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
國家圖書館藏《資治通鑒稿》殘卷淺述
-
作者:
趙前 来源:版本目录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令支 《宋史》 九行 通行本 進士 慕容廆 范純仁 致作者 十二卷 晋元帝
-
描述:國家圖書館藏《資治通鑒稿》一卷,爲宋代司馬光手書原稿。此稿寬33.8釐米,長130釐米,共計二十九行,四百六十五字。記載了自東晋元帝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將作亂起,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子皝人令支而還止,一年的史實。每段史事寫開端數字或十幾字不等,以下接“云云”二字,爲今通行本第九十二卷内容,但有很多不同。草擬于范純仁致作者及其長兄司馬旦書箚
-
集体编修精品图书的历史经验及启示:以《资治通鉴》等书为例
-
作者:
杨虎 来源:中国出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品图书 集体修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出版强国
-
描述:通过集体修书的方式,打造里程碑式的传世经典,是落实"出版强国"战略,体现"出版原创力"的重要途径。但"集体修书少精品"是中国图书编撰和出版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分析司马光主持编修《资治通鉴》等成功案例,可以发现:因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具有重大出版价值;政府或其他机构大力支持,提供有力保障;主编者素质全面,能文能武;写作班子分工合理,能够尽用专家之长;时间相对充裕,能够精雕细琢,是保证集体编修精品图书的基本条件。
-
论《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与十三世纪前期的史学编纂与出版
-
作者:
蔡涵墨 邱逸凡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守道 资治通鉴 朱熹 出版 著作 纪事本末 四川 版本 魏了翁 北宋
-
描述:前言李焘(1115-1184)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是最详尽的北宋编年史与一手历史文献的重要宝库。但是,李焘巨著的流传历经百般磨难,而其最后三分之一(述说1100-1126年之间的史事)如今已不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是《长编》的节选本,编列事件纲目,按年排列。当13世纪前半叶《长编纪事本末》成书时,原始且完整的《长编》仍存,《长编纪事本末》保存了大量《长编》现已亡佚的材料。许多历史学者将《长编纪事本末》作为北宋最后几年的一手史料,因此,这
-
中南海“读书会”:爱《资治通鉴》,也爱金庸和普希金
-
作者:
周格飞 来源:公务员文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中国领导人喜爱读书,从他们的书单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喜好、个性,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所读的书也影响着很多的人。 把水浒当政治看, 毛泽东读书充满颠覆性 中共领导人中,毛泽东在读书方面无人堪比。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
-
唐代三省六部制改革的成败及其启示:读《资治通鉴?唐纪》
-
作者:
刘宝恒 来源:机构与行政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政层级 三省六部制 唐代
-
描述:三省六部制行政体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传统集权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骨架。这种制度最早从西汉后期就产生了,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当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期。直至隋唐,三省六部制发展到顶峰。《资治通鉴.唐纪》中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成败有着深入记录,并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实际上,三省六部制产生的初衷是皇帝为了更好地提高行政效率,并试图有效节制相权。
-
在书写中“儒家化”的中国——“三家分晋”在《史记》与《资治通鉴》中的比较研究
-
作者:
王磊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叙事 三家分晋 儒家化 《资治通鉴》
-
描述:《史记》中,"三家分晋"是赵家功业之一,司马迁从成功者的角度撰写这一事件;而《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及其官方写作团队对这一事件的描写和评判完全儒家意识形态化。他们重新界定了事件的历史地位,并删减了成功者赵家的史料,转而从失败者的智伯的角度叙事,把失败的原因归于智伯背离儒家标准——失德和"不仁"。通过《资治通鉴》这样的儒学主导的写作,中国的历史逐渐被"儒家化",在历史写作中宣扬儒家的价值观、秩序观与制度观。
-
司马光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
罗晶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马光 伦理思想 治乱兴衰
-
描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经三十余年,其中的成就毋庸置疑,然而我们也遭遇了一些现代性的难题。怎样解决这些现代性的难题,既需要我们向世界寻找答案,也需要我们回溯历史,从中国历史的深处去寻找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可行路径。而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当时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解决机制直至今日对我们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就此而论,研究司马光的伦理思想,尤其是研究其“义以制利”的价值观、以礼治国,宽猛相济的政治伦理思想、“谨守礼法”的睦亲伦理思想等,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对司马光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
-
司马光治道研究
-
作者:
顾建军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礼治 因革 治道 民本 中和 政道 人治 以史资治 以德为先
-
描述: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治道”,是各家各派围绕着如何治国平天下提出的理论、学说、思想和观点。简而言之,即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关注的焦点和核心。中国传统社会的“政道”(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当稳定乃至一成不变。自古君主专制至高无上,不能挑战,更不容质疑。由此导致中国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无法去过多地考虑中国的“政道”问题,而只能将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治道”上。本文正是基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政道”与“治道”分离的基础上,以司马光为突破口,研究探讨中国传统的“治道”,探寻古代治国平天下之道。作为北
-
司马光散文研究
-
作者:
吴静波 来源:扬州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散文 司马光 研究
-
描述:司马光乃北宋一代名臣,也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人温良诚直,言行道德垂范后世,体现了一位古代士大夫的高尚情操。司马光平生最用力处是治国为政,平生不好文辞,作文乃是为了用世,但就其文成就而言,作品丰富,气象自成一格,不逊于当时文章大家。其为文、为人均有诸多值得学习研究之处。目前学界对司马光的研究多集中于史学、生平及政治活动上,关于司马光散文的专门研究少之又少,与其宏富的散文著作形成鲜明对比,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意味着大有潜力可以发掘。对其著作文章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其文特点及包涵的丰富思想,不仅可以丰富
-
司马光的女子德育思想
-
作者:
沈文洁 来源: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育思想 女子德育 司马光 北宋
-
描述: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组成部分,女子德育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北宋时期,统治者崇尚文德之治,关注百姓,发展生产,促进了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所有这些都给当时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司马光的女子德育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司马光女子德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基础进行了综合分析,详细论述了司马光女子德育思想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司马光的女子德育思想进行了评价。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缘起,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整理评述了相