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范祖禹与《资治通鉴》
-
作者:
周原孙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史料记载 史学家 治平 熙宁 通史 历史真实 司马光 范祖禹 编年体
-
描述:《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354卷,囊括上起战国,下迄五代的1362年的历史。《通鉴》包罗宏富,卷帙浩繁。它是由司马光主编,刘(分攵)、刘恕、范祖禹等协助,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的。作为司马光的助手之一,范祖禹在编写《通鉴》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过去讲《通鉴》时,往往只谈司马而少谈范与刘,这是有违历史真实的。对此,本文试评述之。
-
范祖禹与《资治通鉴》
-
作者:
周原孙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范祖禹与《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传入日本及其影响
-
作者:
李春光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隋唐时期 日本学者 政治思想 司马光 编年体 北宋王朝 文化典籍 正统论 史书
-
描述:《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用编年体撰写的通史。它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费时十九年而完成的长篇巨著。这部史书有许多特点和优点,为我国历代史家所称道,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对日本史学的发展及其政治思想以巨大的影响。《资治通鉴》完成于1085年,这部书传到日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北宋以前的隋唐时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黄金时期。中国大量的文化典籍畅通无
-
读《资治通鉴译注》(战争卷)
-
作者:
蓝天海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南齐书 旧唐书 史书体例 七国之乱 主要表现 司马光 战争 我国古代 史家
-
描述:我国古代史家素重文笔,曾巩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史书应做到“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把史书的“文”,与“明”、“道”、“智”相并列,意即文笔与观点、内容、编纂等等,都是有着同样重要的。刘知几说史有三长。他所说的“才”,与文笔也有很大的关系。章学诚在《史德》篇中,也说“非才无以善其文”,明确指出了文笔生动与否乃是表现史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史书的文笔,主要表现在写入能否使读者如见其面,写事能否使读者如临其境。特别是对于历史上那种波澜壮阔的战争场
-
《资治通鉴》研究
-
作者:
邬国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资治通鉴
-
描述:《资治通鉴》研究
-
光山县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
作者:
梁留科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系统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
描述:本文以系统的观点,使用层次分析、结构与功能关系分析等方法,对光山县土地利用系统作一初步探讨。
-
耕地需求预测研究——以河南省光山县为例
-
作者:
王万茂 潘文珠 来源:资源开发与市场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需求预测 耕地与人口 粮食总产量 人均耕地 预测方法 预测误差 光山县 耕地面积 发展趋势 河南省
-
描述:如何预测未来耕地面积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拟应用河南省光山县的具体资料,就此课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耕地需求预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众所周知,粮食人均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受制于人均耕地占有量。当今世界上10个人均占有粮食超过500kg的国家,人均耕地都超过世界平均数(4.9亩);其中人均占有粮食超过1000kg的国家,人均占
-
耕地面积需求预测
-
作者:
王万茂 潘文珠 来源:预测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平均数 耕地预测 需求预测 预测方法 人均耕地 预测误差 当今世界 光山县 耕地面积变化
-
描述:一、耕地需求预测的必要性众所周知,粮食人均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粮食产量则与耕地面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今世界上十个人均占有粮食超过干斤的国家,人均耕地都超过世界平均数4.9亩,其中人均占有粮食超过2000斤的国家,人均占
-
论黄君孟铜器群
-
作者:
刘翔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铜器群 文博单位 墓葬 工作人员 郭沫若 春秋时期 光山县 两周金文 河南省 出土
-
描述:最先对黄国铜器进行收集介绍和研究的是郭沫若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935年出版,1958年重印),该书收录的四件黄器中,只有一件清宫旧藏的黄孙子傒君叔单鼎,传说出土于黄国故城所在的潢川县境。解放以来,黄国铜器的有发现。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九八三年四月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春秋时期墓葬出土的黄君孟铜器群。我曾参观该墓葬的发掘现场,仔细观察了全部铜器,并在当地文博单位的工作人员协助下对其中二十六件铜器附著的铭文拓片手摹一过。现在就这批黄国铜器谈谈自已的意见,提供大家讨论。
-
要凭质量上稿
-
作者:
谢万柏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讯组 青年农民 部队 新闻单位 质量 报刊 光山县 通讯员 稿子 河南省
-
描述: 我是一名通讯员,是从部队回河南省光山县人武部通讯组工作的,刚回来时,先后给省以上报刊、电台寄过30多篇稿子,但都如石沉大海。一度很灰心,不想再写了。后来,在同志们的热心帮助下,我总结出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稿件的质量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