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1743)
报纸 (1232)
图书 (679)
学位论文 (90)
新闻 (35)
会议论文 (14)
图片 (5)
视频 (4)
按栏目分组
司马光文献 (2980)
经济发展 (782)
地方文化 (29)
地方动态 (6)
地方名仕 (5)
按年份分组
2017 (507)
2016 (296)
2015 (334)
2014 (363)
2013 (322)
2012 (199)
2011 (148)
2010 (204)
2009 (181)
2008 (119)
2007 (101)
2006 (91)
2005 (92)
2004 (129)
2003 (55)
2002 (64)
2001 (41)
2000 (55)
1999 (37)
1998 (25)
1997 (33)
1996 (31)
1995 (25)
1994 (29)
1993 (15)
1992 (15)
1991 (24)
1990 (21)
1989 (15)
1988 (11)
1987 (23)
1986 (30)
1985 (29)
1984 (15)
1983 (10)
1982 (14)
1981 (11)
1980 (8)
1979 (7)
1978 (1)
1976 (4)
1973 (1)
1971 (1)
1968 (1)
1966 (1)
1965 (3)
1964 (3)
1963 (3)
1962 (1)
1961 (3)
1960 (2)
1959 (1)
1958 (1)
1957 (1)
1956 (18)
1947 (2)
1944 (1)
1941 (1)
1938 (2)
1937 (5)
1936 (8)
1935 (4)
1934 (2)
1933 (1)
1929 (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39)
北京:中华书局 (38)
南方都市报 (37)
邮政周报 (28)
月读 (26)
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22)
厦门晚报 (20)
山西日报 (20)
光明日报 (18)
中国集邮报 (16)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16)
黄河晨报 (15)
人民日报 (12)
劳动午报 (12)
洛阳日报 (12)
学习时报 (12)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2)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2)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12)
南方周末 (11)
解放日报 (11)
北京:长城出版社 (11)
领导文萃 (10)
上海商报 (10)
中华读书报 (10)
新民晚报 (10)
汴梁晚报 (10)
广州日报 (10)
乡村科技 (9)
政府法制 (9)
中国商报 (9)
北京日报 (9)
人民日报海外版 (9)
太原日报 (9)
北京青年报 (9)
运城日报 (9)
中国纪检监察报 (9)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9)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运城学院学报 (8)
吉林日报 (8)
新民晚报美国版 (8)
中老年时报 (8)
兰台世界 (7)
史学月刊 (7)
中国邮政报 (7)
深圳特区报 (7)
临汾日报晚报版 (7)
信阳晚报 (7)
洛阳晚报 (7)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7)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7)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7)
西安晚报 (6)
钱江晚报 (6)
中国文化报 (6)
通辽日报 (6)
北京晨报 (6)
鹤壁日报 (6)
扬子晚报 (6)
生活晚报 (6)
新华每日电讯 (6)
羊城晚报 (6)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6)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6)
长春:长春出版社 (6)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6)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6)
河南科技(乡村科技) (5)
中原文物 (5)
妇女生活 (5)
黑龙江史志 (5)
社区 (5)
各界 (5)
南湖晚报 (5)
河南日报 (5)
南宁日报 (5)
开封日报 (5)
信阳日报 (5)
老年生活报 (5)
北京:华龄出版社 (5)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5)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5)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5)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5)
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5)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5)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5)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5)
宋史研究论丛 (4)
共鸣 (4)
文教资料 (4)
先锋队 (4)
文史博览 (4)
思维与智慧 (4)
中国艺术报 (4)
京华时报 (4)
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 (4)
南京日报 (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4)
辽沈晚报 (4)
民主与法制时报 (4)
侨报 (4)
解放军报 (4)
甘肃日报 (4)
华夏时报 (4)
株洲日报 (4)
每日新报 (4)
三晋都市报 (4)
九华晨刊 (4)
焦作晚报 (4)
济南日报 (4)
大河报 (4)
北方新报 (4)
新快报 (4)
松原日报 (4)
安阳日报 (4)
大江晚报 (4)
北方时报 (4)
文摘报 (4)
中国劳动保障报 (4)
东方早报 (4)
中国组织人事报 (4)
新疆日报 (4)
长沙:岳麓书社 (4)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4)
合肥:黄山书社 (4)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4)
北京:线装书局 (4)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4)
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4)
北京:团结出版社 (4)
商务印书馆 (4)
半月选读 (3)
创新作文(初中版) (3)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晋阳学刊 (3)
文献 (3)
民生周刊 (3)
四川教育 (3)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3)
国学 (3)
人才资源开发 (3)
党的生活 (3)
我们爱科学 (3)
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小学版) (3)
杂文月刊(上半月原创版、下半月文摘版) (3)
中国纪检监察 (3)
民间传奇故事 (3)
老同志之友 (3)
文史天地 (3)
百家讲坛 (3)
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3)
中国民族报 (3)
山西政协报 (3)
黑龙江邮电报 (3)
教师报 (3)
教育信息报 (3)
天天新报 (3)
城市快报 (3)
半岛晨报 (3)
长江商报 (3)
大众日报 (3)
人民法院报 (3)
现代快报 (3)
上海文汇报 (3)
天天商报 (3)
河北日报 (3)
沈阳日报 (3)
牛城晚报 (3)
湛江日报 (3)
南国都市报 (3)
吉林工人报 (3)
寿光日报 (3)
平原晚报 (3)
太原晚报 (3)
山西晚报 (3)
半岛都市报 (3)
武进日报 (3)
张家口晚报 (3)
都市快报 (3)
绍兴晚报 (3)
湖南工人报 (3)
宿迁晚报 (3)
发展导报 (3)
珠江晚报 (3)
华兴时报 (3)
东方烟草报 (3)
皖南晨刊 (3)
北京晚报 (3)
滕州日报 (3)
新商报 (3)
云南信息报 (3)
检察日报 (3)
生活晨报 (3)
长江日报 (3)
义乌商报 (3)
新乡日报 (3)
燕赵老年报 (3)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3)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3)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3)
成都:天地出版社 (3)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3)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3)
武汉:武汉出版社 (3)
北京:文物出版社 (3)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3)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3)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3)
北京:北京出版社 (3)
北京:学习出版社 (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
中国审计 (2)
语文月刊 (2)
作文周刊(小学高年级版) (2)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版) (2)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
学习之友 (2)
史学情报 (2)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 (2)
安徽史学 (2)
文史博览(文史) (2)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
金田 (2)
优秀童话世界 (2)
文理导航(阅读与作文) (2)
中国地名 (2)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
天天爱学习(四年级) (2)
思想 (2)
东京文学 (2)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 (2)
大阅读(高中版) (2)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
天天爱学习(一年级) (2)
领导科学论坛 (2)
党建文汇(下半月) (2)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
晚报文萃 (2)
龙门阵 (2)
儿童音乐 (2)
江西社会科学 (2)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2)
小读者 (2)
中国人大 (2)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
青年博览 (2)
今日文摘 (2)
海内与海外 (2)
乡镇论坛 (2)
初中生世界 (2)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
养生保健指南(饮食与健康) (2)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
小学教学研究 (2)
创造 (2)
北方文学 (2)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生活时报 (2)
山西经济日报 (2)
青海科技报 (2)
天水日报 (2)
民营经济报 (2)
中国贸易报 (2)
北京科技报 (2)
市场信息报 (2)
福建日报 (2)
中国财经报 (2)
中国审计报 (2)
中国绿色时报 (2)
中国档案报 (2)
江西中医学院报 (2)
渤海早报 (2)
中国新闻出版报 (2)
长春晚报 (2)
经济参考报 (2)
福州晚报 (2)
燕赵都市报 (2)
嘉兴日报 (2)
湖北日报 (2)
社科新书目 (2)
桂林晚报 (2)
青年时报 (2)
今日高密 (2)
中国企业报 (2)
现代金报 (2)
收藏快报 (2)
城市金融报 (2)
泰州晚报 (2)
台州晚报 (2)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
陕西工人报 (2)
常州日报 (2)
衡阳日报 (2)
江阴日报 (2)
苏州日报 (2)
十堰晚报 (2)
生活报 (2)
鄂尔多斯晚报 (2)
新晚报 (2)
三秦都市报 (2)
科学时报 (2)
郑州日报 (2)
濮阳日报 (2)
深圳青少年报 (2)
城市信报 (2)
中国教师报 (2)
阳光报 (2)
铜川日报 (2)
海西晨报 (2)
上饶晚报 (2)
绵阳晚报 (2)
世界报 (2)
浙江法制报 (2)
天津日报 (2)
合肥晚报 (2)
中山商报 (2)
安徽商报 (2)
法制晚报 (2)
南阳日报 (2)
聊城晚报 (2)
山西法制报 (2)
人力资源报 (2)
抚州日报 (2)
贵州都市报 (2)
乌兰察布晚报 (2)
鄂尔多斯日报 (2)
沧州晚报 (2)
三江都市报 (2)
白城日报 (2)
金陵晚报 (2)
中国石油报 (2)
宿迁日报 (2)
潜江日报 (2)
中国妇女报 (2)
先驱报 (2)
齐鲁晚报 (2)
黄海晨刊 (2)
平顶山晚报 (2)
长春日报 (2)
新闻晨报 (2)
文艺报 (2)
宁夏日报 (2)
揭阳日报 (2)
铜仁日报 (2)
毕节日报 (2)
马鞍山日报 (2)
济源日报 (2)
克拉玛依日报 (2)
人民代表报 (2)
河津风采 (2)
淮海商报 (2)
河南工人日报 (2)
潮州日报 (2)
内蒙古科技报 (2)
青海法制报 (2)
山西商报 (2)
中山日报 (2)
衡阳晚报 (2)
百色早报 (2)
联合日报 (2)
今晚报 (2)
文汇读书周报 (2)
北京:改革出版社 (2)
世界书局 (2)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2)
北京:蓝天出版社 (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
北京:华文出版社 (2)
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2)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
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2)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
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
南京:凤凰出版社 (2)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
北京:作家出版社 (2)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
台湾商务印书馆 (2)
郑州:大象出版社 (2)
北京:朝华出版社 (2)
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2)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2)
天津:新蕾出版社 (2)
县交通运输局 (2)
光山县电视台 (2)
开心学语文(小学版) (1)
芝麻开门(益智阅读) (1)
小作家选刊(小学版) (1)
新智慧(文摘版) (1)
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 (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1)
知识窗(往事文摘) (1)
中外童话画刊(童话与成长) (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版) (1)
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1)
杂文选刊(中旬版) (1)
健身科学 (1)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 (1)
下一代英才 (1)
经典阅读(小学版) (1)
幽默小读者 (1)
天天爱学习(三年级) (1)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1)
杂文选刊(职场版) (1)
湖北招生考试 (1)
初中生必读 (1)
学苑创造:A版 (1)
小学生作文(低年级) (1)
杂文选刊(上半月) (1)
杂文选刊·上旬刊 (1)
现代企业 (1)
求学(高分作文) (1)
课外语文 (1)
兰台世界(下旬) (1)
商务时报 (1)
新课程学习(上) (1)
上海教育(小学版) (1)
现代班组 (1)
作文周刊(初一·人教·同步辅导版) (1)
农家科技 (1)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1)
初中生学习指导(初一版) (1)
山西文献 (1)
文汇月刊 (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1)
文物世界 (1)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1)
新课程学习(上旬) (1)
伦理学研究 (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1)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1)
理论月刊 (1)
课程教育研究 (1)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1)
广西市场与价格 (1)
新课程实验教材小一语文教案设计合订本 (1)
今日山西 (1)
现代商业银行 (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开心阅读与写作 (1)
高中生之友(高考版) (1)
甘肃教育 (1)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1)
作文周刊(小学低年级版) (1)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铜仁学院学报 (1)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1)
新一代 (1)
语文教学通讯 (1)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上旬刊) (1)
作文之友(小学版) (1)
群文天地 (1)
作文100分 (1)
养生月刊 (1)
作文周刊(综合版) (1)
快乐语文(下旬) (1)
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阅读(中学版) (1)
高中生之友 (1)
初中生学习 (1)
头等舱 (1)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1)
教育探索 (1)
兰台内外 (1)
中外童话故事 (1)
法制与经济 (1)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1)
求学(高分作文版) (1)
读读写写 (1)
山西青年 (1)
读写算 (1)
建筑史 (1)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1)
孔子研究 (1)
管理学文摘 (1)
吉林教育 (1)
江苏卫生保健 (1)
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版) (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第二课堂 (1)
政工学刊 (1)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1)
公关世界(上半月) (1)
芙蓉 (1)
党员干部之友 (1)
故事作文 (1)
复印报刊资料(精神文明导刊) (1)
共产党人 (1)
青春岁月 (1)
启迪与智慧(少年彩图版) (1)
开心学堂(四年级语文) (1)
刊授党校 (1)
群众(决策资讯) (1)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版) (1)
世纪之星(交流版) (1)
第二课堂(A) (1)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1)
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1)
高中生 (1)
中国农村金融 (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艺术品鉴 (1)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1)
华人时刊(校长) (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1)
炎黄世界 (1)
华夏关注 (1)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都市家教(下半月) (1)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辅导员 (1)
大家健康(营养与健康) (1)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教育文汇 (1)
老人春秋 (1)
意林(作文素材) (1)
经济视野 (1)
新校园(中旬刊) (1)
博物 (1)
传奇故事(恋恋中国风) (1)
中国工会财会 (1)
传奇故事(上旬) (1)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
芳草(经典阅读) (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小学生导读 (1)
漫画月刊(哈版) (1)
唯实 (1)
先锋队(下旬刊) (1)
书摘 (1)
山东青年 (1)
老友 (1)
小学阅读指南(低幼版)1-2年级 (1)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1)
小小说月刊 (1)
语文周报(教研版) (1)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1)
情感读本 (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临沂大学学报 (1)
中学生百科 (1)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1)
浙江学刊 (1)
中学生百科(高中学习) (1)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1)
北方人 (1)
湖北社会科学 (1)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1)
现代阅读 (1)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1)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1)
唐都学刊 (1)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1)
河北水利 (1)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1)
东方文化周刊 (1)
武陵学刊 (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1)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1)
华声 (1)
学苑教育 (1)
纳税 (1)
北方文学(下旬刊) (1)
意林(少年版) (1)
作文与考试(小学版) (1)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1)
领导月读 (1)
江淮法治 (1)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1)
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 (1)
北京教育(普教版) (1)
少先队小干部 (1)
未来英才 (1)
辅导员(上旬刊)(少先队工作) (1)
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 (1)
政协天地 (1)
数字化用户 (1)
中华传奇(人物版) (1)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1)
天天爱学习 (1)
党建文汇(下) (1)
小百科(低年级版) (1)
共产党员(辽宁) (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
北方文学(下) (1)
国家人文历史 (1)
北方文学(下旬) (1)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1)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 (1)
税务研究 (1)
夕阳红 (1)
美术 (1)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1)
党员生活(湖北) (1)
老年博览 (1)
大众文摘 (1)
西江文艺 (1)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1)
读书文摘(上半月) (1)
小学语文教学 (1)
老年博览(上半月) (1)
中老年健康 (1)
新青年(朋友) (1)
新青年(珍情) (1)
大家健康·营养与健康 (1)
小读者(爱读写) (1)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1)
故事大王 (1)
中华建筑报 (1)
中国经济时报 (1)
中国人事报 (1)
经理日报 (1)
健康报 (1)
广东公安报 (1)
中国文物报 (1)
安徽青年报 (1)
金融时报 (1)
今日商报 (1)
闽南日报 (1)
中国房地产报 (1)
中国黄金报 (1)
咸宁日报 (1)
现代教育报(校长周刊) (1)
上海金融报 (1)
书法报 (1)
四川日报 (1)
焦作日报 (1)
中国县域经济报 (1)
塔里木报 (1)
音乐周报 (1)
教育时报 (1)
大理日报 (1)
中国幼儿教育周刊 (1)
中国电影报 (1)
安庆日报 (1)
中华新闻报 (1)
医药经济报 (1)
西部时报 (1)
江苏经济报 (1)
中华合作时报 (1)
广西日报 (1)
中国包装报 (1)
人民武警 (1)
莱芜日报 (1)
大众科技报 (1)
山东邮电报 (1)
教育导报 (1)
中国改革报 (1)
云南日报 (1)
人民政协报 (1)
中国保险报 (1)
科学导报 (1)
鲁中晨报 (1)
科技新书目 (1)
桓台大众报 (1)
齐鲁石化报 (1)
东营日报 (1)
新京报 (1)
福州日报 (1)
劳动报 (1)
邢台日报 (1)
大丰日报 (1)
哈尔滨日报 (1)
武汉晚报 (1)
无锡日报 (1)
新三门 (1)
华商报 (1)
成都商报 (1)
江西日报 (1)
今日晚报 (1)
贵阳日报 (1)
黑龙江晨报 (1)
姑苏晚报 (1)
保定晚报 (1)
辽沈晚报阜新版 (1)
城乡导报 (1)
城市晚报 (1)
济南时报 (1)
北方周末报 (1)
南阳晚报 (1)
厦门日报 (1)
中国石化报 (1)
呼和浩特晚报 (1)
石油商报 (1)
宜兴日报 (1)
黔东南日报 (1)
太仓日报 (1)
体坛周报 (1)
肇庆都市报 (1)
梧州学院 (1)
重庆日报 (1)
黄河口晚刊 (1)
益阳日报晚报版 (1)
内江日报 (1)
老年日报 (1)
红河日报 (1)
處州晚报 (1)
靖江日报 (1)
湖南日报 (1)
文汇学人 (1)
双薪盐都报 (1)
楚天金报 (1)
作家文摘报 (1)
华东旅游报 (1)
中华工商时报 (1)
绍兴日报 (1)
汕头特区晚报 (1)
白银日报 (1)
中国科学报 (1)
江城日报 (1)
鞍山日报 (1)
扬州时报 (1)
西南交大报 (1)
扬州晚报 (1)
江南晚报 (1)
企业家日报 (1)
今日宁海 (1)
云南大学报 (1)
赣州晚报 (1)
长白山日报 (1)
青岛早报 (1)
西部晨风 (1)
青岛日报 (1)
扬州日报 (1)
四平日报 (1)
西藏商报 (1)
娄底晚报 (1)
武陵都市报 (1)
巴中晚报 (1)
红山晚报 (1)
创业导报 (1)
中国新闻 (1)
深圳都市报 (1)
北方法制报 (1)
城市早8点 (1)
怀化日报 (1)
唐山晚报 (1)
北海晚报 (1)
营口日报 (1)
西海都市报 (1)
余姚日报 (1)
东海日报 (1)
河池日报 (1)
兰江导报 (1)
金华晚报 (1)
太行日报 (1)
乌兰察布日报 (1)
燕赵晚报 (1)
安徽日报农村版 (1)
新华日报 (1)
今日安阳县 (1)
梅州日报 (1)
重庆晚报 (1)
郑州晚报 (1)
辽宁日报 (1)
无锡商报 (1)
清徐报导 (1)
池州日报 (1)
漯河日报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丽水日报 (1)
贵州日报 (1)
法治新报 (1)
武汉晨报 (1)
燕都晨报 (1)
吉首大学报 (1)
西江日报 (1)
闽北日报 (1)
保定日报 (1)
周末报 (1)
都市消费晨报 (1)
生活日报 (1)
盐阜大众报 (1)
山西市场导报 (1)
颍州晚报 (1)
民族日报 (1)
珠海特区报 (1)
金城灵宝 (1)
淇河晨报 (1)
周口晚报 (1)
皖北晨刊 (1)
如皋动态 (1)
恩施晚报 (1)
重庆日报农村版 (1)
新黄岛 (1)
新安晚报 (1)
皖江晚报 (1)
南通日报 (1)
新侨报 (1)
蚌埠日报 (1)
咸阳日报 (1)
荆门日报 (1)
浙江老年报 (1)
人民公安报 (1)
南国今报 (1)
南方农村报 (1)
乌鲁木齐晚报 (1)
科技鑫报 (1)
各界导报 (1)
南国早报 (1)
涟水快报 (1)
山东法制报 (1)
河北青年报 (1)
吴忠日报 (1)
环湖晨刊 (1)
北海日报 (1)
快乐老人报 (1)
新疆都市报 (1)
辽宁职工报 (1)
廊坊日报 (1)
西北工大报 (1)
清远日报 (1)
江淮晨报 (1)
滨海时报 (1)
海南日报 (1)
嘉峪关日报 (1)
北部湾晨报 (1)
包河 (1)
河南商报 (1)
兰州日报 (1)
中卫日报 (1)
佛山日报 (1)
南岛晚报 (1)
精神文明报 (1)
海安日报 (1)
柳州日报 (1)
中国剪报 (1)
宝安日报 (1)
中国海洋大学报 (1)
大同日报 (1)
常德日报 (1)
广元晚报 (1)
国际旅游岛商报 (1)
成都日报 (1)
河北科技报 (1)
南京晨报 (1)
山西农民报 (1)
宝鸡日报 (1)
三明日报 (1)
大河健康报 (1)
山东科技报 (1)
仙桃日报 (1)
岳阳日报 (1)
阳泉日报 (1)
中国旅游报 (1)
宜宾晚报 (1)
I时代报 (1)
潇湘晨报 (1)
库尔勒晚报 (1)
南宁晚报 (1)
山西青年报 (1)
包头日报 (1)
河南工人报 (1)
海东时报 (1)
华西都市报 (1)
高邮日报 (1)
河南法制报 (1)
内蒙古日报 (1)
精品导报 (1)
甘南日报 (1)
盐城晚报 (1)
今晨6点 (1)
云阳报 (1)
劳动者报 (1)
学生导报初中周刊 (1)
定州日报 (1)
抚顺矿工报 (1)
朔州日报 (1)
黄河时报 (1)
天中晚报 (1)
莱西市情 (1)
茂名日报 (1)
邯郸晚报 (1)
江海晚报 (1)
陕西农村报 (1)
武汉科技报少年科普 (1)
京九晚报 (1)
华东交大报 (1)
深圳商报 (1)
承德晚报 (1)
许昌晨报 (1)
上海中华书局 (1)
上海:中华书局 (1)
文化图书公司 (1)
株式会社同朋舍 (1)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
古籍出版社 (1)
北京:京华出版社 (1)
求实出版社 (1)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1)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1)
西安:三秦出版社 (1)
武汉:崇文书局 (1)
太原:三晋出版社 (1)
重庆:重庆出版社 (1)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1)
江苏少年出版社 (1)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
北京:海豚出版社 (1)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
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
南京:译林出版社 (1)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
北京:人民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
北京:东方出版社 (1)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1)
昆明:晨光出版社 (1)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
北京:金城出版社 (1)
沈阳:沈阳出版社 (1)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1)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1)
明文书局 (1)
国家文艺基金会 (1)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1)
郑州:海燕出版社 (1)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 (1)
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
文字改革出版社 (1)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
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
阿图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 (1)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
北京:华夏出版社 (1)
武汉:长江出版社 (1)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1)
长春:吉林出版社 (1)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
青岛:青岛出版社 (1)
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1)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1)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1)
北京:同心出版社 (1)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1)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1)
北京:金盾出版社 (1)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
北京:海潮出版社 (1)
太原:希望出版社 (1)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中央书店 (1)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
儿童书局 (1)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
龙山水管局 (1)
县物价管理办公室 (1)
相关搜索词
《丁万明评说<资治通鉴〉之纵横捭阖》出版
作者: 却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却咏梅)对于今天的绝大多数人而言,究竟该如何阅读《资治通鉴》这样的史学巨著呢?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教授丁万明认为:“遵循史圣司马迁的方法,以人物为中心,是今人阅读《资治通鉴》的相对捷径。”近日,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丁万明评说〈资治通鉴〉之纵横捭阖》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该书由人民出版社与中央电视
我们的思想品德书怎样才畅销?
作者: 王珺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畅销书  《麦琪的礼物》  圣经故事  美德  修昔底德  人心不古  思想品德  亨利五世  《理想国》  司马光砸缸 
描述:这个问题缘自一本美国的畅销书── 《美德书》。这是一本与心灵有关的书,编著者 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在书中用上百 篇寓言、诗歌、传说、圣经故事、随笔、小说,阐 释了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 实、忠诚、自律这些人类最基本的美德。据说, 这本书出版不久便开始长踞美国《纽约时报 书评》畅
全文:

这个问题缘自一本美国的畅销书── 《美德书》。这是一本与心灵有关的书,编著者 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在书中用上百 篇寓言、诗歌、传说、圣经故事、随笔、小说,阐 释了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 实、忠诚、自律这些人类最基本的美德。据说, 这本书出版不久便开始长踞美国《纽约时报 书评》畅销书排行榜,之后被译成多种文字风 靡世界各地。现在,《美德书》中文简体字本已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翻译出版,使我们得以一 睹这本美国畅销书的“芳容”,也促使我们反 思我们的品德教育读物。$$ 在美德正被现代人于忙碌的生活中渐渐 淡忘的今天,一本讲道德的书成为畅销书显 得颇具意味。翻开近800页厚的《美德书》,我 们看到圣经故事、伊索寓言,看到亚里士多德 的《修辞术》、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看到欧 ·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修昔底德的《在伯里 克利葬礼上的演说》……对,就是这些对西方 人来说老掉牙的故事,吸引着 成人们追忆自己的儿时时光, 并乐意把它们讲给自己的孩 子听。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说:“开一 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都是最重要的…… 年轻时形成的观念是很难消除和改变的, 因此,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是 美德的典范……”这正是《美德书》的出发 点,在它精美的腰封上赫然写着“送给孩 子的最好礼物”。$$ 回到我们的问题,《美德书》的畅 销一方面是它“关注困境中的美国人” 的立意,另一方面则在于它不带说教色 彩的活泼形式,我们的思想品德书为什 么不畅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类题 材的书往往堆积了太多的大道理,难以 真正打动孩子。事实上,我们有着丰厚 的道德传统,孔融让梨、车胤囊萤、孙 康映雪、司马光砸缸救人、大禹治水三 过家门而不入……这些曾经家喻户晓的 故事对现代人的影响却已经越来越少, 我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时却对孩子 的道德教育手足无措。 《美德书》中阐释了人类 作为一个整体所共同推崇 的基本美德,但毕竟,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 美德中还包含着不同的内容,什么时候,我们能有 一本既为孩子津津乐道又能指导孩子知行的“东 方美德宝典”?$$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和继承美德的过程就是 构筑和寻找“家园”的过程,对成人来说,重温 这些美德也就踏上了“回家”之路。一本好的思 想品德书应该是最适合亲子共读的书,想想吧, 在夜晚。一家人于温柔的灯光下轻声诵读那些古 老的篇章,温习人类本性中永恒的美德,这是何等 美妙的情景?慢慢地,人们的目光澄澈,人们的心 地纯净……

从圣人之礼到全民娱乐,再到依稀消亡
作者: 刘铁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淳于髡  礼仪式  娱乐  儿童游戏  箭杆  礼节  网络游戏  司马光  圣人  宴会 
描述:编者按$$《人文天下·文史》自今日起开辟“古代儿童游戏”栏目,刊登文章摘要介绍古代的儿童游戏。目的是提醒大家思考,我们还能像古人那样单纯地又是全面地快乐吗?还想告诉沉迷在电脑世界的现代人,游戏、快乐可以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在古代的游戏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躯体、精神同样重要。$$古代的游
全文:

编者按$$《人文天下·文史》自今日起开辟“古代儿童游戏”栏目,刊登文章摘要介绍古代的儿童游戏。目的是提醒大家思考,我们还能像古人那样单纯地又是全面地快乐吗?还想告诉沉迷在电脑世界的现代人,游戏、快乐可以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在古代的游戏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躯体、精神同样重要。$$古代的游戏启迪着一种生活智慧。而在网络游戏、聊天等一些让现代儿童沉迷忘返的虚拟方式中,古人在游戏中所享受到的快乐早已不再。$$今天,古代儿童的游戏正在不断消亡着。$$愿读者和我们一起打开泛黄的书本,追寻古人的记忆,写下关于某一个古代儿童游戏的故事,开始一段快乐之旅。您的参与将使这个栏目体现更多的含义。来稿请寄yang129@263.net。$$栏目开始之前,我们再重温一点关于儿童游戏的知识。$$古代游戏也称嬉戏,是古代儿童体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七八岁以上的贵族儿童在学校除学习识字外,还必须接受舞蹈、射箭、驾车等教育,由此学习礼仪和常识,为进入成年社会作准备。$$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的种类非常丰富,其中除了模仿成年人的体育、生产和战争活动外,还有相当部分是由古代儿童创造并代代传习下来的。$$古代儿童游戏中也体现着一些传统的哲学概念和思想,如“气”、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合一、动静相因相成、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等。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中国古代儿童不仅注意到人体外部的肢体活动,更注意到身体内部机能的锻炼,把人看作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自然界的变化去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投壶是儿时常玩的一种游戏,玩法十分简单:在地上划一个圈,或者划一方格,圈与方格都不大。每个孩子手中抓一把石子,分别站在离圈或方格相等距离的地方,往圈或方格里投石子,谁投入的石子多,谁就是胜者。$$“此游戏已失传”$$偶然翻阅《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看到一种游戏名叫投壶,其玩法竟然与我小时侯常玩的这个游戏相似,只是需要的器具不像我们这样简单罢了。$$但书中加注曰:此游戏已失传。$$在历史的发展中,它的原型的确是消失了,人们也不再玩这样的游戏。但如果能够延伸的话,把此游戏的玩法当作是否消失的凭据,那么儿时的这种“投圈”游戏应该完全来源于此。我现在所做的就是追溯历史,还原儿时游戏之原型。$$由“射礼”演变而来$$投壶最初是从“六艺”中的“射礼”演变而来的。其实在远古时候,人们就已经很重视射箭了。当时如果谁家生了男孩,要在门口挂一张弓,并且取六支箭射向天地四方,表示男孩长大后,要用弓箭征服四方。$$箭,据说由黄帝的大臣牟夷发明。它是在总结和改进石箭镞的基础上制作而成,此时的矢是用人手投掷的。后来,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又发明了弓。弓、箭合为一体,才出现弓箭之称,它与刀、剑相比,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弓矢一器。以弓矢之利,威镇天下。”进而也出现象征礼仪的“射礼”。它来源于六艺中之“射礼”,因而其中渗透着儒家的“礼”。《礼记》中还专门设有投壶之礼。宋代司马光在《投壶新格》一书中曰:“夫投壶闹事,游戏之类,而圣人取之以为礼……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这是后人对投壶之礼意义的积极肯定。周代时,各种大宴会上都要进行射礼。上至天子、诸侯,下及大夫、士,各有不同的射礼仪式。不能参加的人必须“辞以疾”。后来由于设靶射箭费力费时,还需要很大的地方,就用壶替代靶,用短矢代替长箭,改为投壶。$$投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在壶中装满小红豆,使投入的箭杆不会跃出。矢的长度以“扶”(汉制,约相当于四寸)为单位,分五、七、九扶,光线愈暗距离愈远,则所用之矢愈长。$$首先,它要求参加投壶的宾主,包括侍从,都要受礼的约束。“毋怃、毋敖、毋俏立、毋锦言”,即是指不能怠慢、不可傲慢、不得背立、不准谈论他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此乃恭敬谨慎之态度,正是孔子所倡导的“恭近于礼”之意。其次,它的礼节也很繁琐。投壶之前,主客之间要请让三次才能进行。$$投壶时,专有管计数的人面东而立。如果主人投中一次,就从装着记数竹签的器皿里抽出一支,丢在南面;如果客人投中一次,就把竹签丢在北面。最后由记数的人根据双方在南、北地面上得竹签的多少来计算胜负。两签叫一“纯”,一签叫一“奇”。比如,如果主人投中十支,报数时称为“五纯”;如果客人共中九支签,报数时称“九奇”;结果,主人胜客人“一奇”。如果双方得签数相等,叫作“均”,报数时称“左右钧”。这也正符合孔子当年曰“我爱其礼”之目的,即对礼节形式的重视。当年子贡对每年表面形式的祭祀很是不满,认为那是在浪费食物,而孔子对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孔子在这里强调礼仪形式相对于祭祀用的羊来说,更为重要。$$最后,主人要为宾客演奏“狸首”之乐。在儒家那里,礼乐总是合在一起说的,“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至此,整个投壶过程才算完成。$$投壶在春秋末年和战国时代很盛行。春秋末年,晋平公去世,晋昭公即位。晋国是当时诸侯的盟主,齐、郑、卫诸国的国君,都到晋国来祝贺并进行会盟。那时各国政治外交,人们的交谈都是通过委婉的话语表达出来的,通常采用《诗经》之语。在宴会之上,各国国君也通过投壶之语委婉地祝贺晋昭公和表达自己的意思。其中,齐国国君取箭杆祝曰:“寡人中此与君代兴。”此话一方面是祝贺晋昭公国家兴旺,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对晋昭公盟主地位的不服。$$战国时的淳于髡说,在男女杂坐、六博投壶之时,可饮八斗之酒却只有两分醉意。投壶之戏,竟然可以为他助酒性。最为重要的是,他说此话的目的是向齐威王褒扬自己的能力。当时,齐国遭到楚国的攻击,淳于髡临危受命,往赵国请来了十万救兵,楚军闻之,夜引兵而去。回国后,齐威公庆功,宴会之上,问淳于髡喝多少能醉时,淳于髡说了此话。$$演化成纯娱乐的百姓之戏$$《神仙传》曰:“玉女投壶,天为之笑。”意思是说,玉女屡次投壶不中,引起天帝发笑。在礼仪恭敬谨慎的场所为何允许有发笑之声呢?为何渗透着厚重国礼的投壶之戏竟然变得如此轻松欢快了呢?其原因就在于,此地之投壶乃是秦汉以后的投壶之戏。$$秦汉之后,废除射礼,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娱乐。汉武帝最喜投壶,由此也爱屋及乌,即他同样也喜欢善投壶之人。如《西京杂记》上说,当时有一个姓郭的门客,特别喜投壶。因为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返,所以装小豆于壶中,这样矢就不可能跃出。郭舍人改竹为矢,倒掉壶内的小豆,这样就可以激矢令还,一矢百余返,百投百中。汉武帝最喜看他投壶。他每为武帝投壶,也总能得到金帛之赐。$$至今保存的南阳汉画像砖《投壶图》,场合清晰地描绘出当时的投壶情景:画像中部一壶一酒樽,壶内有两矢,樽内有勺。在鼓乐声中,宾主二人正抱矢投壶。投入壶中为胜,投不中者为输,对输者要进行罚酒,由旁边的司射裁判。图左那个彪形大汉好像服输饮酒过量,醉醺醺地瘫地坐着,面部表情很是难看,正被人搀扶离席。中间的二人跪坐两旁,一手怀抱数支矢,一手执一支矢,以壶口为目标,全神贯注,用矢投入。$$以投壶输赢来赌酒,在此投壶才真正成为没有礼节约束的酒令。尽兴而玩,尽兴而喝。$$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雅歌与投壶合而为一,是当时一种高雅的活动。据《太平广记》载:西晋之时的陆机初入洛阳,晚间投宿,与三国魏玄学家王弼的鬼魂相遇。陆机见王弼置于屋内的竟然是投壶和《周易》。此处并非虚拟出来的。一代玄学大师王弼确实喜欢投壶之戏。何劭作王弼传曰:“弼性好弘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三国名士邯郸淳还特意作《投壶赋》献给当时的魏文帝曹丕。魏文帝看后,甚是高兴,赐帛十匹。$$魏晋之后,投壶又增添了许多花样,比如可以闭着眼投壶,隔着屏风投壶。有个叫薛昚惑的人,还可以将壶背在身后,由身前反着投掷,照常能百发百中。$$如此一种暗含政治礼仪的活动竟然开始演化成纯娱乐的百姓之戏,这使一些正宗儒派大为不满。宋朝司马光重订的“投壶新格”,将那些花样删除掉,想使投壶成为“纳民心于中正”的活动。这对于以娱乐为主的百姓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投壶在成为复礼活动的同时,也抹杀了它的娱乐功能,于是渐渐地消失了。其在后代的出现,也是复礼活动的象征,如民国初年四省联军司令孙传芳通过提倡投壶,进而倡导尊孔复礼之风。$$在童年中依稀留存$$虽然投壶游戏消失泯灭了,但是它的玩法把一物投入另一物中,却保留下来了。孩子们可以寻找许多的东西来替代壶与矢,比如,他们可以找一个小篮子或在地上画个圈替代壶,用纸团或石子替代投壶之矢。$$“往日依依今在否?”古人也许无法想到,真正保留他们当年盛行之戏的竟然是一群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孩子。$$这种保存还会持续多久呢?

深刻理解“德才兼备”的时代内涵
作者: 杨叔子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方法与原则  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  时代内涵  文化传承  个人素质  精神追求  创新文化  思维激活  司马光 
描述:○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承文化,而且还要创新文化。一个人的德与才是他的文化的集中凝现。$$○本质上,德也是一种才,是精神的才。德与才是一个人素质不同方面的体现。$$我国培养与选拔高级专门人才有其优良的传统,叫做“德才兼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高级专门人才有严格的要求,叫做“又红又专”。近年来,对大学生的培
全文:

○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承文化,而且还要创新文化。一个人的德与才是他的文化的集中凝现。$$○本质上,德也是一种才,是精神的才。德与才是一个人素质不同方面的体现。$$我国培养与选拔高级专门人才有其优良的传统,叫做“德才兼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高级专门人才有严格的要求,叫做“又红又专”。近年来,对大学生的培养有明确的提法,叫做“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其实,本质一样,归为两点:第一,要有德,也要有才(含智体美),两者兼备,不可缺一;第二,两者决非并列,德应放在才前。对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精辟解释:“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的才能越高强,德与才的这一关系就越密切、越重要。这时,“才”越是体现“德”的凭借,“德”越是率领“才”的统帅;德不仅由才所体现,而且为才所深化、所升华;才不仅由德所率领,而且为德所强化、所激活。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如果只是一般地谈德,谈理想信念,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而脱离了他的专业、他专门的才,就必然流于泛谈。$$人是文化的动物。生物界靠基因遗传而存在,靠基因变异而演化。人类社会靠文化传承而延续,靠文化创新而发展。胡锦涛同志今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十分强调文化的作用。他深刻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沉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承文化,而且还要创新文化。一个人的德与才是他的文化的集中凝现。这里所讲的文化是教育的文化,一般包含知识、思维、方法、原则、精神诸方面。五者之中,知识是基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知识,也就没有文化;思维是关键,失去思维内涵的知识,是僵死的知识;方法是根本,只有经由方法,才可能将由思维激活了的知识付诸实践;原则是精髓,它贯穿并指导着知识、思维、方法;精神最为重要,它融入了知识、思维、方法与原则,成为它们的灵魂。精神就是德,就是追求,追求更真、更善、更美、更新。知识越高深,思维越精邃,方法越有效,原则越明确,而且当精神越高尚时,文化就越先进,由此文化而造就的人才,其素质就越优,其格调就越美,其作用就越好;相反,当精神越卑鄙时,文化就越腐朽,人才的素质就越劣,其格调就越毒,其作用就越坏。可以认为,知识、思维、方法、原则就是才。所以司马光进一步讲:“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无不至矣。”什么在挟才?就是文化的精神、人的追求、人的德!$$我们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知识上,不仅应该宽博,而且要专而尖。专门人才,知识应专;高级人才,知识还应尖。尖,就是攀登与开辟知识的新高峰。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源于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一切创新之源。没有知识经济,就无需学习型社会,没有学习型社会,就无法支撑知识经济的发展。学习首先是学习知识。在思维上,思维要激活知识,使之超越已有的知识,创造未有的知识。思维要独立、独特。要独特,必须有独立;有独立,才可能有独特。要独立思考,决不能人云亦云。在方法上,体现着文化的方方面面,将其付于实践。但要能攻克艰难险阻,开拓创新,真正有付诸实践的方法,必须新鲜而有效。在原则上,原则既贯穿又指导着知识、思维与方法,应该明确而不能含糊、坚定而不可动摇;在专门领域中,攀登险峰,迎战危难,无此原则,就无法夺取最终胜利。$$至于精神,就是追求,就是德。知识、思维、方法、原则,体现、深化与升华着精神、追求、德;精神、追求、德,又统帅、激活与强化着知识、思维、方法与原则。世上没有无才之德,也没有无德之才。本质上,“缺德”是不存在的,问题只是什么样的德而已!本质上,德也是一种才,是精神的才。才能起作用,德何尝不能起作用?固然是精神起的作用,然而可以是更伟大的作用。其实,德与才都是一个人素质在其不同方面的体现。在精神上,体现为德,体现为人格,在智体美诸方面体现为才,体现为能力。素质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彼此既互别互异,又互融互动;才必彰显其德,德必率领其才。强调“德才兼备”,即在于此。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中,精神的污染,追求的堕落,道德的失范,莫不体现在知识、思维、方法与原则上,最集中的体现为各种弄虚作假。这种自以为是最聪明的人,就是毛泽东同志早已嘲笑过的最愚蠢的人。有一句名言: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背离诚实,终必失败;背离得越远,将失败得越惨。$$胡锦涛同志多次在有关讲话中,指出了我们民族文化是饱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的,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他一再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自强不息”,只有这样的精神追求,才有可能去创新;要能创新,必须要“自强不息”。(作者为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

孩子,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跑!
作者: 郝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新颖性  独创性  创造力  犯错误  创造性思维  变通性  流畅性  司马光  生物进化论 
描述:创造性思维并不神秘,它的两个最主要特征就是首创性和新颖性。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爱迪生发明灯泡到微软的Windows视窗软件都体现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而孩子发现了一种更为便捷的解题方法,或者通过独特的视角表现出对事物的
全文:

创造性思维并不神秘,它的两个最主要特征就是首创性和新颖性。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爱迪生发明灯泡到微软的Windows视窗软件都体现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而孩子发现了一种更为便捷的解题方法,或者通过独特的视角表现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等等。这都是孩子拥有创造性思维的表征。$$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其著名的“智力结构理论”中提出了对创造力因素的分析,他认为创造力是由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明确化等因素构成的。流畅性是指对某一特定问题作出反应时所产生的答案的数量。比如问儿童“水有什么用途?”儿童答道:“水可以用来洗澡、洗手、养鱼、灭火、解渴”,说出的用途越多,表明儿童思维的流畅性就越好。变通性是指能提出不同类型的意见和办法来解决问题。与流畅性不同,它注重的是答案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比如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他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可以找一根绳子,一端扔给那个小朋友,然后将他拉住;可以让别的孩子去找大人帮忙;也可以找几个小朋友一齐用力把缸推翻;还可以找一根很大的抽水管,将缸里的水全部抽干;或者跳到缸里去,把孩子托出水面,等等。但司马光选择了砸缸,说明他具有较强的变通性、灵活性,因为在那种紧急情况下,砸缸是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独创性是指解决方法的新颖性。独创性的答案一般具有三个特点:新颖性、间接性和机智性。比如,但丁曾诗云:“箭中了目标,离了弦。”这箭射得到底有多快,用自己的迟钝作对比就知道了。创造力的最后一个要素是明确化的能力。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制定出远景规划中的具体实施步骤等均需要这种能力。$$创造性思维体现出孩子思维的活跃性。一个思维活跃的孩子,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在家庭教育中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在这里我们不具体介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只想探讨家长在孩子培养过程中的角色问题。$$旧式家庭教育将纪律和榜样的作用无限放大。一些家长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不允许孩子失败,不允许孩子不完美,殊不知罗马城不是一天建好的。创造需要一定的过程,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不敢面对失败。总是怕孩子犯错误,而到处设置障碍,把孩子的天地圈得越来越小,人为地限制孩子的自由空间,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反倒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只有让孩子拥有了面对失败的坚韧,才能将他们的创造力发挥到底。所以,请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另一些家长不允许孩子不听话,不允许孩子固执己见,不允许孩子漫无目的地做事情、没有明确的目标,认为这些所谓幼稚的想法、做法会影响孩子的前途。正所谓不破不立,如果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何来创新?如果没有固执何以执著地奔向理想?人之初必然有一个确定人生目标的过程,就是家长自身在这方面也难免会有迷茫,所以何必急于让孩子及早定型?其实,大胆假设、谨慎求证正是创造的灵与肉,常立志与立长志并不矛盾。$$还有一些家长事事都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孩子,但经验的正确性是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的。习惯了“听话”的孩子一旦只给他们一个大的原则,而不明确地规定如何去做,他们就会手足无措、乱了方寸,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反而恐慌。害怕孩子碰钉子,却无意中让孩子吃了枚“软钉子”,由此造成的伤害岂不更甚?总是拿父辈的经验来指引孩子,孩子就难以逾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追求更高的境界。$$近年受到“夸奖式”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马上180度大转变,而由此造成的“捧杀”,伤害同样巨大。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认为:实际上,夸奖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夸奖越多,孩子的不端行为可能就越多,因为他想显示出自己的“真我”。父母们经常说,就在刚刚夸了孩子乖之后,他们就开始变野了,好像就是为了反对赞扬似的。所以,夸奖之前要看清孩子的“真我”,不可滥用夸奖。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是不能随意使用的药剂。使用强效药剂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格外小心,否则将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精神药物的使用同样也有规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因为努力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品性和人格却可以瞒天过海;努力和成就是力所能及的,品性和人格却是人为拔高的。如果孩子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再愿意接受负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他不想因为冒险而失去高分(而变得不聪明)。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对于艰巨的任务就会更加坚持不懈(因为他们不想因为放弃而变得不够努力)。“你真是个好女儿”的赞美之辞是无益的。她可能觉得自己离一个好女儿还差得很远,配不上这样的称呼。因此,她可能会马上减轻自己的负担,用行为不端来坦白,而不是不安地等待曝光——自己名不副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情感之国,那么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对待客人一样友善呢?“孩子们或许不知道怎样去表达;但我们却必须要懂得如何去发现。父母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而是要关注他们心烦意乱的情绪,帮助他们克服难题。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时,他们才能正确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当孩子对自身作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理解、理解、再理解。”所以,面对孩子请不要回避,不要说教,不要讲大话空话假话。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和勇气。$$家长们,像为留宿的朋友准备温暖的房间一样,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准备好空间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