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资治通鉴》中的“人”、“事”之道
-
作者:暂无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环球工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资治通鉴》中的“人”、“事”之道
-
《资治通鉴》中的“人”、“事”之道
-
作者:
米秀丞 来源:环球工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良性发展 宋神宗 个人修养 现代企业 “道法自然”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事” “人”
-
描述:《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篡的编年体通史,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治道”,即治理之道,其一“用人”,其二“治事”。先贤智慧的光芒,不仅能提高管理者的个人修养,更能指导现代企业良性发展,这也正是“道法自然”之精妙所在。[编者按]
-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研究
-
作者:
林嵩 安平秋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通鉴》 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史学家 《资治通鉴》 宋元之际 专题研究
-
描述: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所作的《资治通鉴音注》与《通鉴释文辩误》,是“《通鉴》学”与古典传注学方面的名著,世称“胡注”;本文是对“胡注”所作的专题研究。陈垣先生的《通鉴胡注表微》是公认的《通鉴》与“胡注”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由于产生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表微》对于胡三省的遗民思想与爱国情怀等内容有较多的阐发。受陈先生的影响,加之建国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学界过分强调史学的思想教化与政治宣传功能,许多学者只是把胡三省视为一个“爱国史学家”进行评价;对于“胡注”的研究也多停留在“讲
-
《资治通鉴》系年辨误一则
-
作者:
邹建达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辨误 系年 公孙弘 《资治通鉴》 贤良 《汉纪》
-
描述:卷1810,元光五年条下载:"是岁,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令,令与计偕.菑川人公孙弘对策曰:‘……'.""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齐人辕固,年九十余,亦以贤良征.公孙弘仄目而事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业!'诸儒多疾毁固者,固遂以老罢归." 这段记述包括有辕固被征为贤良之事以及辕固告诫同时被征的公孙弘的话,将其系于元光五年,误.
-
《资治通鉴》取材《三国志》杂论——《资治通鉴》(三国部分)史源研究之一
-
作者:
张静 汤勤福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国志》 史源 《资治通鉴》
-
描述:本文着重研讨了《资治通鉴》(三国部分)的史源问题。《资治通鉴》在抄录、删削、改编《三国志》史料过程中,基本忠实于原始史料,其中不乏极其精到的概括,然而也存在不少错失。
-
明代《续资治通鉴纲目》研究
-
作者:
王秀丽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学思想 春秋义理思想 明代 孟子思想 续资治通鉴纲目
-
描述:商辂等人纂修的《续资治通鉴纲目》,是明代中期由官方敕修的一部史书。该书记载了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共计408年的史事,全书共27卷,为续接朱熹《通鉴纲目》而纂。 《续通鉴纲目》在明朝代宗景泰六年、宪宗成化九年,前后
-
《资治通鉴纲目提要》研究
-
作者:
郁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义理史学 《提要》
-
描述:《提要》是朱熹为编修《纲目》而撰修的写作提纲。从形式上看,《提要》为《纲目》之《纲》前身。它集中体现了《纲目》“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大纲概举,而鉴戒昭矣”的特点。“明天道”、“定人道”也正是朱熹以经入史的义理史学的核心观点。此书今已不传,由历代著录及《资治通鉴纲目考异》等著述中可知其确实存在。本文从今存《资治通鉴纲目考异》一书中辑出《提要》文字着手,将其与《纲目》初刻本及后世通行本进行文本比对,并从考定《纲目提要》的撰修,流传过程入手,对朱熹亲笔改定的内容逐一分类研究,从而进一步
-
《资治通鉴》(三国部分)的史源研究
-
作者:
张静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源 司馬光 《資治通鑒》 研究
-
描述:本論文着重研討《資治通鑒》三國部分的史源問題。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三國部分內容時,其主要史源是正史,少量來自其它史料。從總體上說,他比較忠實於原始史料,在採掇有關正史史料時,有一字不易地直接抄錄,也有在保持原始史料史實基礎上對史料在語言上作些簡單加工改易,以適合時代需要。司馬光對正史的史料進行過大量刪省,大致說來,這些刪省確有必要,也刪省得比較准確。通過刪省,避免了原始史料臃腫、拖遝和重複的弊病,從而使史事清晰,敘述順暢,文字簡約,確實顯示出司馬光傑出的史學才能。由於將紀傳體正史的史料改編成編年體的通史
-
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研究
-
作者:
李仁生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末元初 《通鉴前编》 史学 金履祥
-
描述: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是续《资治通鉴》之前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本文试图通过对此书形式及其内容的具体考察,参考金履祥的生平及其学术著述以及他与师友之间的交往,分析和探讨《资治通鉴前编》一书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金履祥的生平及其著述,主要是要理清其成长历程及其学术源流。金履祥生活在宋末元初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一方面从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出发,另一方面从金本人的生命历程及师友交往过程,了解其生平及其著述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从文献学的角度契入,较深入地分析《资治通
-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研究
-
作者:
林嵩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资治通鉴释文辩误》 注释学
-
描述: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所作的《资治通鉴音注》与《通鉴释文辩误》,是“《通鉴》学”与古典传注学方面的名著,世称“胡注”;本文是对“胡注”所作的专题研究。 陈垣先生的《通鉴胡注表微》是公认的《通鉴》与“胡注”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由于产生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表微》对于胡三省的遗民思想与爱国情怀等内容有更多的阐发。受陈先生的影响,加之建国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学界过分强调史学的思想教化与政治宣传功能,许多学者只是把胡三省视为一个“爱国史学家”进行评价;对于“胡注”的研究也多停留在“
上页
1
2
3
...
6
7
8
9
1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