独到之处就是非常善于变通.当“从水缸里把人拉出来”(使人离开水)不能办到时,便立即想出“从水缸下部放水”,“使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研究
作者: 林嵩 安平秋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鉴》  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史学家  《资治通鉴》  宋元之际  专题研究 
描述: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所作的《资治通鉴音注》与《通鉴释文辩误》,是“《通鉴》学”与古典传注学方面的名著,世称“胡注”;本文是对“胡注”所作的专题研究。陈垣先生的《通鉴胡注表微
司马光上书辞赏
作者: 刘军  来源:先锋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夏  休息室  谏院  政治家  宁静  北宋时期  史学家  朝廷  司马光  争议 
描述: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政治家。宋英宗即位后不久的一天,天刚蒙蒙亮,还是万籁俱寂之时,平日里宁静的待漏院,也就是百官上朝的休息室里,一场争议悄然而起。知谏院司马光慷慨陈词:"西夏边衅已久,朝廷耗资巨大,皇上刚登大位,不宜耗巨资赏赐百官。"
司马光的为官智慧
作者: 楼明贤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政治家  史学家  《训俭示康》  司马光  传统美德  分界线  奢侈浪费 
描述:古文《训俭示康》是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先生写给他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基本官德。古人“廉俭”并称,俭易廉,奢易贪。俭和奢是廉和贪的起始点和分界线。司马光秉承清白家风,不
一生勤俭的司马光
作者: 北禾  来源:党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勤俭  政治家  北宋时期  史学家  少年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描述: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史学家、大政治家。他一生有三件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少年时期击瓮救友,中年以后主编了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晚年以残病之身上朝执政,不消半年时光便把
司马光书礼传家
作者: 王震亚 春秋  来源:中国火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学家  读书人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儿子  爱护  书籍  北宋 
描述: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了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
由“司马光砸缸”看逆推法
作者: 赵钦荣  来源: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政治家  史学家  池塘  逆推法  比赛  司马光  解析  逆向思维  乒乓球 
描述: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童年时期"砸缸救人"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他的独到之处就是非常善于变通当"从水缸里把人拉出来"(使人离开水)不能办到时,便立即想出"从水缸下部放
快快和妈妈读《资治通鉴》
作者: 郑春霞  来源:家庭教育(中小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史记》  史学家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妈妈  司马光  中国史学 
描述:《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史实。这部书里面,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供统治者鉴借。宋神宗认为
《资治通鉴》胡注地名校正一则
作者: 祁剑青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读过程  胡三省  史学家  地名  宋元之际  武帝  曹魏  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十年 
描述:历代对于《资治通鉴》的注释,以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注最为经典。然其流传已久,传抄刻印,难免致误。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发现一地名讹误之处。备注如下: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卷138《齐纪四》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载:"壬寅,魏主至肆州,(胡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